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外语课是课程育人的重要阵地。本文以大学英语写作课为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展开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探索。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从单元主题、写作范文、作业点评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将写作知识的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课程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写作  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9BZ009)”;2022年度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课程类子项目“课程思政赋能的学术英语写作课改革研究”。

引  言

“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议题,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纲要》中对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出了如下要求:“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开设至少两年,具有课时多、周期长、受众面广的特点。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英文资料,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政治、文化、习俗等内容。英语教材中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将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把课程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将大学英语作为传输思维和文化的载体,能够在课程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课,在课程思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形式单一,普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讲授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融入的思政元素较少;师生互动不够深入,学生大多被动听课,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偷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学效率较低。此外,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班级学生数量多,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线上有慕课、视频、新闻等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且线上学习灵活度高,方便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锻炼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在线上教学中,教师的榜样力量无法直接显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慕课和思政素材,准备课堂展示内容,使学生实现学习前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写作活动。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深挖英语写作课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文献综述

众多学者对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和内容进行了探索。肖琼和黄国文探讨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区别,认为思政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显性的育人教学;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的一种隐性课程。徐锦芬指出英语课程是全方位思政育人不可缺少的途径,应结合专业特色,将隐性的课程思政融入语言知识学习中。文秋芳讨论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认为外语课程思政是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程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对外语课程思政内容和实施框架进行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诠释,为外语课程思政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外语课程思政内容和结构框架的研究,而对课程思政如何融入外语教学的实践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将讨论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把思政教育的有关内容有机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以期为今后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新的方法和借鉴。

课程思政融入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

大学英语写作是西北工业大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这门课主要讲授说明文、议论文等八种不同体裁英语短文的写作方法。教师在阅读范文,分析范文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中,融入和单元主题或范文相关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习得写作知识,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润物无声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在2021年秋季学期开设的四个写作班进行了为期16周基于MOOC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参加该课程的学生共126人,均为大一新生,年龄都在18~20岁之间,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在6年以上。

1.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融入课程思政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共分为四个教学环节:资源建设、课前导入、课堂面授、课后评价,教学设计如下图。

20230110100837467-29-1916b.jpg

资源建设:开学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建立虚拟班级,上传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以及含有思政元素的英语写作范文、慕课视频。

课前导入(线上):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将学堂在线“高级英语写作”慕课和其他慕课的视频,以及含有思政元素的英语范文、视频、时政新闻等学习资料一起发到学习公告里,让学生预习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准备课堂展示、完成范文阅读。慕课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长、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学生需每周写一篇学习反思日志,由小组定期在课堂分享。

课堂面授(线下):在课堂授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视频知识,进行简短的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学堂在线平台学习数据,重点讲解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写作知识和文体特点。例如,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句(thesis statement)是一个难点,学生在高中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教师会重点讲解thesis statement的构成以及如何写出有力的中心论点句的方法,同时还要举例说明,例子中含有课程思政的有关内容。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思政范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的语言特点、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技巧,和所受的思想启发。最后,教师安排学生在组内互评作文或分享反思日志,让他们帮同伴找出问题并提供修改意见,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课后评价(线上+线下):课后,教师通过雨课堂发送包含写作知识和思政知识的测试题,布置作文题目和反思日志,让学生将作业提交到批改网或学堂在线平台。例如,在学习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后,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抗疫的小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答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和观点。如果学生的观点有问题,或写作不符合学术规范,教师会及时纠正。组员之间可在线上对彼此的作文和反思进行互评并打分;教师对学生的反思也要做出评价,打出分数。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将优秀作文和有典型问题的作文在课堂进行点评。这种多元化的评价融合了思政教育,能够为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引领。

2.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实践案例

大学英语写作课的思政元素主要从单元主题、范文内容及作业中来挖掘,将其融入写作知识的教学之中。

案例(1):在单元主题中发掘育人元素

《新交际大学英语写作教程3》第一单元:Definition(定义类短文)的范文为“Definition of a Football Fan”,在正式学习范文之前的引入阶段,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学习慕课“高级英语写作”中定义类短文的视频、预习范文。正式开始上课后,前几分钟为热身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re you a big fan of any sports and why do you like the sports? What do you do to show your admiration and devotion?”学生会谈自己喜欢的运动、体育明星、奥运冠军,对北京“双奥”之城的自豪感,此时,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学习运动员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以及为国争光、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

