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五项管理”文件的出台,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便开启了“深刻创新、无限创造”的工作模式,这次的创新是实实在在的,这次的改革是摧枯拉朽的,可以说有“破釜沉舟”之势。从2021年9月开学至今,双减、五项管理、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这些核心词汇指引着一线教育工作者、指引着教育管理者不断思考怎样将最新的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学校一项项具体入微的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对接,深度融合。每个教育人不仅要将“双减”内化于思想认识,还要外显于改革创新。

改革作业管理,成就特色化办学

当前,作业管理已经成为“双减”“五项管理”核心中的核心,这些看似简单的作业背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作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举措,学校可以以此为抓手,改革作业管理的同时,创建特色化办学品牌,让学校的办学愿景更加美好。

1.小作业,大动静

(1)从作业的功能分析。做作业的目的是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训练学生的学科技能应用技巧,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受益的过程,是学生心智重构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条理性,使学生树立时间管理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在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及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积极求知、严谨做事、认真思考、踏实努力、珍惜时间等优良品质。

(2)从作业设计者——教师来分析。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设计哪些练习题,均基于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对教学目标的预设、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课标精神的领悟、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所以说,作业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尺。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作业能够体现教师把握教材、运用教法的能力,以及教师预设问题、设计活动的能力,甚至还可以看出教师骨子里隐藏的育人观、价值观。

(3)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作业管理因“双减”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学校的顶层设计、采取的监管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等都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思想认知、办学理念、育人方针。花拳绣腿来一场、穿针引线走一遭、纸上谈兵论一番、铺路架桥干一阵、凝心聚力动起来、集思广益做起来……可以说举国上下总动员,每所学校都在设法推进作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只是出发点、着眼点略有不同,这就决定了“终点”有别,恰好印证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顶层设计,引导革新

为了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五项管理”文件的要求,学校要结合校情从课前预设、课堂践行、作业形式、评改批阅、质量监测、主题研讨、课题研究、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制订一套系统的作业管理制度,明晰作业管理实施的细则及相关考核评价指标。还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操作步骤及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引导教师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尝试“作业改革”,从而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

3.扭转认知,践行改革

(1)理念认知转过来。学校要积极组织教育教学管理者、一线教师、家长学校特聘家委等,学文件、听报告、查资料、搞调研、学成果,要逐步统领不同群体的思想认知和行动,让教育教学管理者认识到落实作业管理制度是彰显办学理念、实现办学愿景、凸显办学特色的有效抓手;让一线教师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强化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心理、情感发展的多种功能;让家长认识到“小作业,大切口”,作业管理减掉的是负担,是学习体量中的“赘肉”,优化后的作业好比高蛋白、高能量营养品,能够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2)作业体量减下来。统筹规划是减轻师生负担的有效途径,学校必须扎实落实作业统筹管理审批制度,可以按照“自主设计—教研组研讨—年级组长统筹—教导处审核—教学校长审批”的五级管理方式,提前一周审批预设作业;可以增设教室作业公示栏、办公室作业公示台、校园作业公示窗等,实施过程性监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采取抽查学生作业、电话随访家长、调研班级小干部的方式进行督查。总之,减是打破原有平衡,创建新平衡的一个很痛苦、很煎熬的过程,教师、学生、家长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认可的过程、磨合的过程。

学校还要加强多学科统筹,进行跨学科融合,采用项目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方式,将原本单一的“读读背背、抄抄写写、练练算算、涂涂画画”的作业改为“查、写、算、读、画、讲、演、练、做”等综合性作业,一方面要积极落实“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课后书面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等显性要求;另一方面还要督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作业形式“活”起来。学校要定期组织优化作业设计专题教研,组织创新性作业设计大赛,组织作业设计策略主题性培训,让教师在交流研讨中碰撞智慧,集思广益,开阔作业设计思路,提升作业设计能力。要定期举行“特色作业展览”“跨学科作业秀一秀”“我的作业这样‘做’”等主题活动,让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加强交流、融合,不断拓展和丰富作业形式,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要坚持推广各种实践类、动手类、活动类、自选类、融合类作业,让学生把作业升格成作品,让教师把批阅改为学业评价,让学生充分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做作业的体验感、归属感。还要逐步形成“低段作业游戏化、中段作业体验化、高段作业专题化”的作业设计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作业形式“百变金刚”,作业内容“万紫千红”。

