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音提琴是弦乐组发音最低的一种乐器,成为中西器乐重奏、合奏与独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器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逐步探索出成熟的教学模式,但面对快速创新与升级的器乐艺术,还尚存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立足于个人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经验,在简要阐述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创新措施,以期深化对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现状的认识,为教学创新工作提供有益借鉴,进一步提高低音提琴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低音提琴  演奏课  教学创新

我国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开始于上世纪初,建国后在苏联专家基诺维奇的帮助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大量留学海外优秀专家、学者的回流,充实了低音提琴师资队伍,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促使低音提琴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环境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目前,我国专业音乐学校基本上都设置了低音提琴专业,开设了演奏课程,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现有的演奏教学机制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值得我们展开深入研究。

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现状

1.凸显演奏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

当前,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基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因素,普遍设置了以培养学生低音提琴演奏能力为核心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统领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工作。首先从宏观上来说,高校低音提琴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满足器乐演奏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能娴熟地掌握低音提琴演奏技巧、高水平地演奏低音提琴作品,是该专业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拓展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所有课程都服务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据此定位课程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建构内容和设计方法。其次从中观上来说,演奏课是高校低音提琴课程系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定位是立足于前期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巧,从演奏实践的角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技术技巧的掌握与应用,并不断升华学生的低音提琴作品处理与演奏能力,使其能够综合利用所学课程知识高水平地演奏低音提琴作品。这也决定了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设置中以培养学生演奏能力为核心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最后从微观上来说,低音提琴作为一种独立的器乐形式,具有鲜明的技巧性与艺术性特征,必须在演奏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技术技巧,增强学生的技巧处理与演奏能力,强化学生的乐感修养。演奏课则需承担起培养学生演奏能力的教学任务,设置提高演奏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

2.国内外教材配合教学

在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中,教材会直接影响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的设定,成为解读教学现状不可或缺的内容。目前,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综合选用了国内与国外两套教材,据此搭建课程教学体系。国内教材涉及《中央音乐学院低音提琴考级教程》和《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低音提琴全国通用教材》,也有部分学校选用南京艺术学院尹富源教授的《低音提琴训练的新途径:低音提琴快速入门》等,还有一部分学校直接选用以汇编低音提琴优秀曲目为主的教材,选择里面的作品来建构演奏课教学内容。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还普遍选用了国外教材,如古斯塔夫·拉斯卡创作的《把位指法入门》,该教材在指导低音提琴基本功训练、作品演奏处理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广受国内低音提琴专家的好评与青睐。有的高校选用捷克著名低音提琴艺术家约翰·赫拉贝的《86首练习曲》和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约瑟夫·艾玛诺·史托尔奇的《57首练习曲》,借助教材中的大量优秀低音提琴作品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随着低音提琴的快速发展,市场中还不断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处理、作品演奏、综合表演类书籍,为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3.多样知识结合的教学内容

低音提琴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与系统的技能体系,因此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中建构起了多样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知识,包括低音提琴演奏姿势、持弓、运弓、连弓、跳弓、把位、音色等,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技术技能掌握和应用的能力。比如在“音色”教学中,学生如果在指板与琴马的中间部分演奏,则会呈现结实、浑厚的音色;如果在低位置演奏则呈现干硬的音色效果;如果在高位置演奏则呈现暗淡、柔弱的音色;左手在指板上,右手触弦位置高;左手在指板下,右手触弦位置低,学生需要根据作品技术要求与音色效果处理运弓方式。二是理论知识教学,包括理论化的音准训练和速度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准确认知、识别、处理和表现低音提琴的音准和速度,使其可以在演奏过程中呈现理想化的音色效果,营造出与作品要求相吻合、相一致的情感意境氛围,这也是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三是作品处理与演奏教学,是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的主体内容,重点是选择乔瓦尼·博特悉尼的《悲歌》《梦游女》、阿道夫·米夏克的《e小调第二奏鸣曲》、卡尔·迪特斯·冯·迪特斯多夫的《E大调协奏曲》、约翰·巴蒂斯特·万哈尔《D大调协奏曲》等作品,以及国内优秀作品《渔舟唱晚》《草原之歌》等,培养学生处理和演奏优秀低音作品的能力。

