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思政”理念能引导来华留学生教育贴合高校“四为服务”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人员的思政教育观念,助力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完成,是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本文对90位留学生授课教师的调查显示,不同类别的教师对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都较为认可,但在实践中,“课程思政”理念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教师群体间对“课程思政”的应用态度存在偏差,课程群体间缺乏跨学科的协作网络,教学方法受限。今后应强化汉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组织跨学科“课程思政”团队,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同时,进一步引导专业课教师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与信心。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课程思政  教师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国际教育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研究”(2022ND0315);西安市2022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理论指导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与引导工作创新研究”(22ZD45)。


引  言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要求高校进一步实现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间的趋同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成为趋同教育研究的新焦点。长期以来,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度保守,导致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缓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规划不清。“课程思政”理论以显性教育叠加隐性教育的双轨道展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育人的方式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强调每一位教师的德育思政责任,是能解决当下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局的创新性教育模式。

“课程思政”理念引入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原因

1.实现来华留学教育向“四为服务”办学方向驱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来华留学生教育也必须坚持“四为服务”发展方向。“课程思政”理论作为教育方法,既是培养文明交流传播者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国际上提升我国话语权的重要举措,是“四为服务”在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方法体现。我国办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社会主义教育,在来华留学生的接收与培养过程中,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有利于教师以坚定的“四个自信”为展示,在留学生日常教育教学中多方位打通学生“了解—理解—认同”我国社会制度和思想理念之路。对内,“课程思政”理念下培养出的优秀来华留学生能加快趋同教育的实现,助力于我国大学生国际思维与全球胜任能力的提升,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使我国学生在人才国际化流动和竞争的大背景下,有准备、有能力、有优势地去竞争。对外,“课程思政”理念下培养出的理解甚至认同我国理念和模式的留学生能在国际上助力中国智慧的传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更能作为窗口向世界讲出真实的中国故事,在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发起的舆论战时,也是为中国发声的最直接的渠道,能为我们营造友好的舆论环境,破除西方恶意捏造的我国虚假刻板的负面形象。

2.推动相关教育教学人员观念转变

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教育的关注更多集中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易被边缘化甚至忽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中有唯专业知识论者,认为留学生来我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不包含来华留学生群体;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和辅导员老师担心师生间产生冲突,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态度十分谨慎。“课程思政”理念以“三全育人”为底层设计,明确了开展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助于转变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度;同时“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思想教育方法,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配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留学生形成对我国的正确理解,在价值引领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规避冲突的产生,是促成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方案。

3.助力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完成

我国以依法治教理念指导教育领域的管理和发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列出了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内容: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汉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对我国的理解能力,其中对留学目的国(即我国)的理解能力要求来华留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国情和文化,了解我国社会主流思想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课程思政”理念先天就注重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基因式”地植入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相同的目的性,且强调将真实的事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同向同行帮助留学生正确且全面地理解我国国情、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客观情况,助力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思政”理念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实践调查

“课程思政”理念在来华留学生教学实践上起步晚、相关研究少,且多为单门课程的教改研究,鉴于此种情况,课题组开展跨学科调查研究,试图初步探索“课程思政”理念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实践中的辐射范围和开展模式。

1.研究设计

经课题组讨论,本研究以各类留学生授课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师的授课类型将教师划分为汉语教师、汉语兼中国概况课程教师、中国概况课程专职教师及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分布在法律、医学、机械、经贸等多个专业(将中国概况课程单独列出是因为该门课程为中国国情教育介绍课,位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心)。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对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及方式,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及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情况。具体研究思路见下图:

20230105153603485-20-f3e16.jpg

20230105153603485-20-f3e16.jpg

图1  研究设计思路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问题的设计由课题组经讨论修改后决定,使用李克特评分加总式量表(Likert scale),以问卷星向陕西5所具有代表性的留学生接收高校相关教师群发放。问卷共回收94份,有效问卷90份,其中42份来自汉语教师,汉语教师兼中国概况课程教师10份,专业课教师38份。没有中国概况课专职教师的样本。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在SPSSAU平台上做了信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Alpha系数为0.760,KMO值为0.669,说明问卷数据信度良好,效度较高,享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可进行后续分析。

3.研究结果

(1)教师对开展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对于“是否有必要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大多数调查对象(80%)都认为“有必要”或“十分有必要”,另有1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可有可无”,仅有2%的调查对象选择“没必要”。将数据结果与教师类型做交叉分析后,发现不同类型教师对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均十分认同,参加调查的汉语教师和汉语兼中国概况课程教师中分别有87%和83%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在专业课教师群体中这个认可度稍低,但也达到71%。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没必要”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群体均为汉语兼中国概况课教师。

在对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上,“法律法规”的认可度最高,“传统文化”和“道德素养”的认可度次之,对“政治体制”的认可度也较高(详见图2)。

20230105153630536-92-ee91b.jpg

图2  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内容认知分布

总体来看,教师对开展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十分认可,且最为认同开展来华留学生法律法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度与态度

在来华留学生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度调查上,仅有6%的教师完全不了解“课程思政”理念,不到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课程思政”,同时24%的教师认为自己很了解“课程思政”。从教师类别来看,选择完全不了解“课程思政”的汉语教师人数占比超过专业课教师近两倍,分别为66.67%和33.37%。同时,兼任中国概况课程的汉语教师都对“课程思政”有所了解,但很了解的人数占比也不高,为16.67%,而专业课教师中则有50%的教师认为自己很了解“课程思政”。

