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爱上语文。

一、辨字形,探寻字义本源

汉字是象形文字,字形和字义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字形和字义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字形辨析汉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字义,又学会了写字。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是一篇识字课文,共收录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字。“日”字是由一个瘦高的“口”字中间加一横组成的,为什么“日”字这样写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日”字与古代的“<G:\2022年教学版配图+四封\2022年12期教学\42-02.png>”进行比较,学生就会发现“日”字是象形字(不要运用“象形字”的概念,只要让学生知道“日”字在古代是“太阳”的图案即可),他们就会主动探索“日”的本义,即“太阳”。其中,“口”代表的是太阳的样子,中间的“横”表示太阳发出的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当进行拓展,让学生探究“日”字的其他意思,如“白天”“天”“每一天”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日”字的本源意思,还了解了它的延伸意思。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带领学生辨析字形时,一定要从字形中探寻汉字的本源,只有找到了汉字的本源,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深意,从字里行间里领悟语文的魅力。

二、解字义,传承传统文化

如果说字是汉字的身体,那么字义便是汉字的生命与灵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辨析字形和理解字义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字形分析中理解字义,在理解字义的过程中发现字形的奥秘,进而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从字义入手,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让学生把汉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一课中的“家”字为例,“家”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如回家、家长等,意思是“本人和共同生活的眷属的固定住所”,这只是“家”的字面意思,并未触及“家”的文化内涵。其实,“家”是一个会意字(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文字,他们对“会意字”的概念不清楚),上面是“宀”,表示与家室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理解“家”的内涵,初步感受“家”的文化。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切入,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意思,还要让学生将所学所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助力学生健康地成长。

三、析字理,体会古人智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辨析字形,理解字义,还要渗透一些造字法的知识,如象形、会意、指事和形声造字法。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字形,解字义,深入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是一首儿童诗,也是一篇识字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以“青”字为基础,共出现了“清、晴、睛、情、请”五个相关字,这五个字都是给“青”添加不同偏旁后组成的。从字理上分析,这五个字都属于形声造字法。为了便于学生记准记牢这几个形近字,教师可以应用字理识字法给学生讲解相关字理知识,让学生在记准字形的同时,牢牢记忆字义。如以“青”字为基础,有“氵”便是“清”,有“日”方能晴,有“目”成为“睛”,有“讠(言)”叫做“请”,有“忄(心)”才有“情”。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了解了字义,记准了字形,还充分感受了古人的智慧。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字理识字法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析字义,还要注意教与学的结合,以此增强汉字教学效果。

四、美书写,感受书法魅力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书法艺术魅力。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字课专门训练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写好汉字,用好汉字。

以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乌鸦喝水》一文为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持总会看到胜利的曙光。课文出现了“只、石、多、出、现”五个要求学生会写的字,这几个字学生写对没有问题,可要想写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讲解+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怎样写才能把字写漂亮。以“多”字为例,这个字虽然笔画不多,却是一个非常难写好的字,学生不是写“趴”了,就是写“躺”了。在示范时,教师可以边写边为学生讲解书写技巧:“夕”字要稍“平”一些,其中的“丶”要点在“夕”字的重心处,上下两部分要对正,重心处在同一竖线上,这样一个漂亮的“多”字就写出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书写时,对低年级的学生要重示范,多练习,让学生在大量练习中写好汉字;对中、高年级学生,要少示范,将重点放在课堂板书、作业批改等环节,用自己的书写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五、讲结构,发现书写哲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汉字的结构,汉字各部分的组合、穿插、避让等关系。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多个部件,根据部件与部件的方位关系,独体字结构又称为单一结构,合体字结构主要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每种结构的构件与构件之间又存在着结构让位、笔画穿插等关系。在教学生书写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清字的结构,还要讲清其中的原理。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普童话,描写的是一只小蜗牛按照妈妈的指点去树林玩,由于爬得太慢,只能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有“对、妈、全、回”,其中“对”和“妈”是左右结构,“对”字左小右大,“妈”字左窄右宽,就出现了左轻右重的情况。为了字的稳定,“对”字左部的“又”和“妈”字左部的“女”就要写得相对高一些,左右两部分的笔画要“避让”与“穿插”,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紧凑而和谐。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结构技巧,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写好汉字,还能够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一些为人处世道理。

古人有字如其人的说法,其实这既是汉字哲学在人生中的一种体现,又是人的内在思想通过汉字外化的表现。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汉字教学上,还要提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用汉字的结构与书写为学生渗透人生哲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六、寻演变,展示汉字风采

汉字是“活”的,从它产生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在不停地变化着,有字形的演变,也有字义的扩展、缩小与变迁,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每种字体或每种字形的演变都是汉字文化的展示,还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汉字,把它们的演变过程用PPT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渊源,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汉字的特点,了解当时社会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内容,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充满文化的气息。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旅居在外于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诗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有“思、床、前、光、低、故、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展示汉字的风采,帮助学生记准字形,深刻理解字义。以“思”字为例,大家都知道思考是需要用“心”的,那么“思”与“田”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探寻“思”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原因了。“思”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在金文中写作“<G:\2022年教学版配图+四封\2022年12期教学\42-03.png>”,在《说文解字》中写作“<G:\2022年教学版配图+四封\2022年12期教学\42-01.png>”,从心,从囟(脑子),囟亦声,本义是“想、考虑”。古人认为心脑合作才会产生思想,从而演变成了现在的“思”。在引导学生探寻汉字演变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展示汉字的字形变化,还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可以将书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了解每种字体的特点。

总之,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识字写字教学,把汉字优秀的文化内涵传承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文化气息,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王浩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