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高观点等的提出,为美术教学指明了方向。立足美术学科特质,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大概念,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来说,具有统驭性、指导性的意义。在学生的美术学习方面,教师必须具有统一性、完整性的想法。运用大问题、主任务等引导学生的美术学习,使学生获得对美术相关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学生形成对美术文化、美术精神的开放包容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跳出课时教学藩篱,进行整体系统设计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是以课时为基本组织单位的,着眼于美术课时教学内容,由此形成了一种点状、割裂的美术教学状态。这样的一种课时教学,学生所获得的美术知识往往是碎片式的,所形成的美术技能、技法往往是疏离的。跳出课时教学的藩篱,立足美术学科的整体知识视野,要求教师进行整体性的美术教学设计。在美术教学中,一定不要有学生能通过某一堂课或者某几堂课就形成一种美术认知的想法。但将大概念、高观点等植入学生美术学习之中,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用和功能。如果教师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中的课堂教学都能按照大概念、高观点等进行就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认知。

在美术学科中,线条、色彩、虚实、造型、明暗、肌理等艺术元素,都是美术学科大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从美术学科知识入手,而且还可以从美术学科的情感概念、行为概念等入手。在美术大概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植入相关艺术家生平及理想、创意、人生议题等。比如教师教学《学学构图》时,就必须让学生对构图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因为构图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后续的美术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不仅要立足于课时,还要立足于构图知识本身。要让学生对三角形构图、井字形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等有所了解。对生活中的构图,如窗外的风景,对画面的整个构造形成一个基本认知。在构图比较中认识到构图在美术创作中的独特作用、意义及价值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构图的优势和劣势。教师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构图,只有让学生在构图实践中对构图中的大小、疏密、位置、虚实等形成概念,并进行具体安排,从而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等。在构图的认识和实践中,一定要让学生发现、感受和体验构图之美。

相较于传统的课时教学,立足于大概念的整体性教学,更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思考。在上述教学中,当学生对构图的不同样式、不同效果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融入构图内容,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此,构图之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小小的美术技能,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整体性的大概念。这种大概念能融入到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中。

二、打破生活教学桎梏,进行整体系统的沉思

对学生来说,生活化的概念往往容易被理解,而大概念相对于生活概念比较抽象,因而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大概念往往不是接地气的,但却是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美术开始,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生活化的概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超越生活美术,形成具有“美术味”的相关知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将大概念寓于问题中,融入任务里,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大概念的感悟。

比如教学《近大远小》这一透视规律时,笔者引入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让学生直观感知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虽是一种错觉,但却是一种正常而自然的生理视觉,是人类进化的结果。通过生活化的一些现象,让学生认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创作的美术作品,就具有一种立体感、空间感及真实感。为了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近大远小原理,教师可以在后续的美术作品鉴赏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近大远小的视角观照作品,把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比如风景画的近大远小,人物画中的近大远小,等等。只有立足大概念,美术教学才能充满生命气息。只有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渗透和融入,将大概念植入其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学习的大概念。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树立一种大概念意识,比如这幅美术作品应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了吗?这幅作品是怎样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的?在这幅作品中近大远小原理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形成超越生活和经验的深刻化的美术学习感悟。

大概念不仅统领着相关的美术知识,还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始终牵引着学生的美术学习。大概念往往是基本性的美术概念,包括美术基本原理、定律等。培养学生的美术大概念是美术教学的应然之举,应当得到教师的重视。大概念是一种综合性概念,它往往超越了美术知识、技能等,指向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三、挣脱思维教学界限,进行整体系统的观照

把握美术教学中的大概念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美术学习情境,让学生挣脱思维学习的界限进行整体系统的观照。美术作品之于学生不仅具有启迪认知功能,还具有情感陶冶功能。整体性的美术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认知,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大概念不仅能深化学生美术学习的理解深度,还能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理解广度。对学生来说,大概念美术课堂往往是意犹未尽的。作为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大概念思维,催生学生的大概念想象,让学生自觉进行基于大概念的美术学习。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性观照,从局部、细节等入手,通过不断对局部的打磨之后,再让学生回归到整体,这样的一种从美术大概念整体出发,经由局部深化的学习,再回归到整体大概念的美术教学是极富有成效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美术学习内容进行积极探索,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等等。比如教学《花儿朵朵》时,很多教师或者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而枯燥的说教,比如讲解花朵的绘画方法,或者让学生用“喜不喜欢”“漂不漂亮”等进行评判,或者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花卉的图片,学生在目不暇接的“欣赏”中只是觉得花很美,但对花的外形、色彩等都比较模糊,正是因为学生不知道重点欣赏什么,导致“欣赏”就变成浅尝辄止的了。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经验出发,让学生采摘多种花卉,进而指导学生认识花的结构,比如花瓣、花蕊、萼片、花苞等。有了对花朵的感性经验的积累,能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了一些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认识不同画家创作同种花卉时的差异,从而对作品形成整体而系统的感悟,如古典作品的写实性、印象派画家的色彩、工笔国画的写真、写意国画的洒脱,等等。通过多元比较,学生能深刻感悟到不同表现形式之下花卉作品的不同魅力。这样的一种审美欣赏过程,打破了思维教学的界限,走向了一种基于作品表现形式、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观照。

整体观照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阔学生审美视野,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育学生审美品位。从整体观念的视角观照美术作品,能让学生从中发现艺术品的部分与整体、艺术品与艺术流派、艺术品与艺术历史背景等多重复杂的关系。这样的一种整体性的教学,能让学生形成对作品的整体性感知。

当下,许多美术教师教学时随意性比较强,他们往往着眼于一个“点”,盯着某一种技法实施教学。这样的一种教学,笔者称之为扁平式教学。扁平式教学的特点是:教师的教学随意、重复、低效。其具体表现为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审美疲劳,形成一种厌倦感、平淡感,而不能产生一种惊奇感、惊异感。教师克服扁平式教学的方式是唤醒学生的感知力,活化学生思维力,催生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形成一种“熟悉事物陌生化”的洞察力,形成一种“多维视角转换”的想象力,这样的一种美术教学,就是一种基于大概念、高观点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感悟教学。

大概念、高观点是美术整体性教学的灵魂,处于学生美术学习力的核心,位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金字塔塔尖,对学生美术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大概念意识,就必须从美术学科的整体出发,遵循学生的美术感受、体验、认知规律等,然后借助于大概念,帮助学生提升美术核心素养。通过美术整体性教学,让学生体悟到事物之美和其中的人文价值。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海复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