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乡村教育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我作为一名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干在乡村、学在乡村的普通教师,不仅切实感受着乡村教育的发展,更是从乡村教育的变化中受益……

2011年3月,我即将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频繁往返于学校内外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当时我非常希望自己能进入一所优质学校任教,不久便得到了满意的工作机会,就在我即将与心仪的学校达成共识的时候,我的父亲,一位当时已经在乡村学校“摸爬滚打”了37年的“娃娃头”老校长,在一个深夜,不顾路途遥远,坐着出租车,带着我从小到大获得的奖状,找到我,邀我校外一叙。那天夜里,我记得父亲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人这一辈子不要忘了根,和我回家一起干吧!我不求你大富大贵,这一生平平安安,不负己身,就足够了。”那天夜里,我嘴上指责着54岁的父亲“自私”,眼里却不时地瞟向父亲满头的白发和沧桑的脸颊,也就是在那天夜里,我思索了很久,脑海里回想着自己求学的每一步,心里回放着父亲“投身火海”的每一程,最终我下定决心,做了一个人生中至今都觉得最为正确的决定:跟父亲回家,投身乡村教育,不负己身!

2011年9月,我拿着报到证来到了自己现如今一直任教的学校——西安市鄠邑区第四中学。这是一所位于两县交界、身处无尽农田中的长久以来被冠以“边、薄、差、老”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因位置偏僻边远,远离县域教育核心区,学校面临着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教师结构比例失衡、学校债务负担沉重、生源质量较差且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可以说,教学环境极其恶劣,但我依旧没有低头,而是勤奋耕耘、埋头苦干:教学上,我勤学苦练,除了经常向同组前辈请教外,还会在同组老师上课时偷偷蹲在他们教室的窗下学习,而自己每天上课前,也会事先在宿舍认真演练三四次,以保证上课的质量;教研上,我也努力钻研,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往县里的新华书店或者登录网络平台购买自己所需的教育革新方面的书籍杂志,在对《高中语文教与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书籍杂志的研读下,自己的教学理论取得了长足发展。我每天还会抽出一定时间在网络上搜寻观看国内优秀语文教师的授课视频,用以完善、提升自我。尤其是有了公开课后,自己必会努力争取、认真准备,当然,最为期待的还是上完课后的评课环节,听着前辈们点出自己的不足,我心里十分高兴。教学第一年里,便稳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生活上的艰苦我可以忍受克服,教学上的能力我可以学习提升,但学生身上那颗不羁的心,我却很难扭转。学校大多数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就认定自己不会出人头地,所以放任自流、浑噩度日。任教的第一年,无论我课备得多好,课堂多精彩,最后的情绪总是愤怒难耐、心痛不已。那一年里,我自毕业以来的所有信心、耐心逐渐消失殆尽,仅剩一颗初心还在问我:“要坚持下去吗?”

2012年10月,我获得了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的机会。正是这次机会,造就了我教学生涯的第一次转折和升华。在短短的二十天里,我和这些大儒、前辈于课堂内外频繁交流,他们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了我在教育教学上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他们的理论和思想使我顿悟了接下来的路如何去走且还要走好。那一刻,我终于可以有底气地告诉自己:“我必须行!”

之后6年的教学岁月里,我深入理解乡村教育的内涵,刻苦钻研适合乡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并坚持走进乡村家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交谈……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的教学手段和能力与日俱增,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无法辅助教学,我就努力改变自己:讲《离骚》,我学习古调唱给学生听;学《窦娥冤》,我就穿着廉价汉服表演剧目给他们看;读《荆轲刺秦王》,我排成短剧,让学生自己表演体会,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活力……教学任务不足,无法满足素质发展需要,我因地制宜,让学校诗词楹联教育特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一边将课文研读成诗词楹联,一边用诗词楹联去还原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创作能力;教育过程单一,我就把课堂搬到田间,逐渐磨去书本与生活的界限,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自己也在积极申请学习培训的机会并努力将教学思索落实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

在那7年里,我陆续获得了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学员”、陕西省“教学新秀”、西安市“教育能手”“优秀班主任”等诸多荣誉。蝉会蛰伏7年破土而出,而我则用了7年时间夯实了自己的教学基础。

2018年8月,学校所在地区被划归西安市高新区托管。进入高新教育体系之后,依托高新区提供的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更多的机遇,自己参与的线上、线下教学培训和观摩机会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促使我的知识储备迅速增多;自己也有幸走进高新一中、二中等名校,听取教师随堂教学,促使我的教学理论、手段逐渐成熟;自己更是时常能够获得高新一中“名师+”优秀教师团队的一次次进校园听评课和手把手的教导,促进我的教育能力快速提升……可以说,进入高新教育体系的三年,是充实的、踏实的、奋进的,我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尤为自豪的是在今年7月、9月,有幸连续入围陕西省、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与培养计划”,成为省、部两级“乡村优秀青年教师”,荣耀至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顾自己投身乡村教育走过的这些年,虽然在他人眼中,自己是那只破茧而出的彩蝶,但我此刻手捧着父亲收获的教育部、人社部颁发的“‘乡村教育30年’荣誉证书”,深知自己在乡村教育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为此,我将继续不忘初心,于努力奋进中实现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我对乡村教育的誓言:扎根乡村,不负己身!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