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必须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上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即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经过多年努力,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号召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标志我们党对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新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把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康庄大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特质、旨归、意义等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既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也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新时代十年非凡变革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我们党不仅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也更加雄辩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突出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法治保障、国家安全工作,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抓关键、补短板、防风险的战略考量。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要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底气,要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绚丽新篇章。

(作者系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群众新闻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