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美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尹少淳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教师已经习惯了“知识与技能”,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出在学生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未能转化为他们自身的素养和能力,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学生有了素养和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思考怎样真正地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素养和能力。而美术作业设计就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美术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的美术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更多的选择性与实践性,这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高,创作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极大地影响了美术教学效果和质量,阻碍了学生美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鉴于此,教师应该让美术作业“变变脸”,变得充满创意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美术作业分层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的不同,在绘画表现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美术绘画能力较强,统一的作业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有的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很难完成大众化的作业。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设计美术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尽量设计一些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或喜欢的作业,从而获得成长,同时有效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虫虫虫》这一课时,就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分层作业:一是基础层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虫子,或者从网上搜寻自己喜欢的小虫子,然后把它们临摹下来;二是提高层面,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见过的小虫子并画出来,主要是要将它们的外形、颜色和行为特征表现出来;三是拓展层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想一想如果小虫子聚集在一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学生大胆地想和画;四是挑战层面,组织学生团队作画,和小组成员一起创作四格漫画的小虫子故事,或者也可以改画其他有关小虫子的漫画。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创作,美术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型作业,而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提高型作业,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拓展型作业,想要挑战自己的学生则可以选择挑战型作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创作之中。同时,分层后的美术作业不仅可以让绘画水平、构图能力较强的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还能起到榜样作用,激励其他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美术作业创意化,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良好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因而美术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教学中多设计创意化的美术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进行创作,以更加新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创作出多种多样的创意类美术作品。

例如《蔬菜的联想》这一课是让学生根据蔬菜的特征进行想象和创作,但若只是单纯在画纸上画一下,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木夹子来引导学生先将画在纸上的蔬菜剪成两半贴在木夹子的前面部分,然后再将通过蔬菜能联想的物品贴在木夹子的后面部分,而木夹子的张口也可以相应地进行一些变化,使各类蔬菜通过学生的创意变身成各种各样的物品,例如有的学生将黄瓜联想成学习中常用的铅笔,有的学生将蘑菇联想成生活中常见的台灯,还有的学生将西蓝花联想成帽子,将西红柿联想成卷笔刀,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打开了自己的创意思维,创作出一些很有创意性的作品,通过一个小小的木夹子就能进行如此丰富的美术创意,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更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进行美术作业创作,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意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美术作业合作化,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仅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科学的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团队合作则是其中最高效、最直接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类型的美术作业,让学生在合作中加强沟通和交流,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收获更加高效的美术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环境小设施》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合作类型的美术作业,让学生自主分成6人一组的合作小组,一起完成主题为“环境小设施”的美术作业,并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个人喜好进行分工,有的学生负责画街道,有的学生负责画路灯,有的学生负责画垃圾箱和邮筒,有的学生负责涂颜色及剪贴等工作,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忙得热火朝天,绘画热情高涨。很快,一幅幅充满奇思妙想、色彩丰富、紧扣主题的作品就呈现在教师面前,学生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教师通过合作类型的美术作业不仅能丰富学生美术作业的形式,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充分发挥特长,共同完成美术作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团队意识,促进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美术作业趣味化,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学生往往会对新奇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进行美术作业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他们创设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利用多种方法提高美术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及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鱼》时,教师可以在课件的首页设计一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大鱼,学生在课堂伊始就会被教师有趣的设计所吸引,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兴趣,同时也能给予学生视觉上美的享受。随后在进行美术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作业要求:画一条外形独特、趣味十足的花纹鱼,然后让学生在绘画前先依据作业要求进行自主思考,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视频中有各种各样造型的鱼在海底世界中游动着,还可以在视屏中加入声音,以使学生多角度感受鱼游动的姿态,给予他们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进行想象和创作,教师还可以据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黑板上写上“海洋馆”三个字,然后用水草作为装饰,构建一个虚拟海洋馆,让学生将自己创作出来的各种各样有趣而又独具特色的花纹鱼作品都贴在海洋馆里进行展览。教师在作品展览环节还可以模拟鱼儿游动的场景,这样一来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创作动力。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引导,生动情境的创设,使美术作业设计更富有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美术思维的开拓。

五、美术作业实践化,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让学生体验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一些实践类型美术作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手脑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印花布》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实践类型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块印花布。学生接到学习任务后,可以自发组成设计小组,一齐到学校图书馆或书店查阅与印花布有关的资料,了解印花布的历史由来和制作方法及技巧等,然后通过网络和走访等方式对印花布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有的学生还会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印花布,比如常见的饰品和衣服,然后仔细观察印花布的色彩及花纹,找寻其特点所在,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完美地完成了印花布的设计与创作,并参与了教师组织的作品展示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正是通过设计实践类型作业,让学生完整经历了查阅、观察、学习、设计与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些实践经历让学生的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意义,也为学生将来的美术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设计多元化美术作业,让美术作业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创意性、实践性及合作性,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使其在美术学习中尽情地展示自己,在体验美术无限魅力的同时,获得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