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铜管乐器作为唇振管乐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在音乐艺术传承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大型音乐表演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铜管乐器人才培养是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在简要概述铜管乐器的基本分类和特征基础上,阐述铜管乐器的基础教学方法和代表性技巧教学方法,并结合当前的教学方法改革,阐述集成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形式和应用要求,以此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提升铜管乐器教学质量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铜管乐器  教学方法  集成化教学

引  言

铜管乐器(labrosones)是指将气流吹进嘴之后造成嘴唇振动的乐器,音质整体上具有宏大、宽广的音量特征。铜管乐器的发音方式与木管乐器等有明显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当前我国高校铜管乐器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学生的实践训练指导能力有所欠缺,分析不同类型铜管乐器的特征,优化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铜管乐器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1.铜管乐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铜管乐器具有发音纯净、声音传播距离远的特征。在公元11世纪左右开始出现在军队和宗教活动中。文艺复兴时期,铜管乐器的类型发生变化,部分新颖乐器的出现使之成为配对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弥补了音域上的缺陷,与中世纪许多乐器强烈尖锐的发音形成了鲜明对比。1550年以后,配对演奏不再流行。受宗教因素影响,小号、小横笛等在教堂内拥有演奏特权,而长号和小号则降低到次要位置。在18至19世纪,铜管乐器得到根本性的发展,在工业革命的技术支撑下,乐器的生产方法也不断创新,铜管乐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各个阶层音乐演奏的主要类型,大量的乐曲作品和理论研究开始涌现。业余合唱团和家族式乐队的成立,推动铜管乐器快速发展,部分团体直至今日还存在。铜管乐器发展至今,已经能够优美地演奏不同时期各种风格的乐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类型。

2.铜管乐器的基本分类及发音演奏特征

经过多年发展,铜管乐器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分类,不同类型的铜管乐器发音和演奏特征也有所差异,具体分类及发音演奏特征如表1所示。

20230214102334141-69-2d5fc.jpg

铜管乐器的基础教学方法

1.铜管乐器基础训练的教学方法

(1)铜管乐器的基础训练内容

铜管乐器的基础训练内容较为简单。在接触乐器前,学生需要掌握音程、和弦、节奏、节拍、音符等基础知识,了解乐器的分类、演奏方法及姿势要求等。在基础训练中,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训练活动中的基本操作和管理要求。在演奏活动开始前,要对铜管乐器的按键等部位做好检查,佩戴好纯棉手套,在演奏完毕后,要使用纯棉干布做好水雾清理。学会基本的拆装程序,在训练和演奏休息时,要避免乐器损坏。

(2)铜管乐器的发音技巧训练

基础发音是所有乐器发声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甚至可以引发听众的情感体验。在练习基础发音技巧时,教师可以采用想象模拟法,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按照吹号方式感受上下嘴唇气息冲击,并发出扑扑的声音,然后深吸气用以支撑身体的横膈膜,做好吹奏准备并缓慢发出吐吐吐的声音。在学生练习完成后,要求学生进行变换音训练,根据学生的口型大小、嘴唇薄厚等方面差异,选择合适的铜管乐器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处于良好的放松状态,避免由于嘴唇动作过多对发音质量造成影响。

(3)铜管乐器的气息使用训练

铜管乐器演奏中,气息使用训练是最为关键的基础训练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达到气息流畅、快速、饱满的要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无法进入状态、自身情绪控制不佳、身体紧张等现象,甚至无法准确定位音符,由此造成演奏效果较差。其原因主要在于无法灵活掌握气息使用要求。在气息训练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丹田发力,用小腹横膈膜收缩力来推动气息,并借助放松的上下嘴唇集合气息带动乐器内空气的振动,直到产生良好的共鸣状态。气息训练的要点是要做到呼吸平稳,避免使用肩、胸等部位带动乐器发声,在确保气流平衡性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出铜管乐器独有的音色。气息训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哈气的方式,缓慢发出气流,用气流带动铜管乐器发声;二是在气流速度放缓的同时,增大放出气流的量度,根据训练乐曲特征,发出对应的低音和高音,在反复训练中掌握气息的灵活应用方法。