4.以作品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低音提琴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只有采用科学的方式,才能增强学生对于多样化知识认知和应用的能力。目前,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主要采用的是以作品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先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进行初步介绍,演示特定技能,随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认知技术技巧,并能够准确地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会选择一些优秀的低音提琴作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内涵分析、情感解读、技能分析、演奏处理、表演实践等,促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掌握技术技巧,强化对特定技术在具体作品中的演奏处理与表演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对旋律展开分句,根据旋律情感表达特征和效果适当地划分乐句节奏,即通过处理和演奏优秀作品培养学生扎实的低音提琴演奏能力,顺利地实现以培养学生演奏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作品训练在高校低音提琴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统领作用,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引领着整个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过程。

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问题

1.重视实践教学,轻视理论教育

低音提琴演奏具有鲜明的技巧性特征,但并不意味着其仅仅拥有技巧知识,而没有理论内涵,更不意味着学生单纯掌握技术技巧便可以高水平地处理和演奏低音提琴作品。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认知、训练和演奏技术技巧,从而提高对优秀作品的处理与演奏质量。当前,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存在着明显的急功近利思想,为了能够凸显课程教学质量,一步到位地达到培养学生处理和演奏低音提琴作品的实践教学目标,在建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视实践教学、轻视理论教育的问题。一部分教师认为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劳而无功地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还不如更多地培养学生提升技术技巧与作品演奏的能力;一部分教师认为理论教学效果不突出,而技术技巧、作品演奏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因此更愿意进行实践教学;也有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低音提琴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只需要具备良好的作品处理与演奏能力即可,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理论知识。这些观念直接导致低音提琴教师大量减少理论知识教学时间和内容,集中进行实践教学,虽然在表面上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技能表现、作品演奏方面的效果,但实则会造成学生基础差、素养低、后劲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2.强调技能灌输,轻视创新教育

学生选择低音提琴专业必然是希望在该器乐创作与演奏领域能够有所建树,成为优秀的低音提琴演奏家,这就要求高校低音提琴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还要激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打造个人的风格和特色。这样学生才能在随后的低音提琴创作与演奏过程中逐步脱颖而出,奠定自己的艺术地位。当前,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强调技能灌输、轻视创新教育的问题,即教师重点讲授、训练的是教材中的知识,重点教育的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质,按部就班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一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创新技术技巧、创新作品处理方式、创新演奏情感与风格特征的重要性;二是无法促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创新方法和技巧,导致学生不清楚如何进行创新,怎样体现自己在作品处理与演奏过程中的能动性与个性,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中的规定标准化、套路性地完成技术训练与作品演奏任务,很难凸显自己的个性。这很容易导致学生成为一个只会模仿、效法的平庸演奏者,无法在低音提琴演奏领域有所建树和成就。

3.侧重国际知识,轻视本土内容

西方国家发明了低音提琴,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低音提琴演奏理念和技巧,催生出大量优秀低音提琴作品,且形成了一套特殊的低音提琴教学体系。在鸦片战争前后,低音提琴被西方传教士引入国内,随后开始了漫长的本土化发展过程,既有从我国传统器乐文化中所延伸出来的低音提琴演奏技巧,也有依据我国传统题材乃至于音乐素材创作出来的优秀低音提琴作品,其蕴含着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契合人们的情感思想与审美诉求,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无论是为了传承优秀器乐文化,还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未来就业能力与可持续性发展素质,都必须要加强本土化低音提琴知识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普遍存在着照本宣科的问题,仅仅停留在教材中所提供的西方低音提琴技术技巧与优秀作品,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教学活动,无法立足于我国本土低音提琴知识体系设计技术技巧、优秀作品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更无法培养学生认知和感受中西方低音提琴之间的差异,这就导致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侧重国际知识、轻视本土内容的问题,造成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仍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不利于推广和传承我国本土低音提琴知识,更不利于推动低音提琴本土化发展。

