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表现,也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这既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也需要高校各门课程立足于课程特色和学生的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思想道德熏染与引导活动。体育作为一项技巧鲜明、趣味性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方面发挥着个性化的价值。基于此,文章结合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政策以及个人体育课教学经验,在简要论述课程思政“德育观”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体育课德育价值与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指导高职体育课“德育观”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道德修养培养中的应有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  德育观  高职体育课  教学策略

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提到:“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这既强调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三贴近”原则,同时也彰显了各类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这充分强调了高校必须秉持“立德树人”目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通过课程教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体育作为一项广受学生欢迎的必修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个性化的价值,值得我们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

高职体育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的价值

1.寓教于乐,增强德育效果

当前,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实施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活动。该课程的不足是未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学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范围,长期以来多采用说教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致使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门副课,甚至觉得很多内容陈规老套、无关紧要,缺乏对课程学习的重视。这就造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很难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规范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主要是传授运动技术、技巧和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育教师如果将个人私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德育观”内容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可以在欢快、愉悦的运动氛围中强化学生对于德育的感受,使其深刻认识到德育的实用性与价值性,认可德育的内涵与价值,主动规范个人思想与行为。

2.“以体育人”,丰富德育内容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涉及个人私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三大块内容,每一块又可以细化为诸多不同的思想道德素质标准,表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征。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因时间有限、教学条件不足等原因,往往会挑选一些普泛性、大众化的德育内容进行教学,且仅仅是从宏观上进行讲解,无法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的诸多内容都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如培养学生的规则纪律意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促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等等。体育教师可以结合特定体育项目个性化的技术、战术、规则等,衍生出更多的,与个人私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相关的德育内容,将其潜移默化地渗入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私德,能够顺畅处理个人与家庭、同学、朋友之间关系,也应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懂礼貌、守信用,还要具备良好的国家大德,能够爱党、爱国、爱民族。

3.立足实际,创新德育方式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性格逐步成熟、观念逐步定型的阶段,对于所接触的知识、理念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尤其是对思想道德教育中所涉及的一些约束性、规范性内容,更是有强烈的“选择性理解”心理,因此,在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主要是以运动训练为主,在此过程中可结合运动教学的特征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时、因地地融入德育知识,使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感染与引导。例如,体育教师在讲解篮球技能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入中国男篮与女篮的故事,介绍我国对于篮球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的重视,讲解优秀运动员令人敬佩的运动精神,并将此引申到个人做人、做事方面,教导学生要具备强烈的感恩意识,感谢父母的付出、学校的教育、国家的支持,并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虚度自己的青春。这无疑是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实现了运动训练与德育教学的完美结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高职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面临的问题

1.缺乏对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的重视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已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且十分清楚体育教学在创新德育方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效果方面的价值。但他们又在主观上认为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体育课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所以,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会主动研究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的政策,不会结合体育课教学内容设置“德育观”教学目标。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的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大都是基于运动规则介绍、鼓励学生坚持参与运动训练、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等,无意识地对学生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大大弱化了教学效果。

2.缺乏对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的深刻认识

在高职院校中,也有一部分体育教师会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然而,这些体育教师一方面缺乏对大学生个人私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三个方面德育内涵的深刻认识,狭隘地将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等同于培养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基本的社会道德,而无法系统、全面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这些体育教师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浅层次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活动上,即根据体育运动技术、战术、规则等方面的特征,简单地介绍与之相关的思想道德内容,内容比较初级、浅显,方法也直白、老套,无法衍生出更多、更丰富、更贴合学生生活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极大地弱化了教学效果。

高职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的策略

1.主次分明,提高德育认识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课是以运动技术、战术、规则教学为主体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知识,可实现运动训练和德育协同发展的双重目标。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体育教师一方面需要提高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和提升德育效果等方面的认识,加强对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政策的研究,积极、主动地通过体育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则需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所涉及个人私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三个方面的内涵,具备“大德育观”的理念,这是教师顺利开展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计划清晰,做好德育安排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可结合学生特征,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中将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个人私德,培养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社会公德,教育学生秉持积极向上、爱国强国的国家大德。随后,体育教师以个人私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主体,结合各节次、各部分体育教学内容,融入与之相契合的德育元素,并安排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例如,以竞技运动说明某一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或者是以优秀运动员的案例联系特定思想道德素质的价值,抑或是根据个人职业经历和学生学习与生活现状来说明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等。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也应将思想道德培养纳入体育课成绩评估系统,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

3.注重延伸,拓展德育内容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深化对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的认识,具备“大德育观”的基础上,要立足于体育课技术、战术、规则等基础性、简单化的教学内容,将其延伸至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提高体育课德育内容的深刻性与丰富性。如在运动战术教学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的活动,告诉学生要有团结友善、互帮互助的意识,随后延伸至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处理好与教师、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注重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能够拓展高职院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的广度,进一步挖掘其深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贴合实际,增强德育针对性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说教式、灌输式的德育方式不够灵活,很难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体育课的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活动一定要贴合学生实际性格、心理、情感、认知方式、学习与生活现状,使学生能在体育课中真切地感受到其所接受的德育内容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个人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对于德育内容的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主动将德育收获升华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直接或者是间接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提高“德育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5.以身示范,强化德育感染力

当前,高职院校鼓励教师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个人的语言风格与行为方式也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作用。基于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甚至是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方式。体育教师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应用自己的体态、言行和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与行为活动中,传达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呈现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礼仪规范,表现出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性格、性情等,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学生,进而实现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的目标。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体育课作为一个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可以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效果,在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一方面需要主次分明,提高对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重要价值和核心内涵的认识,制订好教学计划,做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安排;另一方面则要立足于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延伸出更加丰富、更高层次的德育内容,并且要以身示范,强化个人行为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感染作用,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课程思政“德育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细谦,姚蕾.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5.

[2]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20,4.

[3]肖丽.体育精神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协同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16-17.

(薛峰: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