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发展和人才振兴方面,教育的基石作用显而易见,而立德才能树人,因此思政教育应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切实把立德树人理念和原则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教育教学人员深刻解读思政课程内涵,挖掘如何把正确的思政理论和具体的教育对象及教育环境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立德树人。文章阐述了当下高校外语教育教学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和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以期能助力于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高校  外语  教育教学  立德树人  思政研究


引  言

教育关系着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其中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此高校如何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鉴于此,高校外语教育教学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深挖现代高校外语教育教学体系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升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思政建设,切实把立德树人理念落到实处。

高校外语教育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

1.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新时代高校教育之魂

道德是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也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个体行为人的道德操守决定着一个社会普遍的文明程度。一个品德低下的人,能力越大,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因此,在当今网络、媒体发达,各种声音混杂的环境下,高校一定要切实贯彻好立德树人理念,以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的挑战,实现高等教育的初衷,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材。

道德在良好的社会形态的塑造中的作用在古时就已被认识和强调,而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的媒介。因此,自古以来,中西方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学家和伦理学家阐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苏格拉底主张培养治国人才,他认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四种美德。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构建和谐城邦的理想和追求,强调良好的品德是构建和谐城邦的基础。孔子强调君子怀德,认为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应该放在培养君子的第一位置。

当前,我国重分数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在高校外语教育教学环境易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背景下,更应当把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教育之魂,这样才能更正确地把握教育方向,完成所肩负的人才支撑、能力加持、融通交流的重任。

2.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背景追溯

古代的中国为了便于交流,先秦时期就有了官方的翻译机构和人员。西周就已经开启了外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了一批批翻译官。这些翻译官恪尽职守,为中华文化的兴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而张骞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成就了他的伟大业绩,也为后世树立了立德树人的践行典范。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其所培养的外语人才为我国的外语教育和外交事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元任、王力、许国璋等外语方面的精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外语教育,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整体的国力。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培养了一批批能够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外语人才。今天,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中华民族正昂首走在伟大复兴的大道上,这些与一代代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3.立德树人是我国新时代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基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人才的培养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助推器,也是当前时代发展中源源不竭的动力所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出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高校要明确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并在心里和祖国及人民产生紧密的联系。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是十分关键的内容,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定,以使立德树人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新时代的青年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正确的思想认知,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从而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发展的接班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商贸、政治、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毋庸置疑,外语在其中起到了良好的媒介和桥梁作用。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思想交织、思潮涌流,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日趋激烈。全球化、网络化带来的信息驳杂问题,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智,扰乱教育环境的纯净性,因此,高校外语教育教学面临新的考验。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外语教育教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位正确人生的航向,规范的行为操守,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大学生积极主动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高校外语教育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理念的机制和路径

1.协调高校外语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的关系

外语专业学生容易受所学专业,也即其他文化的影响,因此思政教育便成为高校外语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鉴于此,高校外语教育教学要制定相配套的政策,把立德树人切实贯彻到平时的外语教育教学之中。学校领导层面首先要明白大学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全方位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学校要从上至下形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氛围,并在制度设计上有机地把立德树人和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在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并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教育的灵魂,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努力成长为一名有气节、有抱负、有理想、有远见的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以更好地助力于国家的发展。

2.把课程思政落实到位

在高校外语教育教学中,思政课教师直接引导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走向,而其他课的教师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应该提高学校外语教师的思政水平,这样才能把高校外语教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在日常的外语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其次要率先垂范,做学生的德育表率,让学生可模拟,可借鉴,从心底里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外语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和要求,学习和借鉴别的院校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并积极地贯彻到自己的外语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之中。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学习习惯、爱好及行为等,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大学生中间积极传播正能量,奖优罚劣,组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的传递活动,让大学生在大学时代的学习能影响其一生,使他们成为道德纯粹、品行高尚的有志之士。

3.要把课程思政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工具,因此要把高校外语教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实现信息和教育的有效整合。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旁征博引,把立德树人的典范制作成PPT、音像等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日常思政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情感,使大学生为这块养育了自己祖祖辈辈的土地而学习和奋斗。同时,在把思政教育和外语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目的语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强大中华文化;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大学生积极对外宣扬灿烂的中国文化。在外语专业大学生中进行思政教育时,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使大学生更关心时事及国家前途命运等,做一个新时代学子,有机地把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走出校园以后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大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以后,能够心不迷乱,及时地适应社会工作节奏,为祖国的强盛贡献力量。

4.在外语教育教学中开展多形式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思政教育很容易以鸡汤式的教育形式进行,因此在外语教育教学中很有必要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这样才能把所学内容融入到实践当中。实践活动可以呈现多样态,比如举办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把思政考核纳入考评范围,邀请英雄、模范给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等等。学术报告会的主讲者要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这样其所讲的内容才能引起共鸣,真正起到激励作用,通过经验交流会,大学生可以切身地感受到正能量的温度,并能够让这种温度流通起来,把思政纳入考评范围,可以激励大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荣誉感及被认同感等,从而带来联动效应,邀请革命战士、祖国建设者等来校开办讲座,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他们的清风正气和英雄气概,从而坚定大学生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意志品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参加一些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祖国和历史所赋予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总之,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这样才能把立德树人理念落到实处。

结  语

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教育环境之下,高校外语教育教学在思政理论和实践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从领导层面到任课教师,都要清晰地意识到所处的时空教育环境,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切实把立德树人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崔国鑫.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6):37-42+77.

[2]邓倩.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J].决策探索(下),2021(03):42-44.

[3]杜颖.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路径.[J]思政教育,2022(01):56-58.

[4]韩立国.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高校立德树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2):128-129.

[5]姜锋,李岩松.“立德树人”目标下外语教育的新定位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外语电化教学,2021(02):27-31.

[6]田志伟,赵常兴.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路径[J].实事求是,2018(05):59-64.

[7]文旭,文卫平,胡强,等.外语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03):17-24.

[8]赵康妮.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困境与践行路径[J].现代交际,2021(12):85-87.

[9]张同冰,丁俊华.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一)[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01):37-39.

(姬祥照: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