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使用语言及文字的基础,是获取信息与学习知识的关键渠道。因此,阅读行为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行为。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我们就可以认定为学生具备了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学习的意识。阅读学习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与导向,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钻研课本内容,使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读写结合模式进行阅读与写作,建立学生与课本的双向沟通。为了进一步发挥读写结合模式的优势,本文以《鸟的天堂》为例,开展小学高段语文阅读实践教学的研究,以满足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个性化表达。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阅读兴趣较差

在当前教学中,个别教师只重视固有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因此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小学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若教师在课堂上没能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就严重滞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启发不足

感悟,通常是学生在阅读优秀著作时产生的精神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成绩,造成他们没能深刻理解字词的含义,做题也只记标准答案,或对答案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经验和思路,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感悟的启发。

3.学生阅读思维单一

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针对单一的课文进行教学,未能把分析课文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分析同类型文章时无从下手,因此也限制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4.写作与阅读存在脱节现象

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过多的教学内容,因此大部分课堂的阅读与写作是分开进行的。从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角度来看,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学生只有在有效输入后,才能高效输出,即在阅读了高质量的文章后,才可以将其中佳句和优秀的修辞手法应用于写作中。在当前的教学中,写作与阅读存在脱节,严重限制了学生写作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1.引入《鸟的天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鸟的天堂》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榕树下与鸟儿相遇的场景。为进一步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在开展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鸟的天堂》相关的课堂情境。例如,课前引用法国小说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引用名人名言的基础上,再将课文《鸟的天堂》予以进一步导入。教师要向学生阐明本文的主要思想,即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赏和留恋,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鸟的天堂》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认知,使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可以从学生学过的古诗词入手,要求学生回忆与本文有关的古诗词,并在课堂上背诵出来,如带有“山、水、田园”等意境的古诗词。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前就产生一种氛围感。当创设情境的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古诗词上予以补充和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不断沟通和交流,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2.提炼课文中心,引发学生的阅读感悟

在完成教学情境的导入后,教师可以采用提炼课文中心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感悟,并向学生传递“阅读是对文章精髓的吸收,写作是对自身情感的倾诉”的阅读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高效挖掘文本内容,定位教学的核心知识点。以《鸟的天堂》这篇文章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美丽景色进行思考。如作者第一次经过榕树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榕树与鸟儿的具体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既可以是表面形象,也可以是精神形象。如文中的榕树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它承担了鸟儿的精神寄托,作为鸟儿的家,榕树以一种静态美呈现在读者面前。而鸟儿是榕树的主人,同时鸟儿给读者带来一种活泼的感受。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鸟影”一词,而不是“鸟群”,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在课程的拓展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事物与场景。例如,雪景、大海、山河等。在解析文章的过程中,我们提炼的主要切入点为“动静结合”。因此,教师要将“动静结合”作为阅读与写作的切入口,引导学生以丰富的情感阅读文章,并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将榕树这一静态事物进行生动描述。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榕树与鸟儿的静态图片,指导学生对静态图片展开联想。当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写作榕树与鸟儿的过程中,我们应用了哪些手法?”例如,开始写作时,学生从小鸟的飞行动作与发出的声音着手,这种写作方式属于事物的动态描述。而写榕树时,学生抓住枝干、树叶等特征进行描述,这种方式属于事物的静态描述。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鸟的天堂》,指导学生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然后,教师总结:在写作中融入动态事物与静态事物的描述,可以使学生的创作更具生动性,也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3.引出同类型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教师采用迁移教学内容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导出同类型的阅读文章。例如,《爬山虎的脚》《牧场之国》等,教师将这些阅读文章以“讨论话题”或“单元模块”的方式呈现在教学中。如在《爬山虎的脚》中,我们分析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和《鸟的天堂》中榕树的描写有什么不同,情感表达上有何区别?学生讨论后得出,爬山虎的描写较为活泼、动态感较强,而榕树的描写较为静态。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对不同文章进行美词赏析、美句解读,鼓励学生对优质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模仿。当学生具备了这种模仿能力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写作素材,并要求他们在仿写的基础上,对写作手法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得以增强,教师也实现了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拓展。

4.布置阅读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除了完成上述教学工作,还要结合课堂教学进度,科学合理地布置写作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设置写作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场景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如教师确定某一场景后,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写作,写作前教师要向学生表明“一篇优秀的文章是不可能将所有的事物都描述全面”的观点。因此,学生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创作即可,包括对事物远景的描述、近景的描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例如,“总—分模式、总—分—总模式、分—总模式”。

总之,在设置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列举事例,并用多种观点论证一个结果,使得学生可以从多维度的角度进行创作。当学生经过多个层面的分析,自然会对大自然的美产生全新认识,这也就实现了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本文从引入《鸟的天堂》、提炼课文中心、引出同类型文章、布置写作任务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从广义的层面予以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贯穿在课堂的整个过程中,甚至可以覆盖学生课下学习的各个层面。

读写结合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并不是单纯地将阅读内容与写作内容进行融合,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对文章内容的深度剖析和理解,然后经过教师的细心筛选,最终拟定为写作题材,以此实现知识点在课堂中的有效迁移。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沂河源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