(4)铜管乐器演奏的面部肌肉训练

面部肌肉训练也是铜管乐器演奏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多数学生在初次接触铜管乐器时无法有效控制面部动态,对面部肌肉的协调要求重视不足,使得训练中出现不自主抖动、肌肉松弛、嘴型不正确、漏气等方面的问题,造成演奏过程不顺畅,音色没有穿透力、声音枯燥,甚至是难以演奏出高音。面部肌肉训练首先需要从嘴型控制入手,在演奏中保持微微紧绷状态,能够自然而然地振动,流畅轻松地发出声音。同时,在演奏中还需要利用身体特定的收缩功能,使唇部肌肉保持放松状态,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下颚的平展状态,养成上牙和下牙平行的演奏习惯,以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2.铜管乐器演奏的代表性技巧教学方法

(1)圆号演奏中连音吹奏的技巧教学

圆号是交响乐队中的骨干乐器,具有音域宽广、对演奏效果影响显著的特征。圆号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在演奏中承担着不同责任,因此做好连音吹奏技巧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技巧应用要求,能够使演奏活动的视听效果更好地展现出来,使原本沉闷的中低音变得更加活泼,利用大跨度的连音展现音乐的戏剧性。连音吹奏技巧的实现,对气息控制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训练中,不仅需要气息控制与唇部振动之间达到良好的配合,还需要利用协调手部的按键,使气息快速转阀,形成清晰流畅的音质。在多数音乐作品演奏中都会有大量的连音节奏,因此需要重点做好口型变化、气息稳定及指法方面的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2)圆号演奏中音准把握的技巧教学

在圆号演奏训练中,要确保演奏效果更好地呈现出来,还需要做好音准方面的训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准确把握圆号的发音特点,根据圆号的管径特点,确保泛音演奏与十二音律相匹配,熟练掌握圆号发音的特征。二是通过针对性训练提升演奏者的听觉敏感度,在每次演奏完成后做好经验总结,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三是要做好口风和气息训练,在高低音转换时,要确保口风调节幅度的均匀控制,通过气息调节保持演奏高度。四是要提升口腔肌肉韧性,保持良好的吹奏口型,有效提升音准控制水平。五是要灵活应用右手做好音准调节,利用半弓形手法对发音强弱进行调整。

(3)长号演奏技法教学

长号演奏技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把位、把握口型、掌握气息、巧妙运舌等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存在片面追求高难度技巧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巧应用不准确导致吹奏音准不到位、对长号音色认知不到位、表现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训练方法的应用:首先是结合课程教学要求,构建起“闭环式”的技巧训练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长号演奏技巧,逐步形成封闭式的知识链条。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以练带学”教学模式的应用,避免由于重复性训练造成的枯燥感,通过灵活性的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特定的演奏技巧。再次是强化学生乐感的培养和表现,也就是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音符和技巧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将感情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后是要加强学生技巧训练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正,培养学生良好的训练态度,提升对演奏技巧应用的重视。

(4)铜管乐器五重奏教学

标准的铜管乐器五重奏是两只小号、一只圆号、一只长号和一只大号,是铜管乐器配合训练最为基础的方法。在训练过程中,由于指挥者能力不同,乐器的发音灵敏度和发声振幅不同、不同乐器的演奏频率差异等,使教学训练难度较为明显。在铜管五重奏训练教学中,要确保训练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要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首先是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制定有针对性、合理的排练方案,引导学生提前利用信息化平台了解与训练曲目相关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资料。其次是提前制订完善的训练计划,要求学生能够准确阅读曲目总谱,逐步养成良好的重奏听觉并提升默契程度。再次是要完善训练效果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以五重奏为基础,提升学生的重奏演奏水平。

