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文科建设、新经济催生的新业态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欧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于新业态要求,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在阐述实施策略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之用。

[关键词]数字经济  视频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2021年西安欧亚学院技术服务专项项目“基于文化产业传播需求的全流程解决方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OYJSFW-2021006);西安欧亚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西安新媒体矩阵建设与城市形象建构关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XJSK16)。

引  言

文章聚焦新经济背景下视频产业人才新需求,从课程与实践体系、学科融合发展、校企协同模式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新业态:新经济背景促使视频产业人才需求变化

近几年,视频产业形态与人才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在传统的影视产业领域,疫情给院线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根据传媒行业权威统计机构艺恩传媒的数据,2020年票房较2019年下跌68%,从2018年开始,传统院线票房每年的增量也在放缓,另一方面是流媒体带来的新产业形态蓬勃发展,美国电影协会(MPAA)发布的报告显示,北美地区Netflix流媒体的总订阅量达到6.133亿,超过有线电视5.56亿,美国好莱坞四大制片厂都先后宣布要成立独立的流媒体机构。在中国,从2017年开始,根据《中国电视剧产业报告》,网络独播剧占比52%,首次超过电视台独播剧与网台联播剧。可以说,互联网影视所代表的平台化与社群化的传播方式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发行制作方式,成为影视产业的主流。

在更为广阔的视频产业,新经济促使了整个产业的结构转型,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网络为生产基础、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产业热点。数字化的电子商务、社交平台、新闻聚合与分发、视频直播与数字营销等新模式、新业态深刻地改变了视频产业的面貌。

新技术使得影视、游戏与互动艺术互动紧密,以《黑镜:潘达斯奈基》为代表的互动影视的出现跳出了传统影视对屏幕信息的“凝视”,提出了内容制作的新要求;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流媒体平台本身的媒介高度融合特性使VR逐渐走向商用,VR技术将视频观影中的互动体验带到了新的高度;游戏引擎深度参与影视制作,CG与实拍画面的融合不断消解游戏与视频的边界。

在人才新需求方面,对各大招聘网站进行视频产业岗位关键词的抓取与搜索发现,比起视频产业对拍摄、后期制作的传统需求,直播、短视频、引擎开发、VR、电子商务、品牌推广、文案策划等成为了行业技能的关键词。

综上所述,视频产业形态从内容、技术到结构的深刻变化催生了全新的人才需求。视频产业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内容的生产,以新技术为驱动力,与互联网平台的深度融合、与数字经济的跨学科交叉已是新趋势。在新业态下,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及产教融合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新文科建设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提出了新要求,艺技融合、学科交叉、跨界培养等成为了新的课题,欧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成立之初就充分调研了产业现状,立足于新经济下视频人才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适时调整培养方向与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及产学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新体系:对标新经济重塑课程与实践体系

1.以学生为中心的分阶段分方向培养的课程体系

欧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行业需求倒推,以人才胜任力模型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新经济,从设立之初就将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影视文化领域,聚焦跨界影像传播、网络视听制作、创意影像表达,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创新思维、艺术鉴赏能力,具备影视产品策划、生产与运营能力,能够在影视产业企事业单位、新媒体机构、广播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影像编导策划、视音频制作、影音传播、营销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配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欧亚学院立足于新业态人才培养,建构了全新的广播电视编导课程体系。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壁垒,设立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助力于分阶段分方向培养。

首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注重应用与实践的专业,但在传统培养体系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通常为两套体系,西安欧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两种课程进行融合,以电影史为例,传统史论授课以讲解为主,较少涉及美学沿袭关系对当代实践的意义,在课程设置方面改革了中外电影史课程,在传统电影史课程基础上,将影史教育植入到其他拍摄实践课程中,在实践环节除了要求学生了解电影史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模仿经典电影与电影理论中的拍摄方法拍摄短片等,在实践中掌握电影史中的美学风格与理论内容。

此外,视频产业具有流程分工详细、衔接性强的特点,在充分考虑视频产业特点的基础上,课程设置注重分阶段分方向培养与课程前后的承接关系。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从学生角度出发,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借鉴了ARCS动机模型,关注注意、相关、自信、满足四类学生学习动机。首先在专业通识阶段植入行业与专业认知课程,让学生对视频产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与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作思想,并通过认知课程逐步帮助学生了解视频产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阶段的核心专业课教学,此阶段的教学为策划、拍摄、剪辑等专业核心能力的普适性教育,紧扣学生认知的核心能力,使其产生学习动机。第三阶段为分方向培养阶段,通过第二阶段的能力强化,让学生了解自身所长,并逐渐形成自己未来的就业规划。结合现今产业新需求、学生未来从业意向与自身所长,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兼顾个性化发展,规划了数字影音内容生产、新经济下的视频营销与传统影视制作三个方向,通过使学生在其擅长领域的自信积累与满足取得更好的专业教育效果。

