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一本书都会有收获,这大概就是“开卷有益”吧。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郑英老师《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书中很多观点对我触动很深,想了好多好多……

课堂需要仪式感

书中自序写道:每次临近上课,我都会认真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以保持知性、优雅的教师形象。我从来都是提早五分钟走进教室,调试课件,打开投影仪,拉上电脑桌边的窗帘,提醒值日生将黑板擦拭干净,然后静静等待……

书中说课堂需要仪式感,并不是说课堂必须是严肃紧张的,而是强调教师不能丢了庄重之心和严谨的态度。仪式感,既是课堂的底色,也是课堂的一部分。读到这,我不禁反思自己这三十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工作是否做好了,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需要在今后课堂中注意什么。在想怎样将这种仪式感融入自己的课堂,更深刻地思考作为教师应该仪态端庄、服装整洁知性,备好每一节课,想好每一个预设问题,早点进入教室与学生们一起等待上课铃声,认真批改作业……将这些最基本的常态工作做好,就是仪式感的体现。教师的最高尊严在课堂,正是在课堂这个看似小小的世界里,教师成就着学生,也获得了自身成长。

课堂需要教师讲解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引导者,一堂课能否达到理想效果,教师的讲解至关重要。郑英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的喋喋不休,破坏了学生的兴致,有时还会像催眠曲让学生昏昏欲睡。时下不少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即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时,淡化甚至丧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沦为了观众,教师成了课件的“点击者”,忘却了自己“点拨者”的身份。这种做法说明教师没有弄清楚教与学的本质,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如果教师能兼顾课件呈现和讲解,让“视”“听”结合,就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我觉得教师需要把握时机,讲在着力点上,切实让课堂高效有魅力。尽管现在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但是,好老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老师,是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是“有效教学”的最有意义的教学方式。

表扬需要富于变化

表扬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表扬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善于表扬学生,老师便能轻易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学生会在愉悦的状态里接纳老师。学生真心接纳了,老师才能真正去影响他、教育他。

郑英老师在书中提到表扬的形式应富于变化。和药丸外面裹上糖衣人们吃时不苦一样,新的方式可以给单调的表扬裹上一层糖衣,使学生乐于接受。另外,一个柔和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大拇指,都能成为有效的表扬。这种表扬虽然无法测量,也无法记载,但它传达了一分关爱,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想起在我的课堂上,我不会跟学生一起“玩”,只会气急败坏地埋怨学生太调皮。在未来的课堂上,我应该朝着“表扬”的方向设计课堂,给孩子们一个惊喜,还孩子们天性贪玩的童真,寓教于乐,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里要有学生

很欣赏郑英老师书中后记写的“心里有学生,哪里都是课堂”。一堂完整的课,不只包括课上40分钟的教学活动,还包括授课前的酝酿、课中的实施、课后的跟进等一系列活动。所以,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会只重视课堂,还会向前、向后延伸,关注与学生相关的种种。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会在教育中开展系列活动,目的是与教学内容实现无缝对接。比如,上完《追求高雅生活情趣》一课后,我会邀请一位擅长烹饪的学生家长到班里传授她的烹饪秘诀。该家长带来她精心制作的双皮蛋、烤鱼等美食,让学生们尽情品尝……并组织学生开展题为“这些事与你我有关”的讨论,引导学生们学会主动关怀他人。这样的课堂,是一种生命的在场;这样的课堂,有思想在拔节劲长,有创意在轻舞飞扬。

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心里有学生哪里都是课堂,不是吗?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江德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