3.铜管乐器的嘴唇和呼吸训练教学

在铜管乐器教学中,嘴唇和呼吸训练是确保演奏技巧能够充分展现的重要基础,是演奏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嘴唇与呼吸训练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唇、舌和喉换气之间的配合度,在配合不畅的情况下,演奏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呼吸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换气配合度的重要因素,只有选择合适的呼吸方法,才能够确保整体演奏质量达到节目演奏要求。呼吸方法主要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三种形式。胸式呼吸主要是依靠人体肋骨侧向扩展达到吸气效果,在吸气过程中,肺部会呈现横向运动状态,能够让演奏者吸入更多的氧气,但是气息吸入相对较浅。

铜管乐器集成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1.集成化教学平台与资源构建

集成化教学模式是指在铜管乐器的教学活动中,利用专门的集成化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训练模块,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优势,对全体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集成化教学平台的模块设计主要包括如下组成部分:(1)基础理论模块: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与欣赏;(2)演奏技巧训练模块:演奏技巧分层训练、交响乐队集中训练、西洋管乐合奏课程;(3)专家讲座模块:铜管乐器的作用解读、铜管乐器历史研究、信息技术在音乐传播中的应用;(4)音乐会竞赛实践模块:个人及团体汇报演出、音乐理论知识竞赛、音乐作品展示;(5)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模块:铜管乐器作曲、计算机音乐写作、音乐思政教育。

集成化教学平台模块设计,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明确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演奏训练的动力。但是在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需要结合铜管乐器的演奏发展,对教学资源进行实时更新,引导学生借助网络途径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并纳入教学资源库。在不同的模块教学中,应当针对教学内容特征和人才培养要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2.集成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求

(1)以学生的人文修养为基础提升表演能力

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演奏技巧,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基础。铜管乐器演奏中声音与技巧的传递是艺术表现的基本形式,在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则是呈现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铜管乐器课程教学中偏技法训练轻人文修养的现状,教师要充分利用集成化教学平台在资源储备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加强美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基于艺术相通的视角,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人文修养。良好的人文修养基础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体系中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情感表达浅显的问题,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内在气质与修养,提升表演曲目的艺术感染力。

(2)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乐曲创作能力

学生在铜管乐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强化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还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思想层面和动机层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乐曲创作能力。就思想层面而言,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摆脱外部事物对思维的限制,深层次融入创作环境。就动机层面而言,可以让学生根据创作要求,自行构建创作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乐曲创作,更好地提升创作效果。在乐曲创作完成后,可以先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对作品特征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自身学习和创作中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改进。

(3)优化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集成化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呈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学环境设计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利用铜管乐器视频和音频资源、数字化图书资源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等,构建完善的元数据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二是对教学平台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搜索引擎,引导学生利用集成化教学平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技法训练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演奏实践条件,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校内音乐社团和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训练场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四是要利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创新创业小组,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强化与社会需求方面的对接,拓展演奏活动场景,更好地提升学生团体演奏的能力。

(4)以多元化考核机制进行针对性培养

以多元化考核机制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精准化评价,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和演奏实践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考核机制的完善,首先需要实现考核内容的多元化,也就是在做好理论与演奏考核的基础上,将学生参加竞赛、课后实践、社团活动等纳入评价内容,合理确定不同内容的分值占比,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其次是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更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在评价方式上,则应当将小组互评、师生互评和校企合作平台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在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优化。

结  语

铜管乐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整体上还较为滞后,因此对相关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深层次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结合新时期铜管乐器演奏特征的变化,对教学方法应用进行优化改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以此才能在确保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个人演奏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雯雯.管弦乐队中圆号声部的多样性分析[J].戏剧之家,2021(18):68-69.

[2]徐忠惺.圆号演奏中连音的吹奏技巧研究[J].黄河之声,2021(10):110-112.

[3]马金龙.关于铜管乐演奏基础训练的思考[J].大众文艺,2021(6):86-87.

[4]付长骏.时代高校铜管乐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0(44):136-137.

[5]范杰.长号的吐音及其在音乐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1(20):170-172.

[6]何欢.小号教学与演奏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点思考[J].艺术家,2021(2):102-103.

[7]杨毅.大号演奏中气息的运用技巧与练习策略探究[J].艺术家,2020(4):131.

[8]崔飞.阿尔班小号及短号教学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藏品,2017(1):94,107.

(周军: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