2.以工作坊制为特色的三位一体综合实践体系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西安欧亚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构建了以课内技能训练、集中实践教学、专业见习实习、真实项目交付为载体,集基础性实践、纵深性实践、拓展性实践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新媒体时代影视人才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优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突出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交付,形成了以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理实结合、相互促进、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规划专业实验实训平台,搭建用于满足基础性实践教学需求的校内基础实验室;引入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满足纵深性实践环节教学需求;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拓展性实践需要,同时在实验室共享、行业培训、课程共建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体系是围绕校内实验平台展开的,多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由教师命题展开实践实训。传统模式往往存在教学颗粒度过大,无法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实验室投入较大,难以跟上产业步伐实时更新,实践时间碎片化,实践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差较远。

为解决传统实验实训中的不足,西安欧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原有的课程基础性实践之上,尝试设立了特色的工作坊集中实践教学体系。工作坊最早出现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学校工作坊的实践以现有课程内容为基础,引入行业资源,以行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作为工作坊负责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入不同的工作坊,每个工作坊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学生在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的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的真实项目。工作坊制度首先采用了项目化运作方式,引入行业评价标准与行业生产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外部视频产业环境,使学生在完成工作坊实践内容的同时建立起项目与职业意识。其次采用小班实践模式,降低教学颗粒度,这样一来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充分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最后是工作坊成果不仅可以转化为企业真实项目成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作品意识,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注重学科竞赛成果转化,借助工作坊建立起常态作品展览与参加制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与学习满足。

工作坊制度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基础,有助于合作企业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基础,解决了学生未来专业实习与企业关联度不大的问题。

从课程基础性实践到特色集中纵深性实践,再到未来实习实训拓展性实践,三位一体实践创作体系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行业视野。

新融合:回应新文科建设,跨学科艺、技、传融合培养

1.课程设置强调跨学科融合培养

新文科建设是回应网络化、智能化时代需求的重要战略,呼应国家加快全媒体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如今实际情况从内容生产、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高度融合及共同发展的传播业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打通各学科平台,在原有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引入网络新媒体专业与新闻学专业乃至计算机学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全传媒产业思维。借助学校优势传媒人才培养经验与资源,走内容生产与分发传播,技术实现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跨学科培养路径。

在内容生产方面,强化本专业视觉叙事的培养特征,着重培养学生整合叙事能力。视觉叙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核心能力。影像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内容与价值输出的出口,新媒体业态下,视频概念的外延被大大拓宽,流媒体、交互视频产品、VR、AR等都成为了重要的视觉叙事手段。在这种发展形势之下,西安欧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着力加强学科融合力度,增加多渠道、多技术叙事手段。具体表现为在传统影视制作课程中加入交互开发、CG制作、流媒体影音课程,以使学生在数字资产建设、视频交互、虚拟视频等领域具备多技术叙事的能力,让学生在课程中接触产业技术前沿,拓展学生的叙事平台。

在产业思维方面引入网络新媒体等专业网络传播、新媒体营销类课程,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产业现状,掌握融合叙事技能。流媒体短视频平台如今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内容分发渠道,短视频平台本身属于广播电视编导与网络新媒体专业的交叉领域。以短视频平台为教学样本,一方面利用网络新媒体专业的整合营销课程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传播领域的复合能力,另一方面为网络新媒体专业提供短视频平台视频叙事的技术支持,从而达到专业融合发展。

2.跨专业综合实践着力于多途径整合叙事

如今,全民参与的传媒时代已经到来,VR、VLOG、互动影视剧等各种新兴概念正在不断改变着影视产业的面貌。专业生产内容与用户生产内容未来将在很长时间内共存和竞争,专业创作者不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受众参与、受众制作、受众互联必将成为产业常态。如今的流媒体视频平台往往具备社交属性,流媒体平台的推送算法为视频用户做了媒介议程设置,决定了他们“看什么”和“讨论什么”。虚拟社群会自发对议程进行深入讨论,因为议程本身符合“到达落点”和“心理落点”,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社群内的赞同意见将更快形成主流,社群内将会更快形成正面舆情,而经过专业圈子赋能的正面舆情也会更容易被圈子外的公众所接受。所以,对当今的视频从业者来说,专业内容生产已经不是职业内容的全部,用户语境下的内容生产、运营思维、虚拟社群意识同样重要。为此在实践设计环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尤其应加强多专业联合实践及联动发展。借助学校媒体、设计实验中心平台及工作坊制度,建立起沉浸式融合实践体验机制,引入短视频平台真实项目资源,联合网络新媒体专业,开展短视频平台真实项目的综合实践创作,在实践创作中,学生可以在专业内容生产基础之上,掌握用户语境的视频制作,同时通过对账号策划、运营知识等的学习,了解市场运营与社群运营。借助校企协同,联合新闻学专业,开展视频专题报道的综合实践,促进影像、文本、图片融合叙事,最终掌握融媒体时代融合叙事能力。

