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了李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秋晚的江上》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花牛歌》描写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自在,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人常说:“诗画同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还要让学生在逐步还原画面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找景物、添颜色、加动作、融情感的具体方法,再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第二首《花牛歌》的学习中,以实现学习策略的习得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最后通过仿写小诗,进行读写训练,进一步体会诗歌饱含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生字,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

2.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流程

板块一:初读诗歌,了解现代诗

1.古诗导入

(1)在丹桂飘香的秋天,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学生回忆古诗,教师适当点评。

(2)引入课题,听朗读录音。

2.现代诗的特点

自读课文,对比呈现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点。现代诗对格式没有具体要求,形式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且不受韵律限制,如《秋晚的江上》有两节,《花牛歌》有四节。

3.检查字词

(1)板书:“巢、苇、罗、眠、霸、占”等,先请个别学生读,教师正音,再齐读。

(2)会读全诗。

(3)个别读,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三年级现代诗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现代诗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不受韵律限制的特点,对现代诗的学习产生兴趣。

板块二:还原画面,品味诗境

1.想象画面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还原画面

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味隽永,短短几句话描写的画面却特别美,怎样把诗歌描绘的画面还原出来呢?

(1)找景物。诗中出现了什么景物呢?有鸟儿,有斜阳,有江水和芦苇。

(2)添颜色。这些景物好像仅仅是秋江晚景的速写,画面还不够美,还缺少什么呢?

预设:斜阳是红色的,江水是碧绿的,芦苇是雪白的,在斜阳的映照下又变成绯红的。

(3)加动作。有了这些颜色,画面顿时绚丽起来了,不过好像还有些呆板,是静态的,怎样才能让画面更加灵动呢?诗人笔下的画面是静态还是动态的?请你把关键字、词、图画出来,并说一说这个词好在哪里,如“驮、翻、掉、妆”等。从“驮”字可以看出鸟儿飞进夕阳里,远远看去就好像把太阳驮在背上一样,从“驮”字还可以感受到太阳的沉重,太阳在慢慢西沉,让疲倦的鸟儿更累了;“翻”字就好像镜头的切换,将人的视角从天空转到了江上,双翅一翻,动作敏捷,江景也随之变化;从“掉”字可以看出,鸟儿的翅膀上下翻飞,渐渐飞离太阳的背影,远远望去,那江中夕阳的倒影仿佛太阳从鸟背上滑落、掉到了江里;最传神的是“妆”字,“妆”指梳妆打扮,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夕阳映照下“头白”的芦苇,好像美丽的女子,淡妆浓抹,打扮得更加妖娆动人。

(4)融情感。这首诗最能打动人的是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诗中饱含的情感。在还原画面时,我们只有将情感融进去,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才会真正地沉浸其中。人对归巢的鸟儿是什么情感呢?或许有一些同情,试想它飞了一天,归心似箭,很是疲倦,尽管是倦了,还想要驮着斜阳回去……为什么是驮,不是背,不是扛,从驮字可以看出鸟儿很累,太阳像个沉重的负担。这时,它双翅一翻,一下子自由了、轻松了。读到这里,我们也会为鸟儿挣脱了束缚、获得了自由快乐而感到欣喜。此时,斜阳掉到江上,意外的惊喜出现了,斜阳染红了江水,染红了芦苇,“半江瑟瑟半江红”“秋水共长天一色”,整个天地都浸在晚霞的柔光里。由此可见,大自然是多么美丽啊!我们不禁陶醉在这美妙的画面里。

3.仿写练习

在斜阳的映照下,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请你模仿诗歌最后一句写一写,并分享给同学。例如,修长的灯芯草,也醉红脸了,碧绿的江面,也披上一身红纱衣了。

4.了解诗人

作者刘大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代表作品有《卖布谣》《秋夜湖心独坐》等。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花牛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再通过“妆”“掉”“驮”等字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炼,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板块三:学习《花牛歌》

1.播放朗读录音

2.拟小标题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如果说《秋晚的江上》描绘的是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那么《花牛歌》就是一组连环画了,请你给四小节取个名字。如花牛静坐图、花牛酣眠图、花牛行走图、花牛做梦图。

3.还原画面

让学生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说一说诗歌描绘的画面。

花牛静坐图:绿毯似的草地上盛开着一簇簇火红的剪秋罗,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牛悠闲地卧在花丛中,闭目小憩。

花牛酣眠图:“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中“霸占”这个词很特别,原意指依仗权势据为己有,在这里是指白云很多,布满了整个天空。酣眠的花牛、火红的剪秋罗、碧绿的草地与身后高远的蓝天及满天洁白的云朵构成了一幅恬静的花牛酣睡图。

花牛行走图:花牛在草地上时而悠闲地漫步,时而欢快地疾跑,小尾巴甩得滴溜溜。一只自由自在、十分惬意、顽皮可爱的花牛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花牛做梦图:夕阳在花牛做梦的时候,翻过西山的青峰落到山的那一边去了。

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还可以用换词法理解“偷渡”的妙处。“偷渡”指悄悄地渡过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夕阳在人们不注意的情况下“偷偷地”“悄悄地”翻越了西山,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的情形。

4.发现特点,仿写小诗

《花牛歌》这首现代诗简洁明了、轻快活泼,它还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1)尾字押韵。“坐”和“罗”押韵、“眠”和“天”押韵、“走”和“溜”押韵、“梦”和“峰”押韵,这样一节一韵,富有节奏,形式更加活泼。

(2)诗句整齐,色彩明丽。每一节的第一句句式相似,格式相对工整,色彩丰富,动静相宜。

(3)介绍诗人徐志摩和新月派。徐志摩,现代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派的显著特点“三美”: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藻色彩鲜明。

(4)仿写小诗。参考示例:花牛在草地里跳,杜鹃花儿枝头俏。花牛在草地里望,太阳触摸了西山的脊梁。

5.拓展阅读

教室可以给学生推荐《陪孩子读现代诗》,这本书选编了胡适、徐志摩、戴望舒、泰戈尔、金子美铃等现代著名诗人的一百多首经典佳作,可以一次阅尽名家的现代诗经典作品。

设计意图:把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应用到这一环节的学习中,体会花牛的自由自在,悠然自得,感受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中心小学

点 评

感悟诗歌意境  品味语言之美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悠远,现代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从自然和生活入手,令读者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杨武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载体,层层推进,有效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杨老师应用回忆古诗、创设诗歌赏读情境、听读诗歌、初步走进现代诗、引导学生发现异同、相机梳理现代诗的特点等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现代诗的兴趣,又为学生后续学习诗歌单元进行了铺垫。

二、巧妙实践,促进思维发展

杨老师借助略读提示,搭建了“梳理景物,想象画面”这一任务支架,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之美,感悟诗人对自由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选的两首现代诗都用了“想象画面、换词体会、起画名”等多种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三、仿写诗歌,激发创作欲望

杨老师巧借《花牛歌》句式工整、易于仿写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尝试创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西安市骨干教师  王晓纲)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