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教育部先后评选了两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省共有20个教师团队入选。2023年,本刊特开设专栏,宣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先进育人事迹,弘扬科研精神,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书育人事业,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0230209100747024-69-fd350.jpg


在陕西科技大学,一提到造纸,没有人不知道张美云,因为她40多年来始终在和纸打交道。张美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造纸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成绩。2017年,教育部第一次选拔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时,她带领的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团队就成功入选。“这是对我们团队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的肯定。”张美云说。

扎根西部  潜心教研

1982年,张美云本科毕业,当时的大学生都是国家分配工作,她完全可以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可以到国家机关的重要岗位工作。然而,面对母校领导的挽留,再加上对造纸工作的热爱,张美云毅然选择了留校任教。40余年来,张美云扎根西部,爱岗敬业,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诲人不倦、默默奉献。

张美云说:“陕西是我的根,科大是我的家,造纸是我的爱,我的事业在陕科大。”为了自己热爱的造纸事业,她曾多次谢绝待遇优越、平台更高的工作邀请。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许多教师不甘清贫和寂寞,选择出国或下海,而张美云始终坚持在学校。让她最难忘的是1998年,当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以数十万元的年薪聘任她为研发中心主任时,回顾自己十几年任教依然比较清贫的现状,她曾心动过,也曾犹豫过、徘徊过。但一想到学校各级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与器重,以及身边一群渴望成才学生的依依不舍时,她选择了继续留校任教。

张美云留校任教期间,针对《造纸原理与工程》这一核心课程内容多、口径宽、涉及面广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整合、集成和优化,大胆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及时增加反映最新造纸技术与科技成果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该课程的新颖性和权威性。由她主编和修订的《加工纸与特种纸》等国家级专业规划教材,不仅是我国最早的特种纸专著,还被作为全国轻工院校的教材广泛使用,深受好评。张美云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成功攻克了“学时压缩、质量提高”等教学难题。通过她及团队的不懈努力,《造纸原理与工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轻化工程专业成为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她主持的“教学为主型地方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张美云不仅成为陕西省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入选首批陕西省“三五人才”,还先后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和陕西省教学名师。同时,她又先后担任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造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造纸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咨询委员会、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衢州特种纸产业发展顾问等兼职。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在张美云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扎根西部,爱岗敬业,长期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最高长达40年。大家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积极履行着教师作为学生人生导师的神圣职责。团队教师且行且思、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深受学生的爱戴与尊敬。

张美云及其团队成员紧盯行业技术前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他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次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另外,团队还积极参加行业学术会议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把学科最新发展前沿和教改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了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引导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适应了现代造纸工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团队教授均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教学质量优秀,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造纸学科同行的认可,为我国制浆造纸学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立足国家战略需求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陕西省“三秦学者”科技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张美云带领团队依托造纸行业,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多年来潜心于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该团队紧密围绕国家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对先进绝缘、轻质高强结构减重材料的重大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历经20余年,成功破解了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纸基功能材料并在合作单位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发达国家多年的技术封锁与产品垄断,实现了该领域产品的“中国创造”,产品成功应用于高速列车、国产军用直升机、空间实验室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该团队已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等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主编出版专著/国家规划教材8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为我国造纸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30209100855456-70-1ec81.jpg

团队教师长期致力于有关造纸学科和造纸行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近五年作为特邀嘉宾做学术报告40余次,深入企业调研、交流和指导,协助企业解决生产问题。团队的多项核心技术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部分成果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与引领性(如应用于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耐高温芳纶绝缘纸、轻质高强芳纶蜂窝芯纸实现了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部分产品实现了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如低成本高性能系列育果套袋纸、多孔硅酸钙高填料纸、麦草秸秆制备药用微晶纤维素等),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青年教师成长

团队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打造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敬业和开拓精神强、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行业知名队伍。团队时刻秉承学科优良传统,注重团结合作,把团队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教学方面,做到老中青结合,积极传授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在科研方面,注重与青年教师精诚合作,团队成员共同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高度凝聚团队成员战斗力,同时,还紧跟学科前沿,注重学科交叉,不断拓展传统优势方向,增加团队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先后把8名青年教师送到国外大学进修与培养,为青年教师成才创造机会,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4人破格晋升副教授,3人破格晋升教授,3人走上学院领导岗位,4人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8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人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所有青年教师都至少主讲1门课程,3人分别获得了陕西省科技新星和中国造纸蔡伦青年科技奖。在人才引进方面,先后引进了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高分子、材料学专业的高水平博士生,实行“以老带新、专业互补、学科交叉”的运作模式,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张美云教授斐然的科研业绩、扎根西部的朴素情怀、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勤奋努力的拼搏精神和服务社会的科研追求在社会与行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陕西科技大学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向张美云同志学习活动,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进一步凝聚人心、提振精神,团结和激励广大干部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上奋勇争先。

当有人问张美云这40年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教育与科研事业是否后悔时,她坚定地摇了摇头。张美云说,以后她还会一如既往地坚守科研领域,并努力培养出更多的青年优秀人才,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林梅:陕西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