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学模式变革和测绘技术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文章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举措,分析在智能化背景下高职测绘类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测绘类课程思政研究、融合智能化测绘行业发展需求、加强教师队伍智能技术知识结构转变和智能化教学手段应用建设、综合考虑完善智能化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着手,探索加强高职测绘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  测绘类课程  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JS2022YB080);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XKS2213)。

引  言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带来了强大的冲击;虚拟现实和智能教学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智能技术的影响使测绘设备推陈出新,测绘技术不断发展,导致测绘专业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都发生了变化,派生出一些新的专业课程,比如数字城市三维建模技术、GNSS定位测量、激光点云三维建模等。这些改变对学生适应未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寻求更新教学手段适应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二是要探求专业知识体系的变化会衍生出新的课程思政元素;三是要寻求深入融合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有效路径。通过重构课程体系、丰富教材内容、打造在线课程、数字化资源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资源形态和教学模式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智能化背景下建设高职测绘类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传统课程思政建设多是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特点、难点、应对策略、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环节、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宏观、抽象的研究,缺少面向某一行业领域、具体专业、具体课程的具象研究,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就是要在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测绘精神的指引下,建立符合新时代测绘工作者价值体系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此外,伴随智能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方法带来了深度学习、虚拟现实、智能教学等教学模式方面的改变;测绘专业发展上实现了测量数据高效智能的获取、运算、分析,使测量进入智能化测绘阶段。因此,智能化背景下的高职测绘类课程思政建设迫在眉睫。

当前高职测绘类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

1.课程思政研究针对性不强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总目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意识强烈但自我约束能力、协作意识欠缺,自主学习需求旺盛但学习习惯、方法、能力欠缺,学习情绪化严重,职业定向性强;测绘类专业普遍存在的面向生产一线、以实践为主,重技能、重操作的现象。对于如何“立德”和怎么“树人”,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和指导。对于高职测绘专业学生而言,哪些思政元素的融入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未来职业的规划、知识技能的学习等方面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怎么融入;哪些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学生喜欢听,听得懂,用得上,记得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潜移默化地将测绘精神融入实践操作和今后的工作当中。这都需要进行系统研究。

2.课程思政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智能化发展要求

当前测绘类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多是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即“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完成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这种方式不仅受场地、时间的制约,从形式上来看还显得枯燥无趣,很难吸引学生,教学效果一般。因此,需要将课程思政教育方式与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相融合,找出一条既能高效完成专业教学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道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中。

3.测绘专业教师智能化教学能力需加快提升

智能化教学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测绘专业的科技水平及行业人才培养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测绘专业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发展相对滞后,为了适应智能时代新技术的发展需求,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确定高职院校测绘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知识、技能要求,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技巧,使用智能手段润育新时代新型测绘工作者。

4.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体系仍需完善

当前,高职测绘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手段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课堂和课后学生反馈,从教学结果来即时衡量,即“笔试+实操”的定量衡量指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等定性评价不足,无法判断学生是“纸上谈兵”还是能真正适应行业和岗位的需求。缺乏从教学计划制订、教师课堂效果、学生学习成效等系统性、多元化的综合评价。

智能化背景下的高职测绘类课程思政建设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可从深入测绘类课程思政研究、融合智能化测绘行业发展需求、全方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考虑完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着手,探索践行高职测绘类课程思政的措施。

1.深入开展高职测绘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通过对高职测绘类专业学生的学情分析发现,除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外,测绘类专业学生还存在对专业认知停留在传统层面,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专业认同感和自信心,专业实操多且相对复杂,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法与教师教法脱节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设立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能够适应新技术、新要求的测绘工作者。让他们在获得职业认同感、自豪感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爱国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等道德素养和工匠精神。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集中优势力量、整合优质资源,科学分解专业课程、细化知识点,寻求新颖高效的知识表达方式,有效传递和讲授课程重难点,构建测绘类专业课程群协同思政育人体系,避免思政元素过分集中化和重复化。

教师要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提炼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把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堂,为学生构建起完备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之外,挖掘测绘发展史和身边在施工一线坚守的测绘工作者中涌现的思政元素,例如重大国家工程攻坚项目,身边优秀毕业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故事等,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行业认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等品德。具体思路如下:

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线,强化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推进智能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充分结合智能背景、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教学平台、网络资源,构造“虚拟+现实”“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打造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时间、空间、资源、方式上的限制,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对新时代大学生传道授业的价值引领。