(4)作业热情“涨”起来。学校要积极改革传统的激励评价方式,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从作业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针对性、目标性、综合性、发展性、融合性等方面综合考量教师作业设计的优化程度,考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要积极优化学生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将作业管理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核的范畴。评价指标好比指挥棒,荣誉奖励好比兴奋剂,调整好这两个方面,师生面对“作业”一定会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4.多维协调,架设通途

学校实施作业管理,最焦虑的是家长群体,最辛苦的是教师,最担忧的是校长。可以说,作业管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学校必须统筹协调好各方关系。

(1)协调好家校关系。为了达成家校一致的目的,教师、家长相互认同的作业观,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书面宣传,在学校公众号上广而告之,开设视频号进行专项宣讲,设置问卷星进行网络调查,借助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宣讲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度交流,达成共识,避免学校不断减少作业、家长逐渐增添作业这种现象的出现。

(2)协调好五项管理的关系。学校应制订一体化的推进措施,使作业管理与手机管理、体质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齐头并进。实施推进措施的是教师团队,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发动三级三类教师团队,借助校内教科研力量制订相应的措施,细化具体要求,规范操作流程,设置基本模式。起步阶段的规定动作多一点,教师只需按照流程、模式做就行了。适应一段时间后,学校应鼓励教师踊跃创新,通过自创作业的形式、数量量化教师的创新程度,考查“五项管理”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新举措。学校可以将教师的新点子、好策略、巧办法利用学术论坛进行阶段性交流与总结,促使作业创新、作业革命进一步深入推进。

(3)协调好质效关系。作业改革的目的是提质增效,学校在减量的同时要“提质”。在实践过程中,学校要时刻关注新的作业形式与巩固学生学习效果、适应学生学习习惯、受学生欢迎程度等因素之间的契合度,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迎合而创新。学校、教师要设法探索作业类型与考核评价之间的平衡点、连接点,努力让作业管理的创新样态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评价考核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提质增效的催化剂。

优化作业设计,助力个性化发展

作业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增强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如何以作业为切入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如何以作业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均是学校需要不断研究的内容。

“优化作业设计,助力个性化发展”应该成为作业管理的基调。每个学生从出生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至于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与自身基因、家庭情况及周围环境密不可分。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更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孩子。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要将一刀切式的作业改革为自选超市作业、自创空间作业、师生协作作业、小干部统领作业、表彰模范作业等类型,用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作业充满期待,充满兴趣。例如,针对同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完成方式的作业;针对不同知识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先后顺序,自主决定关注的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科,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喜好;让小干部参与作业设计,为优秀学生、进步大的学生提供设计作业的机会;允许学生将某个“知识点”先行搁置,过段时间再拾起来看一看、试一试;学生遇到问题“求助”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学习小组要互帮互助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好朋友、优等生要给予同伴关爱和帮助。这样就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体谅,师生从情感上就能实现共情共感,同频共振。

作业优化初期,学生也许会无所适从,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学生就会喜欢上作业,有的学生甚至担心不认真学习老师会剥夺他做作业的机会,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有特色的作业常常反复催老师赶快布置,有的学生赖在老师办公室要与老师一起设计作业,有的淘气包积极表现就为了得到设计作业、布置作业的机会……从长远发展态势来看,优化后的作业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知识体系、了解生活的途径,尤其是那些项目化、实践性、学科融合类的特色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优化作业设计,推动专业化成长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有着独特的规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头绪,有着“抽刀断水水更流”的特点,作为教育管理者、践行者,只有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碰碰撞撞,历经万难后才能理出脉络,理清头绪。优化作业设计的生力军是教师,学校要以“作业管理”为抓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怎样布置课后作业,怎样批阅学生作业,这些看似普通、简单的问题其实是极其专业的问题,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是好事,要好事特办、专办才能好上加好。因此,学校要将学习、培训、研讨、交流作为优化作业设计的规定动作,要将笔耕不辍、专题报告、特色展示作为衡量作业设计的标准,要将论文发表、校本研修、课题研究、著书立说作为作业管理的技术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学术型成长的道路。

例如,学校可以以常态教育教学为研究沃土,引领教师不断思考与实践,逐渐实现创新与突破。还可以举行优化作业设计阶段性研讨会,评判低年级教师是否注重教学趣味性,是否能够用游戏的方式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评判中高年级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是否能够针对语文要素进行创新性思考,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是否能够基于单元视角设计系列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否能够通过系列化主题作业,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要深钻细研,要精耕细作,要耐得住繁琐,忍得了辛劳,积极优化作业设计,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在分享中补短板,加长板,以优化作业设计为抓手,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   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