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中国正处在教育改革时期,改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孩子稚嫩的心灵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同时也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出现问题后“悔之晚矣”,而是要在幼儿阶段就要重视。

一、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目前,只有幼儿园教师和部分家长在发现幼儿存在人际交往困难时进行简单教育引导,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学没有系统的、专业的、全面的学习,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能完全观察与辨析。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知而不行、先行后知等情况,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考验。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是要另起炉灶、独树一帜,而是要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境创设、户外游戏、区角活动以及绘本教学、主题活动等各类活动中。这就需要逐步形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既有整体的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又有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并能指向幼儿不同阶段的生活与学习,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 大班教学计划中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大班的课程计划中加入适合5-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开心、难过、害怕、紧张、愤怒、烦恼、嫉妒”等情绪,帮助幼儿获得如何维系友谊与哪些友谊不用维系的辨别,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消逝与珍爱生命,帮助幼儿形成面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引导幼儿识别情绪。学龄前儿童对于开心、快乐、生气这些基本情绪比较容易理解,也能正确表达,但对于愤怒、悲伤、嫉妒等高级情绪不容易理解与识别。幼儿不能理解自己因为看到别人有新玩具而自己没有、看到自己亲近的人喜欢别人、看到别人比自己表现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与别人玩得开心时产生的嫉妒情绪。我们要让幼儿理解此时的情绪是嫉妒,每一个人都会有嫉妒情绪,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缓解嫉妒情绪。

帮助幼儿宣泄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如果长期积累,容易使幼儿产生消极心理,在一段时间内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如果可以及时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并帮助幼儿宣泄消极情绪,就能减少幼儿的心理问题。

因此,大班可以开展情绪识别主题活动,如“我不想生气”“我不会害怕”“悲伤快走开”“阿力的烦恼”“发火”“我不要嫉妒”等,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情绪,促使幼儿进行自我情绪识别,表达情绪,逐步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帮助幼儿构建健康的情绪。

大班还可以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如绘本《当鸭子遇到死神》《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獾的礼物》等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生命的神奇,感受生命带来的喜悦与美好。面对“死亡”这个话题时,教师要教会幼儿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死亡现象,知道失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也知道生命是宝贵的,初步建立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认知。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区域活动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区域环境创设入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每个人都会有悲伤、困惑、失败、挫折、生气等消极情绪出现,但如何让消极情绪不会持续太久?区域环境创设时创办的情绪角就是幼儿宣泄情绪的园地,如“悄悄话悄悄说”“我的玩偶朋友”“沙袋砰砰砰”等都有利于幼儿心理疏导与情绪宣泄。幼儿可以通过适合的方法调整情绪,适当倾诉、宣泄自己的情绪,有助于情绪调整。

3. 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的融合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应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最好使儿童自己找到和发现自己的答案,而游戏就刚好是幼儿找到和发现自己、释放天性的媒介,在游戏中幼儿的内心是快乐的,精神是愉悦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游戏贯穿始终的。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地与角色游戏、体育游戏、表演游戏等结合,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幼儿与小伙伴发生争执后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情绪,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表情、肢体语言了解其心理倾向,通过游戏活动“我们和好吧”引导幼儿学习化解矛盾与维系友谊的各种方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又如,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中竹竿舞、编花篮、跳皮筋、贴人等是需要团结协作的,通过体育游戏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交往与合作,懂得理解与宽容,形成阳光、开朗的性格,有意识地培养挫折承受力。

4.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的融合

每天的日常活动是幼儿人际交往活动较频繁的时刻,也是幼儿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我们可以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在班级门口张贴健康宝宝入园卡时,卡片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心情,每位幼儿有两种颜色的入园卡,一种颜色代表开心、一种颜色代表不开心,班班颜色不一样。幼儿会选择代表自己心情的卡片,教师根据卡片颜色的不同来关注今天班级幼儿的情绪,幼儿也可以根据卡片颜色的不同来关心自己好朋友或伙伴的心情。再如,在离园前的“碎片”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既给幼儿提供了大胆表达的机会,又让幼儿心理纠结的问题得到表达,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使幼儿充满自信,悦纳自我。

5. 心理健康教育与五大领域的融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涵盖面较广,但难以充分满足全体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需求,也很难完全回应不同幼儿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主题维度的划分,这有利于专业实践与工作创新。

调研工作中,我们划分了“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心理适应”和“生命教育”五个维度。挖掘五大领域教学内容中与五个维度的心理健康活动融入点,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五大领域教育相融。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把各领域教学目标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例如,社会领域的《我们都是好朋友》《同桌的阿达》《给未来的自己》《我们毕业啦》,健康领域的《蒙眼过障碍》《毛毛虫变蝴蝶》,艺术领域的《十个印弟安小朋友》《给爸爸的礼物》,科学领域的《乐音和噪音》《奇妙的生命》,语言领域的《不是第一名也没有关系》《大头鱼上学记》《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等教学活动。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既要有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又要有互动交流与评价反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与衔接性。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将一个个相互关联的主题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但每一个主题活动都指向不同阶段幼儿心理健康的现实问题,在教师、家长的共同协作下持续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6.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践活动

为了使幼儿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到的方法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可以定期开展全园幼儿交友日活动,帮助幼儿克服因胆怯、紧张、恐惧等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等。如每周可以开展一次全园交友日活动,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每位幼儿手持自己照片和交友卡,随意走进一间教室、功能部室或操场等地点,选择一位小朋友交谈、游戏等,被选择的幼儿也有一张交友卡,两人把自己的一寸照片贴在彼此的交友卡上,待交友结束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返回自己的教室,将交友卡收集在自己的交友记录册中。一个学期后,每位幼儿都可以认识除自己班上同学以外的许多朋友,有比自己大的朋友,也有比自己小的朋友;有与自己离园时经常一起玩的伙伴,也有邻班的小朋友。通过每周一次的交友活动,据统计,一学期每位幼儿平均可以认识25位新朋友,为幼儿提供了25次人际交往的机会。幼儿从胆怯、羞于开口逐渐变得开朗勇敢,既提升了幼儿的人际交往水平,又使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到实践,给幼儿提供了更广大的交友空间,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构建了良好的锻炼平台。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也是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时期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其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能为其一生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环节、某一种方法或某一种形式,幼儿不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与世界,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尊重幼儿,以儿童视角去看问题,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所需要的心理成长帮助。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