跨专业联合实践充分模拟了行业现状,有助于学生适应新业态下的视频生产。西安欧亚学院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分工协作互相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项综合性的实践创作往往考验的是学生从内容生产、分发、传播、营销等环节的能力,在考查学生技术实现能力的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项目过程管理与营销思维,最后以综合传播效果作为评价指标。

新协同:深度产教融合,探索资源协同新模式

产教融合是广播电视和编导专业打通教学、人才与产业链条的重要手段,产教融合也是西安欧亚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内在诉求,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西安欧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设立之初便积极拓展社会资源,以校内实践为平台,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尝试校企协同新模式。

1.工作坊制度构建校企项目制合作新模式

视频产业业态变化丰富,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要求,在校企合作方面,企业对高校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然而常规教学运行强调稳定与规范,不管是时间规划还是培养机制都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规范性,于是校企合作存在一些时间安排、课程内容等难以调和的矛盾,为此西安欧亚学院大力发展了工作坊项目制。工作坊项目制因其灵活且适应性强等特点,一方面保障了学生在稳定与规范的常规教学中获得基础知识与专业认知,另一方面不断引入的工作坊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行业视野,保持学生对行业变化的敏感性。

借助工作坊制度搭建综合实践平台,引入行业资源,在实践体系中确保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项目合作制度下,围绕真实项目交付流程,企业提供真实环境,学校提供培养支撑,学生积累行业经验,围绕产业需求打造实践体系链条。以学校联合数字直播基地开展的短视频工作坊为例,与学校合作的数字直播基地提供真实运营项目、运营场地,并提供短视频策划、拍摄、制作、营销、直播全流程行业课程,学校的教师参与行业课程开发,学生体验真实项目环境,共同完成交付真实项目。借助工作坊项目制与校企合作,不但学校的教师行业经验得到了极大丰富,而且使得学生实习就业前置,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工作坊项目制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充分发挥探究学习、朋辈学习机制的作用,使学生在项目完成中锻炼个人实践能力。

2.校企协同注重多方向、新背景

在流媒体新业态下,视频产业边界越发模糊,视频从业企业的类型逐渐多样,除了传统影视公司以外,流媒体公司、游戏公司、MCN机构乃至内容电商都成为了视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就业方向也不断多元化,在挑选合作企业的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拓展校外资源时不但要注重与传统影视制作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同时还应大力丰富新经济背景下的校外合作资源,强调多方向、新背景,以帮助学生拓展行业认知。

在多方向方面,西安欧亚学院合作的企业与项目涵盖了传统影视机构与新经济领域,在传统影视领域,与西影集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助西影集团丰富的史料,将专业的史学教育带到西影园区,同时让学生参与到传统影视剧制作之中,了解传统影视制作规律。而在新经济领域,西安欧亚学院引入的资源包括行业头部的数字视频营销平台企业,从视频营销、数字内容生产、流媒体影音开发等多个方向开展校企合作与联合培养,让学生接触包括流媒体视频平台的内容制作、MCN策划、内容电商运营等在内的多个视频产业新领域。在多方向促进学生产业立体认知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在新背景方面,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视频、游戏、互动艺术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学校着重拓展新技术背景下的企业合作。引入包含数字资产、VR、AR、游戏引擎等技术背景的企业与项目,从虚拟影像制作到互动影视艺术,学生在接触新技术背景企业与项目的同时也拓展了个人的行业与技术前沿认知。

结  语

面对疫情带来的产业新变化,西安欧亚学院加大了与线上经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非传统视频企业资源的对接力度,着力于培养学生全传媒业态视野。在满足教学主体独立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利益相关主体的诉求,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政策、设施、智力等多资源共享。在新文科建设要求下、在数字时代新经济背景下、在传媒人才不断打破界限融合发展需求中,西安欧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着眼于市场需求与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课程内容、实践体系、校内培养、校外资源协同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不断地调整与创新中尝试走出不同于传统的视频人才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宋在军,胡红梅.产教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传媒,2021(01):82-84.

[2]魏国强,夏维波,陈莹.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与探索[J].青年记者,2020(36):102-103.

[3]李旭.协同培养:智媒时代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新范式[J].传媒,2020(24):88-90.

[4]周彤.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媒体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新闻文化建设,2020(14):77-78.

(吴胤君:西安欧亚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