4.偏重作品教育,轻视课程设计

低音提琴演奏课关涉音乐理论、技术技能、作品训练、演奏表演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协同开展各项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突出课程教学重点知识,充分考虑课程的教学时间,这样才能全面系统、重点突出、规范高效地进行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工作。当前,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程主要借助分析、处理、训练优秀作品引领整个教学,该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学内容比较集中、针对性比较强、实操性突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低音提琴的处理、训练与演奏能力。但是该教学方式的缺陷在于很容易过度偏重于作品教育,一方面会忽视游离于作品之外的低音提琴理论知识、乐理知识、乐感素养,导致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内容不完整,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另一方面很容易出现一门课仅仅训练一个作品的问题,即低音提琴演奏课从头至尾都是单纯地训练某一个作品,虽然可以强化学生对于该作品的认知与演奏能力,但却易导致学生出现对于其他题材、类型、技能、风格作品认知、处理与演奏能力不足的问题。低音提琴教师过度偏重作品教育,轻视课程设计给整个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缺陷,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低音提琴演奏课教学创新

1.立足技能知识创新教育

低音提琴专业学生要想在该领域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用作品确定个人在低音提琴演奏领域的声誉和地位。针对当前教学中强调技能灌输而轻视创新教育的问题,高校低音提琴教师需要立足于技能知识开展创新教育工作,在技能训练、作品训练、实践表演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形成低音提琴演奏过程中的主动创新行为。第一,低音提琴教师要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告知学生专业创新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专业创新的目标和内涵。第二,低音提琴教师要引入创新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在课下独立学习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训练低音提琴作品,主动进行表演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思想和情感即兴演奏低音提琴作品。教师应将学生定位成知识学习的探索者与尝试者,而非单纯的接受者。第三,低音提琴教师要引入创新教育的方法,包括个人训练法、分组训练法、主题汇报法等,推动创新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第四,低音提琴教师还要设计创新教育计划,将学习基本技能知识与创新教育活动完美地融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在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

2.平衡国际知识与本土知识的关系

低音提琴来源于西方国家,各国所积累的丰富的技能和作品引领着低音提琴创作与演奏艺术的发展,国内高校的低音提琴演奏课可加强对西方低音提琴知识的学习活动。同时,国内的低音提琴演奏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本土化发展,形成了符合我国文化特征、民众需求的技能与作品,因多数学生毕业之后是在国内进行低音提琴演奏活动,所以,低音提琴演奏课还应重视本土知识的教育。针对当前高校低音提琴演奏课存在的侧重国际知识而轻视本土内容的问题,低音提琴教师需平衡国际知识与本土知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积极引用国外优秀的低音提琴教材总结核心技术技能、处理经验、演奏方式等实操类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从国内低音提琴教材中引入一些优秀的理论知识与作品形式,向学生介绍本土低音提琴作品的题材、内容、技巧、情感与风格特征,并借助国内低音提琴作品训练来增强学生对于此类低音提琴作品处理与演奏的能力,使其掌握本土低音提琴创作与演奏的精髓,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内文化环境下的低音提琴演奏需求,而这也是推广和传承我国低音提琴文化、促进低音提琴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3.用模块教学进行课程设计

低音提琴涉及丰富多样的知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课程设计,以保证整个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实效性。高校低音提琴教师可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开展课程设计工作,即根据前期设计二十个左右的课程教学主题,将每一个主题视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设置出清晰的模块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尤其要详细规定各个模块的教学时间,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性、整合性、高效性地完成模块教学任务。教师在设计这一系列模块时,一是要注重常规作品训练的重要价值,可以根据需要,用一个作品贯穿两个乃至于更多的课程模块,避免出现课程教学模块孤立、碎片化的问题;二是要在学期末预留二个课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登台表演的机会,既能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低音提琴训练与演奏的积极性,又能检查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创新低音提琴课程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结  语

低音提琴是我国高校器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已逐步探索出凸显演奏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国内与国外配合的教学教材、多样知识结合的教学内容和以作品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但面对器乐演奏行业的快速发展,低音提琴教学也面临着重视实践教学而轻视理论教育、强调技能灌输而轻视创新教育、侧重国际知识而轻视本土内容、偏重作品教育而轻视课程设计的问题。对此,高校低音提琴教师要以主题教育整合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立足技能知识提升进行创新教育,平衡国际知识与本土知识之间的关系,并用模块教学开展课程设计,由此才能规范、高效地推进低音提琴教学工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富源.低音提琴练习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2]王希.低音提琴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文艺家,2020(4):172.

[3]刘杨.对中小学乐队低音提琴声部教学的思考[J].乐器,2019(7):61.

[4]杨蕊.低音提琴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人民音乐,2019(5):60-63.

(杨夏: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