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如何引领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不偏离成长快车道,使其专业素养与能力持续提升,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元论概念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原指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哲学概念。本文所提到的“二元”是指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校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无为”和“有为”。

一、促进教师发展,学校“有为”责无旁贷

教师从持证上岗到成为合格教师,再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转变,既需要学校给予的专业培训,又需要教师个人的自主提升。这条路没有捷径,需要“有为”之举。

1.融入——接纳与引领

新教师入职后的岗前培训为两周理论学习加一周模拟演练。理论学习除了党的教育方针、教师的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外,也有学校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制度文化等内容。模拟演练是为新教师搭建的“岗前实操”平台,根据教师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学校会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由优秀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让新教师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操岗位中。实操训练内容涉及活动组织、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多个教育教学工作项目。三周培训后,教师将对教育理念,课堂设计、授课技巧、学生管理等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2.履职——评估与鞭策

为了给教师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学校不断整合吸纳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比如,运用Eliot课堂观察工具,对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明确分层目标培养的维度,再通过观察课堂上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表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

职业评估是新教师职业攀升的脚手架,最终是以教师月度成长与评估报告呈现的,考评内容涵盖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涉及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职业评估由教学管理中心监督执行并与相关教师进行沟通反馈,双方签字后存入职业成长档案。

教师获得的年度评估报告,也是引领教师成长的图谱,让教师向内审视自己,学会正确地剖析、评估自己,找准、找对自我成长的支点,就可以进入以输出为导向的任务式“闯关”模式,开启探索、学习、研究之旅的增值状态。

3.成长——提升与精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成立教科研室,带领数学组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为研究方向,以“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有效开展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为课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语文组以识字教学、生活作文、群文阅读为主题进行教学研讨……教师在听课、评课、磨课与反思中不断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力。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教师加深了对新课程内容和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明确了自主课堂的框架,接受了开放、多元的教学观念,逐步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实际操作中的“现实问题”也呈现出来:课堂上放手了,纪律却乱了;学生思想自由了,老师却招架不住了;教学的形式改变了,教学过程却失控了……评课研讨时,教师一方面肯定以任务为主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模式的亮点,但也提出了困惑:大单元设计的思想如何渗透到分课时中实施?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同步……教师将“问题”提炼成了课题,这些课题又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

巡课时,我们常常看到年轻教师自觉地走进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堂。有时一个教室后面竟坐着好几个教师,而这些都是自发的行为。教师主动学习的欲望越来越强。除了校内互相学习外,学校还为教师提供了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虽然大多数学习时间都安排在周末,但是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依然非常高。一年时间下来,教师听课学习累计达167人次。

学校还开展了丰富且有内涵、能促进教师持续成长的活动,如各学科教学大赛、名师评比、校际交流、课题研究等。同时,为教师搭建了“请进来, 走出去”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平台,把专家请进学校为教师作教学诊断、听评课、 报告等;也让教师走进理念更先进、教学资源更优质、专业水平更精进的学校进行学习提升。同时,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赛事、资源共享、校际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

当教师经历过“融入、履职、成长”三个阶段的“培养”后,已经完全具备站稳课堂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拥有了职业幸福感和文化归属感,同时也得到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可。

当教师逐渐走向成熟时,学校就需要思考如何继续激发教师持续成长的内驱力,让他们走向精进。探究卓越教师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他们都能够坚守教育理想、情怀以及拥有不断向上的正能量。当学校“有为”告一段落后,还要以“无为”为目标,以“场域”为抓手,继续赋予教师能量。

二、依托场域赋能,团队成长“无为而治”

校长的治校方略和管理理念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同样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辐射作用。作为一校之长,不仅要成为教师职业成长的引领者,更要把创建积极向上的“能量场域”作为自己的使命,从多个维度为教师赋能。

1.提倡早起,让“勤奋”赋能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多数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这意味着一天的四分之一时间是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的。碎片化信息、娱乐视频的长时间输入让人的思考力、专注力和判断力都有所降低。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做自律的人,不被生活拖拽前行,生活在自己的方寸间,工作时有条不紊。

能坚持早睡早起就是一种自律。养成这个好习惯,能够让我们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也更有激情去工作。教师也要尝试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并在坚持早起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喜悦。这些收获不仅是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所拥有的更多“成长”时间,而且“好习惯”点燃了他们的梦想,赋予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

习惯早起的人在学习或工作时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律让教师团队学习节奏同频,在校园里共谱发展的和谐乐章。

2. 坚持锻炼,让“自信”赋能

如果说早起是一个良好习惯,那么运动则是赋予教师健康和精神的一种力量。为实现学校“五育并举、体育为基”的工作目标,校长要以身作则,从未涉足运动的我选择了一项最简单的运动——跑步。从边走边跑的400米开始,每天坚持,不断刷新自己的里程,打破自己的配速纪录,直到有一天能够轻松完成一场马拉松。从自己一个人跑,到创建学校“享跑”俱乐部,每个参与者都变得更豁达。

体育运动变成学校的一种新时尚,坚持变成一种团队态度。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教职工运动会。教师节庆祝的宗旨是“绿色健康”,其中一项庆祝活动就是教职员工迎着朝霞、绕着校园,结合自身体力完成3公里或5公里的健身时尚跑。学校有一位50多岁的管理者,刚开始被邀请加入“享跑”俱乐部时,她果断地拒绝:“本人不喜欢运动。”但自从参加了一次教师节“时尚健康跑”活动并获得奖章后,她便主动申请加入“享跑”俱乐部,并且每天早上坚持跑5公里。她说是跑步让她彻底蜕变了。

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更加热爱运动,这就是“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结果。运动具有场域赋能的力量,可以画出教师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同心圆,学校是内核,教师是外延。

3. 丰富自我,让“品位”赋能

阅读不仅润泽心灵,更是保持教师职业不倦怠的源泉。今年,学校倡导教师用书籍武装自己,启动了“一年50本书深度阅读”的活动。读书打卡和好书推荐活动已成为助力教师成长的自觉行动,推动着教师团队拥有更有品味和内涵的生活。

“形象永远走在能力的前面”是杨澜的观点,也是教师礼仪与职业形象培训课的主题之一。学校要求教师着装得体,形象端庄,言行雅正,由内而外散发出优秀教师的自信和魅力,这样的教师也更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赖。

在探寻教师职业成长路径的过程中,校长要明确思路,找好线路,搭好平台。在“有意为之”的行为中积极主动鼓励与培养教师,在“看似无意”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影响”教师,从而形成“有为”与“无为”的有机融合,将教师从最初的被动参与转变成最终的自愿响应。“有为”的有形与“无为”的无形共同交织成为教师成长的阶梯,不仅能让教师站稳岗位,更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石。当教师的职业成长与学校的使命愿景同频共振时,教师的成长欲望也会被真正唤醒,他们是具有教育理想和情怀,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更高追求的教育工作者,从而实现自我发展与职业精进。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第一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