实践教学中通过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等基础技能实践,掌握仪器基本操作、数据的观测、记录、计算,并让学生懂得测量原始数据的重要性,篡改、伪造数据都会给国家建设、行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的精神;通过导线测量和碎部测图等综合性实践,包括学生测量小组的筹建、任务分配、工作流程有研讨、测量结果分析、测量过程突发事件处理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职业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结合本校测量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工作实例,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课后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珠峰高程测量、北斗全球组网等测绘领域热点事件,传递科技自信、文化自信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认同感;通过各种媒介将专业发展新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优秀资源,推荐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融合智能化测绘行业发展需求

依托信息化技术、大数据等智能手段,为广大师生提供线上教育服务和互动体验,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改革。一方面,以实事、前沿、身边事件等案例,以时代楷模、身边感动人物等为背景,建立学科资源库、人物资源库、重大工程资源库、行业企业资源库以及职业规范与行业标准资源库等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专业认同、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价值引领与规范操作、实事求是、测量技能、标准化意识及吃苦耐劳有机结合,呈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化和体系化。另一方面,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综合运用第二课堂,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依托“互联网+”教学新模式,构建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学校企业合作协同育人的产、学、研现代教学模式;将智慧课堂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在线课堂教学新模式,建立基于大数据挖掘的个性化评价模式。

3.加强教师队伍智能技术知识结构

以大数据为背景,运用DACUM进行高职测绘类教师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其职业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明确其专业化发展的知识、技能要求。测绘类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测绘类知识结构、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相关学科融合的能力、优秀的表达能力、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更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奋进的人生观、不断创新的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面向未来和发展的眼光,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技巧。结合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师更应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加强自身智能技术知识结构转变,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可利用网上资源,挖掘相关专业文献资源,收集、阅读、提炼、重组和嵌入测绘科学发展新趋势、新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及思政育人目标;也可通过开展常态化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报告会、融合线上线下教师研修平台、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等方式,开展协同研修、高效教研、教学实践等全方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在人才培养上同向同行,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在适应行业发展和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研究与专业相关的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案例。积极主动与思政课教师联系,建立融合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思政+智能化”教学团队,以此保障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4.构建完善的智能化综合评价体系

能否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爱国精神的高素质测绘工作者是检验课程思政是否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标准。在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帮助下应摒弃单一的教学评价手段,建立教学计划制订、教师课堂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系统性、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如图1)。

20230213154042815-58-2b7ec.jpg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的。高职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是否满足立德树人要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除了专业教师集体研讨、专家论证外,还应该与思政教师探讨,是否满足思政育人的要求。综合专家、企业、毕业生,结合科学的思政育人方法,依托智能技术制订指导性强、可操作、面向岗位、全方位育人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并定期评价、不断改进,从而更有效地分析、预测和控制教学效果。

课堂是日常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效果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通过雨课堂、职教云等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课前导入与学习目标设计进行课前学情摸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及问题设置进行课堂互动;通过作业布置、批改及教学反思等方式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管理。记录、分析课堂表现,从专业素养、思政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二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评价。在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取过程中,是否让学生想学、爱学、听得懂、学得会,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建立多元反馈体系,学生可实时反馈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亦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成效评价应摒弃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加全面、客观地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日常教学中记录的评价数据整理定量分析,判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大数据、数理统计、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各因素(学习能力、态度、方法、投入时间等)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找出主要相关因素,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阶段性数据的整理定性分析,掌握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思想行为的改变情况。做有温度的教育,尊重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个性和认知方式,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为适应专业发展和行业需求,避免评价的滞后性,需要依托用人单位定期反馈高职测绘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对比分析、追踪评价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督促日常教学自我诊断和改进,实现教学评价体系闭环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结  语

将课程思政与高职测绘类课程教学在智能背景、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能够适应新技术新要求的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的测绘工作者。注重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案例挖掘、育人体系建设,立足职业岗位,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方位育人,从专业能力、智能化水平、思政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升教师能力,建立教学计划制订、教师课堂效果、学生学习成效、用人单位的评价等系统性、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升现阶段高职测绘类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代友,廖策权.高职院校分类分层人才培养创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0.

[2]袁利利.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理论观察,2020(6):67-69.

[3]李增科,高井祥.人工智能背景下特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例[J].测绘通报,2022(S1):17-20.

[4]管栋良,束蝉方,李明峰.新工科和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22(S1)99-103.

[5]郭名静,熊鑫,景琳,等.以学习内化驱动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3):202-206.

[6]吴汤婷,卢立果,李大军.“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导航定位学报,2022,10(1):147-152.

[7]沈火明,刘娟.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29):189-192.

[8]徐丽华,盛庆红,李兵,等.高校测绘类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9):168-172.

[9]陈茜,项乔君,马永锋,等.面向“双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模块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S1):153-155.

[10]方方.新时代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5):119-120.

[11]刘新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实践[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12]陈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20.

[13]朱建柳.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高洁、叶征、乔雅: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