进一步分析调查对象对“课程思政”理论在留学生教育中应用的态度后发现,42%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思政”理念适用于来华留学生群体,但同时也有42%的调查对象对其适用性持中立态度,另有6%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思政”理念“不适合”或“完全不适合”留学生教育。汉语教师、汉语兼中国概况课程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三个群体中认为“课程思政”理念适用于留学生群体的比例分别为52.17%、83.33%和43.86%,远高于认为“课程思政”不适用于留学生教育的比例(分别为4.35%、16.67%和4.76%)。

整体看来,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程度高于汉语教师。在“课程思政”理念的留学生群体适用性上,汉语兼中国概况课程教师群体对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的认可度最高,而专业教师的认可度则不足一半。

(3)“课程思政”教改开展的实践情况

超过一半(64%)的教师没有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开展过来华留学生教改实践,仅有36%的教师开展过“课程思政”教改实践,其中汉语兼中国概况课程教师群体的实践比例最高,达到该教师群体人数的一半,汉语教师中的实践人数比例为39.12%,专业课教师中的实践人数占比最少,为28.57%。在开展方式上,76%的调查对象独立进行“课程思政”教改实践,仅有24%的调查对象和团队协作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在常见的各类“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中,有意识地在独立备课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辐射范围最广,被77.78%的调查对象应用,辐射范围最窄的方法是共同备课(详见图3)。

20230105153653744-16-4178a.jpg

图3  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实践途径分布

整体来看,“课程思政”理念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应用并不普遍,且缺乏有力的团队支撑,教师多为独立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课程思政”教改,没有形成教师间协作的网络架构,这也造成了实践方法上的局限。

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的发展展望

1.重视汉语教师作用,强化汉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起点与关键,汉语教师作为最早和最频繁接触来华留学生的群体更是开展留学生“课程思政”教改的核心力量。留学生初入我国,语言文化不通,最先学习的就是汉语,比较容易在学习中与汉语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信赖感。同时,大批汉语教师也同时任中国概况、中国历史、中国经济与贸易等课程的教师,这些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所展现出的特色与风格是我国文化成熟的产物、发展实力的象征和自信的体现,是对汉语课中思政素材蕴含的思想价值引导的加深与升华,汉语教师群体在授课中提取、转化、丰富并输出这些素材所蕴含思政元素的能力,就是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汉语教师群体“课程思政”意识的建立和“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的亲和力,以教师广泛的视野和真实的情怀,将每一堂汉语课中的优秀思政元素都充分发挥与释放,达成引领留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的目标。

2.组织跨学科“课程思政”团队,建立协调育人机制

现在的“课程思政”实践多是由教师发起的个体行为,缺少整体“课程思政”规划,造成了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的碎片化,教师间,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和汉语教师间缺少沟通与互动,学科间壁垒无法打破,学科间协同育人的效应无法发挥,教师协作、课程交互的强大思想价值引领功效严重受限。要想转变这一困局,就要推进横向联动式的“课程思政”教改,组建汉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联合团队,实现共同备课、协同输出的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以医学留学生教育为例,在教学中以“抗疫精神”为思政元素统领留学生的汉语、中国概况、传染病学及流行病学课程。前期由汉语课为学生引入相关阅读材料,破除语言障碍,铺垫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中期,中国概况课程可在介绍我国医学成就时,引入古今名医救死扶伤的真实案例,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医德医风和社会责任感,开启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后期,在传染病学的课堂上,可重点介绍我国医学科研人员在探寻疾病传染路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时严谨坚韧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在流行病学课堂中,可强化人类历史上大规模流行病对人类的危害和对个体的严重打击,培养珍视生命、生命至上的理念,完善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以团队的力量,采用渐进的、“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

3.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加深、学科建设的发展、“中国教育”品牌的建立,来华留学生的专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以语言文化专业为主,转向优势专业集中、多学科分布、更科学合理的全新招生局面。和过去相比,更多的留学生进入理工农医等专业,跟随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学习,并深受自己专业课教师的影响。

专业课教师在承担留学生课程的同时,也承担着中国学生的授课任务,较早地接触到“课程思政”理念,不少教师已在中国学生的教学中展开过“课程思政”实践。然而,在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教学中,不少专业课教师对引入“课程思政”教改仍持观望态度。一方面,留学生专业课授课难度较大,知识的讲授需耗去大量的有效授课时间和教师精力,加上语言障碍,留给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空间小、时间少;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观念上的偏差,认为“课程思政”是教授中国学生的理念,并不适用于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三全育人”理念对全员育人的要求,也没有坚持中国学生和留学生间的教育趋同。今后,高校和留学生主管学院也应注意引导专业课教师,提升他们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鼓励他们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理念实现的方法。

在开展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教师应不分授课类型和专业背景,拧成一股绳,协同育人,共同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引导留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社会制度和思想理念,帮助其更好地融入我国的校园生活;加强留学生思想道德与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世界公民,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正英.趋同管理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78-79,82.

[2]秦小莉,范纯琍.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98-100.

[3]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1-09-16].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4]沈庶英.来华留学课程思政:基于学科交叉的统整建构[J].教育研究,2021,42(6):92-99.

[5]马春燕.中国故事的“他方”讲述与传播初探———以来华留学生为视角[J].理论导刊,2017(8):93-96.

[6]翟国.高校留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5(3):115-117.

[7]新华社.(授权发布)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2016-05-18)[2021-09-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张知倞、温广瑞、王美玲、赵安平: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