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国建设实践中的三线建设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创造了不朽的工业奇迹,并孕育了伟大的“三线精神”,而将“三线精神”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密切融合,使其作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素材,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及丰富课程思政思想内涵。文章选择“三线精神”作为切入点,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思政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基于“三线精神”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能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三线精神”  课程思政  高职学校

引  言

近几年党中央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规划,在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明确提出应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切入点,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进行建构,使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设计能与专业教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有效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实施合理化锻炼。因此,新时期在高职教育中可以重点探索“三线精神”的有效挖掘和渗透,将“三线精神”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有机融合,进而优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确保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保持良性发展状态。

“三线精神”的基本内涵

“三线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特殊的国际局势积极推进三线建设所形成的精神理念,三线建设的开展实现了对国防工业基础的构筑,对我国工业布局的东西部平衡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三线建设工作的系统贯彻落实,为国家实现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线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三线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对“三线精神”内涵进行挖掘,能对新时代青年群众的教育和引导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三线精神”内涵进行细致解读,能看出“三线精神”主要包含“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信念,其中艰苦创业是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核心思想,也是“三线精神”的基本内核,无私奉献是基础,团结合作是对“三线精神”的集中表现,勇于创新彰显了时代特色。系统解读“三线精神”并将其融入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之中,能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促使高职院校人才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呈现积极发展状态。

“三线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来看,在积极探索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特色需求,以“三线精神”为基础促进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和开发,能够显著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促使人才培养的价值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下面笔者就基于“三线精神”的应用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价值进行系统解读。

1.有助于推动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

在高职院校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挖掘和渗透“三线精神”的情况下,借助“三线精神”对学生实施合理化的教育和指导,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协同育人效果,构建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确保能从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强化双重维度对学生实施合理化的教育和指导,从而切实保障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开展能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格局。

2.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对“三线精神”的发掘,有利于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融合和渗透,不仅能够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精神力量支持,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能更充分地发挥“三线精神”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提升的角度预设个人未来的发展,也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得到应用和践行,进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效能的进一步提升,确保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果。

3.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在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实施高质量的专业教育指导及进行实践技能层面的组织锻炼,还要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三线精神”进行系统的发掘和渗透,能使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思考个人未来职业的发展,优化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价值定位,进而促使学生自觉在课程思政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在学习“三线精神”、专业技能等的过程中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线精神”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在基于“三线精神”的引领对课程思政体系进行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三线精神”对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促使课程思政建设的合理化实施。但是在将“三线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交融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不仅会对课程思政建设产生一些冲击,甚至还会影响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教学素材单一,思政引领效果不理想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基于“三线精神”的应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现阶段仅仅是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简单地融合在一起,没有重点针对“三线精神”涉及的思政资源和思政素材进行挖掘,并且所选择的内容具有普遍性,缺乏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知识的关联性,导致在实际应用“三线精神”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彰显“三线精神”的育人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不理想,思政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教学资源匮乏,研修活动开展受到限制

对“三线精神”引领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来说,要想构建更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对学生群体实施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在实际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就要结合“三线精神”的应用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进行研修活动,系统地对“三线精神”引领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准确定位教学方法创新的方式。但是在实际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现阶段所能应用的教学资源有限,没有从网络平台和实地调研的角度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社会化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导致无法保障研修活动的深度和全面,难以按照课程思政需求制定研修方案,无法有效支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优化和创新开展。

3.教学方法滞后,教学影响力较小

在新时期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能更好地促进“三线精神”的有效贯彻落实,可以显著改善人才培养工作的效果。但是现阶段基于“三线精神”探索思政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对信息化教学的探索有所不足,“三线精神”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渗透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难以准确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有效激活,这导致“三线精神”建设效果不够理想,不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开发和创新。

基于“三线精神”

推进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

在“三线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进行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三线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实践之中,提升专业育人工作的成效。下面笔者结合对“三线精神”的系统解读,进一步系统地探析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

1.筛选“三线精神”教学素材,融合专业课程教学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在对“三线精神”进行挖掘和渗透时,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三线精神”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组织活动中,使学生在“三线精神”引领下有效地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进而使学生能在“三线精神”引领下针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借助专业课程指导对自己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和提升,为自己未来参与岗位实习实训做好准备工作。

比如在开展“电动汽车性能检测”相关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对电动汽车性能检测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学习和实践,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知识、专业知识等,显著改善“电动汽车性能检测”相关课程的训练实效。另一方面从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角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电动汽车性能检测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对三线建设方面的内容进行挖掘,从三线建设中工人群体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并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三线精神”思想指引,深化个人的思想认识,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电动汽车性能检测”实习实训中总结经验教训,使其通过“电动汽车性能检测”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个人的实操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确保个人的职业发展水平、职业竞争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这种授课方式不仅能有效加强“三线精神”与学校课程教学活动的融合度,而且有助于借助“三线精神”的力量逐步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育人效果,确保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

