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指出,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振兴,关键在教育,根本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此,乡村教育振兴,必须在“优师”上下功夫,如此才能真正让优秀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能成长”。

一、厚植教师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教育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厚植教师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一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乡村教师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社会实践参与,积极深入当地百姓生活,通晓乡情民意,增强教育实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和教育初心,始终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的指南,发挥乡村教育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养成教育。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主管部门和乡村学校要夯实师德建设第一责任,把师德师风作为乡村教师的第一评价标准,拓宽师德建设途径,逐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乡村教师要心怀“国之大者”,热爱乡村,扎根乡村,耕耘乡村,维护好乡村教师的形象,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认同感,努力做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振兴乡村的“大先生”。

二、锤炼教书育人的过硬本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乡村教师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锤炼教书育人的过硬本领。一方面,夯实专业知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乡村教师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抢抓机遇,加强学习研究,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丰富和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提升育人能力。地方教育部门和乡村学校要积极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营造育人氛围,创设育人环境,引导乡村教师基于教学中的短板,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结合个人发展需要制订学习计划,不断“充电”“刷新”“补钙”。此外,乡村教师还要强化教育实践。乡村学校通过导师成长制、进村入户家访、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强化教师教学实践的参与,引导教师做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优化乡村教师的保障机制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振兴乡村教育,关键在于拥有一批有乡村教育情怀的优秀乡村教师,而留住他们的前提是优化乡村教师的保障机制。优化乡村教师的保障机制,涉及方方面面,在这里重点强调两点:一是业务方面,乡村学校地处偏远,业务资源与城市相比不足,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教师培训、竞赛等方面有意识地向乡村学校倾斜,采取“城乡结对交流”“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等形式与乡村教师交流学习,让乡村教师既能“走出去”开拓视野,又能在“家门口”享受最好的业务培训。二是激励方面,教育振兴乡村,关键是调动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创新管理机制,为乡村教师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和表彰奖励上放开绿色通道,让乡村教师有盼头,有劲头。同时,乡村学校还要与教师在思想上多交流,情感上多沟通,生活上多帮助,事业上多关心,以此让他们安心从教,静心育人。

作者单位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