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农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近年来,笔者通过在汉中市西乡县峡口镇中心学校支教,看到了农村很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缺位的情况,不由令人担忧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首先,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性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教育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尤为突出的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困难。农村大部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不得已将自己的子女交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照顾。留守乡村的孩子往往缺少父爱母爱,他们日常接触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龄差距大,没有共同话题。部分老人认为放任孩子出去玩容易受伤或受人欺负,便会选择把孩子留在家里。孩子长期处在封闭环境中,会导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分享意识,容易滋生不良心理。留守的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容易不知所措,缺乏应变能力,久而久之会养成孤僻、胆怯的性格。还有部分老人,他们精力有限且终日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还有很多家长为了省事省心,简单地用手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校老师虽然通过班会、家长会、告知书等多种方式让家长和孩子认识到手机的危害,但效果都不太明显。长期沉迷手机,孩子会无心学习,影响学习成绩,且由于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家中老人也对网络的利弊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孩子容易受网络部分不良信息影响,进而形成不良“三观”。在部分家庭中,家人把一切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因平时缺少陪伴,部分有愧疚心理的家长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过分的溺爱剥夺了孩子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意志和增强生活能力的机会,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了又该如何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呢?

其次,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积极正确的引导。许多老人教育意识不够,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等上学了,让老师管去”,甚至认为“不读书,也一样能挣钱”。他们只局限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对于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在学校的表现等不够重视。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很少与孩子沟通,认为每个月寄给孩子生活费,就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每到节假日回家,家长忙于走亲访友、吃喝玩乐,忽视与孩子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等。甚至有些父母在娱乐(非积极正面)时也带着孩子共同参与,孩子们耳濡目染地跟着父母尝试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不良习惯。

最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家长应当努力与学校教育保持协调一致。但有些家长认为,学校“有责任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而学校的事情一律与他(她)无关”。据笔者了解,实行“双减”以来,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作业在学校都完成了,回家就不用再学习了。对学校安排的各类活动,他们更是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拒绝让孩子参加活动,自己也拒绝参加家长会,一旦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卸给学校,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极易出现内心安全感缺失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乡村家庭教育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振兴乡村必须振兴教育,而家庭教育则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关乎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校教育,也要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升广大乡村地区的家庭教育质量。促进乡村地区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增强贫困家庭内生动力,才能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莲花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