2.整合“三线精神”资源,组织好社会实践研修研学活动

在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求,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针对“三线精神”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借助丰富资源的支撑做好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和研学研修教育活动,深化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悟,加深他们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实施合理化培养。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对“三线精神”资源进行整合,并设计合理化的研修研学社会实践活动,构建更加科学的素质教育平台和技能训练模式。

比如在组织学生对“动力电池与电机驱动技术”方面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依托“三线精神”资源的整合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开发设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三线建设遗址遗存所在地的参观活动,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动力电池与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历史、前期技术探索等,这非常有助于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在社会实践研修研学活动中还应重点渗透“三线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向三线建设中涌现出的榜样学习,深刻感悟三线建设中建设者始终坚持不懈在艰苦环境中参与工程建设的精神思想,进而学习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勇敢创新的品质。这样就能通过“三线精神”资源的有机整合,在“动力电池与电机驱动技术”教学活动中优化社会实践研修研学效果,以“三线精神”教育和感染学生,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模拟三线建设情境,开发云端学习环境

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尝试结合网络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条件和云端教学模式等对三线建设情境进行模拟,对“三线精神”相关实体博物馆进行虚拟还原,以此为基础在网络上对“三线精神”教育情境进行模拟,配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课程的编排和设置打造情境教学活动体系,以情境教学为支撑,将情境模拟作为主要抓手,在情境模拟中使专业课程讲解与思政知识渗透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相对真实地模拟三线建设场景,能让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更逼真地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环境,有利于丰富学生未来的工作体验,在优化思政教学的同时为学生未来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结合“汽车构造”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网络化教学空间中可以对汽车构造教学场景进行三维建模还原,让学生能在虚拟空间中对汽车构造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立体思维,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探究。在完成对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讲解后,教师在在线教学活动中还可以为学生展示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360度全景,与汽车构造方面的360度全景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从攀枝花钢铁工业的发展过渡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在360度全景虚拟展示中感受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从历史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角度对新时代新能源汽车的建设形成全新的认识。这样就能通过全景虚拟空间教学活动的开展,启发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民族工业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在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借助“三线精神”的渗透和云端教学活动的开展,循序渐进地增强课程教学活动的综合发展成效,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取得显著成果。如此就能通过“三线精神”的渗透和课程思政的建设,逐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4.邀请三线建设亲历者,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将“三线精神”作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对“三线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理化的渗透,并且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规划中还要注意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尝试邀请三线建设的亲历者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讲解三线建设历史及自己对“三线精神”的理解,从而在优化师资队伍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榜样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深化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比如在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讲座活动中,学校就可以尝试邀请三线建设中的优秀工人、先进建设者代表及劳动模范等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在参与工程建设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从三线建设亲历者的视角重新对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深厚文化底蕴进行解读,让学生在与三线建设优秀工人、先进建设者代表及劳动模范等进行面对面对话的基础上了解真实的三线建设,在互动交流中对三线建设中形成的先进精神理念和为中国工程、工业建设不断奋斗的理想信念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优化思政教育对学生职业观念、理想信念树立的综合影响力。在具体开展专题讲座活动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尝试邀请丁爱谱讲解她在三线建设中任劳任怨,18个春节在工厂中坚持奋斗的故事;可以邀请雷永讲解他在矿务局建材总厂电杆厂的锅炉房艰苦奋斗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这些劳模的讲解和分享,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教育作用,以“三线精神”教育学生,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促使课程思政在辅助人才培养和人才教育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结  语

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求,新时期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准确定位“三线精神”的积极影响,并重点结合“三线精神”的应用对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进行系统分析,确保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鉴于此,新时期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三线精神”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等进行系统挖掘,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方案,使课程思政建设能契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夯实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雪繁.“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9(4):97-99.

[2]汪茜.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美育渗透路径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8(4):109-111.

[3]许俊杰.“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路径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1,32(8):89-91+110.

[4]赖雅丽,占刚,吴业强,等.“三线精神”融入高职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教学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14):65-66.

[5]张奎,佘勇,黄明慧,等.浅析“三线精神”在高职院校专业课中的培养与塑造[J].时代汽车,2021,25(14):43-44.

[6]冯银汉.“三线精神”与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融合浅探[J].时代汽车,2021,33(6):77-78.

[7]晏潇.高职课程思政的价值生成及实现路径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20,36(36):77-79.

[8]刘珊.面向岗位的高职课程思政研究——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J].才智,2019,26(20):14-15.

(肖盼: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与通用航空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