热身环节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用学到的延伸定义法分组讨论如何给自己学校“西北工业大学”(英文简称“NPU”)下定义。教师先打趣说,曾经有学生把“NPU”定义为“No Water,No Power University”。听到这样的定义学生很吃惊,马上提起精神,认真听讲,想知道该定义的原因。教师告诉学生,学校在2006年搬到新校区时,条件很艰苦,经常停水停电,道路泥泞,校园绿化较差,所以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但是现在新校区的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教学科研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此时教师向学生讲述学校的辉煌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告诉他们学校历史上最牛航空班5381班三位总师——歼-20总设计师杨伟、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和歼-15常务副总师赵霞的故事。学生听完这些故事后,有的将“NPU”定义为“New Power University”,体现了他对学校的自豪感;还有人把“NPU”定义为“New Power Weapon Union”,体现了其对国防事业的热爱。

课后,教师让学生参观校史馆,增加大一新生对学校历史和校友为国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了解,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教师再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学校定义的短文和一篇参观日记,通过雨课堂发送到自己的小组,组员之间互评作文。教师也要对每个学生的作文做出及时评价。这些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写作学习兴趣和价值观的思考,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课程思政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机融入。

案例(2):在范文分析中融入思政元素

第六单元的主题为Cause and Effect,学习以因果关系为主要写作手法的短文写作,其范文为“Why English-only Laws Are Useless”。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本单元的线上慕课,熟悉范文的内容和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分析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经过讨论,学生认为该范文的写作背景为:美国一些州曾经规定在学校、选举投票、政府公文中只能使用英语,这样的规定引起了作者的强烈不满。作者认为这样会剥夺了不懂英文的公民的教育权、选举权和申请其他福利的权利,并给出了详细的原因。在分析这篇文章的观点和写作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美国是否是一个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国家。再让学生对比美国和我国的语言政策,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尊重,认识到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国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经过对这篇范文的小组讨论,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多民族语言文化的自豪感。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作文,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Why should we protect the minority languages?)经过课后写作练习,学生既巩固了因果关系作文的写作技巧,又加深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对稳固我国语言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案例(3):在作业讲评中引申思政教育

教师要求学生在批改网上提交课后作业,因为批改网有查重功能,可以提示相似度的百分比。有些学生的作文参考网上的内容较多或抄袭网上的范文,教师能通过批改网发现,及时纠正这种不良做法。讲评作文时,教师讲解了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如何避免剽窃的方法,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顺便让学生翻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翻译实践后,学生记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对其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教学实践的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课程组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共有15个问题,通过问卷星发送给学生。下面是一些主要的调查发现:95%的学生对此教学模式“满意”或“非常满意”;93.6%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值得推广;97.6%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方式灵活,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91.2%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思想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在访谈中,学生对该教学模式表示肯定。一个学生的评价为:“在慕课和课堂写作课上我学到了许多写作知识,例如,如何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何评价同学的作业。参与思政问题小组讨论锻炼了我的思辨能力,提高了我的团队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另一个学生在期末访谈中说道:“线上写作慕课丰富了我的写作知识,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课堂讨论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我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模式去写文章,避免了之前的汉语写作思路,让我更了解了英语写作的要点和手法。在上课期间,老师会带领我们了解当今时事热点,如播放我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视频,增强了我们抗疫必胜的信心,培育了我们的爱国情怀。我在英语表达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了思政教育。”还有一个学生说:“英语写作课增强了我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和价值观。线上线下的小组互评作文活动帮助我对自己的写作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还可以学习其他同学分析问题的不同视角及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所以互评作文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环节。”除了肯定评价之外,学生在访谈中也反映写作课作业较多,他们除了要完成大量线上学习任务外,还要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希望减少部分作业。

学校督导专家对课程的评价为97分,在专家听了三次课后,笔者征求他们对课程的反馈,专家表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丰富,在润物无声中融入了思政教育,实现了隐形育人的良好效果。

总之,问卷调查、访谈结果以及专家的评价均证明课程思政融入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品德素养。

结  语

本文通过教学案例,对思政元素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有机地融入英语写作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讲授英语写作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实现了课程育人目标。但一学期的课程思政建设还不够完善,今后将继续优化课程设计,在探索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同时,还将开展第二、第三课堂的思政育人课外实践,形成课内和课外的良好结合,进一步巩固课程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高玉垒,张智义.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建构[J].外语电化教学,2022(1):8-14+102.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ivk_sa=1024320u.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孔标.“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179-182.

[5]梁嘉.基于慕课的高校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61-65.

[6]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7]肖琼,黄国文.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5):1-10+14.

[8]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

[9]杨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4):27-31+5.

[10]翟静,王文丽.基于课程思政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以英语通识课“媒介素养”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21(6):63-67+10.

(薛红果: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