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八篇诗词,其中就有苏轼在黄州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引入了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定风波》进行群词组合,比较鉴赏。学生从中虽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乐观,但对苏轼在黄州前中后期的作品缺乏横向比较感知。基于这种学情,我以苏轼由人生困境走向超然为主线,串联了他在黄州不同时期的三首作品,进行了一个比较,让学生对黄州的苏轼有更加丰满的认知。

学情分析

要对同一时期不同心境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就要引导学生寻找比较点,让学生在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中梳理关系,提升阅读素养。但由于学生对苏轼的诗词了解有限,鉴赏能力不足,教师就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一、比较赏析三首词,掌握黄州期间苏轼的心境特点。

二、明确苏轼称谓变化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黄州期间苏轼的心境特点,难点是让学生明确苏轼称谓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首诗词究竟能流传多久,一个偶像究竟能让人崇拜多久呢?东坡词流传了一千年,东坡居士被中国文人崇拜了一千年。东坡居士在逝世之前写过一首自题小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你要问我这一生的成就在哪里,不是在徐州、密州、杭州这些做过大官的地方,而是在被贬谪的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何等的幽默诙谐,何等的乐观潇洒啊!就在第一次遭受人生挫折的黄州,他由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写就了最好的诗词。被贬黄州的四年,苏轼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当苏轼变成苏东坡——苏轼黄州期间群词阅读。

二、具体教学过程

苏轼一生写作的诗词有3459首,其中四分之一是在黄州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豪放还是婉约,抒情还是写景,都可以用“前所未有”这个词语来评价。本节课中,我选取了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写的三首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通过比较阅读,带领学生探究苏轼的心境特点。

(一)分配阅读任务,交代阅读要求,让学生根据任务自由阅读,用时2分钟。

(二)学生谈初读感受。

(三)分组朗读。

串词:同学们,通过初读,我们发现这三首词写出了苏轼在黄州期间不同的心态,由于学生对词作的理解还不到位,没有朗读出词的感情。下面,我们将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探究苏轼的心境特点。要对同一时期不同心境的作品做比较,就要善于寻找几篇作品的共性,在共性中发现异性,从而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老师在这三首词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三首词都写到了“天气”,但具体天气状况相同吗?这种天气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情呢?

(四)比较阅读三首词作。

1.让学生根据任务再次阅读。

要求:找出关于天气的诗句,并把分析填入相应的表格中,用时2分钟。

串词:时间到,请同学们进入小组合作探究环节。

2.小组合作,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完成、完善表格,用时3分钟。

串词:时间到,依顺序,请第一组代表给我们展示合作成果。

3.小组成果展示。

词1.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新凉”既指秋季寒凉,又指词人刚刚被贬谪到黄州的悲痛、对朝廷的失望之情。

(2)“风叶已鸣廊”是指秋风吹打树叶的声音响遍了长廊,写出了秋风之大、之急。

(3)“月明多被云妨”中的“月”“云”分别比喻词人自己及政治上的对立派。这句词写出了词人在政治上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激愤之情。

词2.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1)“春雨足”写出了词人对春雨的喜爱、满足。

(2)“新晴”用乌鹊报新晴侧面表现词人对天气放晴的开心、喜悦。

词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

(1)“穿林打叶”写出了春雨的急而大。

(2)“料峭春风、萧瑟”写出了春风的寒冷。

(3)“山头斜照”写出了雨过天晴,傍晚时分太阳正对着词人,词人心中油然而生的暖意。

(4)“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看似写天气的平静,实则是表现心境的平静、淡定。

20230317155019903-1-24717.jpg

(五)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前面,我们探究了三首词作蕴含的词人的不同心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当苏轼变成苏东坡——苏轼黄州期间群词阅读》,名字的改变、称谓的变化意味着什么?黄州对苏轼名字的变化起到什么作用?

1.当苏轼的名字由苏轼变成苏东坡,意味着苏轼的精神境界、人生格局已经由最初遭遇贬谪时的痛苦、悲愤,升华为经历磨难之后的淡定、从容。

2.黄州是促成苏轼生命升华的地点和根本原因。黄州一带,尤其是赤壁这个地方纵横捭阖的历史,铸就了苏轼大开大合的胸襟气度。

串词:经过这番深入探究,相信同学们朗读时可以表现得更好。接下来,我们请小组代表朗读一下。

(六)小组代表朗读

预设串词:同学们对这三首词作蕴含的心境情感把握还是很到位的,但在朗读上还不能充分表现出来,大家不要紧张,这只是时间关系,只要大家在课下加强训练即可。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个相关的课堂训练,看看哪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

(七)拓展训练

小组合作,依据所给范例,描绘“我心目中的苏轼”。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颜色,我会选择 蓝色 ,

因为 苏轼的胸襟,犹如苍穹之鹰,洒脱自由 。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植物,我会选择                  ,

因为                           。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音乐,我会选择                 ,

因为                           。

(八)课后作业

请为苏轼的诗词或其人写一段100字以内的推荐词。

三、课堂小结

苏轼被贬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求:”;被贬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在苏轼身上,那种笑对坎坷人生,笑对挫折的态度让人敬佩,更值得后人学习!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经历低谷。当我们身处困境时,不妨想想苏子,不妨效仿苏子,用豁达、超然的心态尽扫一切阴霾、昏暗!

四、板书设计

黄州—苏轼—东坡居士—苏东坡

激愤—喜悦—淡定

作者单位   海南省海口实验中学


点 评

阅读古代诗词作品,不仅要提升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的鉴赏品位,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诗词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灵魂,锻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健全人格和高贵品质。

吴小清老师的群词阅读教学设计,最可贵之处在于将学生对作品的认知鉴赏指向词人人品、人格和性格的学习。在比较鉴赏《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首名词的过程中,吴老师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天气的诗句,摘录表明天气的意象,揣摩诗人的心境和心情,让学生在诵读、体验中感受苏轼由“悲痛激愤”到“满足喜悦”,再到“淡定从容”的心境和心情的变化。再指导学生思考词人名字和称谓的变化意味,引导学生认知词作所反映的作者的精神境界、人生格调的变化及原因,将黄州的地域历史、地域文化与作者性情的变化相融合,揭示了环境与作者关系的哲学辩证:可以说是苏轼成就了黄州,也可以说是黄州成就了苏轼。当堂“拓展训练”和课后“推荐词”作业富有创意地强化了学生对作者的认知与评价。课堂小结更进一步,指向“立德树人”,将课堂教学归结于生命抗挫的情感教育,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陕西省特级教师  王吾堂)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