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有这样一道题:下周二,学校大队部要来检查每个班的班级文化布置,请你做一名讲解员,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班级文化布置讲清楚。

全班学生一脸茫然:“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问了全班学生四个问题:我们的班级名称?教师寄语?班级口号?班级特色?学生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课后,我随机调查了10个班级,发现学生基本上不知道、不了解自己的班级文化。由此可以推断,整个学校几十个班级大抵如此。

据了解,当下班级文化大多是嵌入式,换句话说就是班主任把自己认为的“文化”用图文形式呈现出来,张贴上墙,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样的班级文化成了“班主任个人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笔者以为,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让学生站在最中央,就是要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学生在思考、设计、建构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认识、理解班级文化的内涵与意蕴,为内化与践行做好铺垫。就算学生做得不够好,达不到要求,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也获得了民主意识和集体主人翁意识的启蒙教育吗?

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角,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建构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与意义。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不仅是班级文化的享用者,更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班级文化不是依靠外力植入,而是自然而然地从班级内部“长”出来的。既然是“长”,就有个过程,急不得,是打造不出来的。学生在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会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获得精神品质的熏陶。倘若班主任只是呈现心中的“班级文化”或从网络上下载修改,那么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并无多大作用。因为这样的“班级文化”充其量是“别人的文化”,不是属于这个班级、这些学生的“文化”,顶多是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只是一种僵硬静止的符号而已。

其次,班主任要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建构班级文化。班主任要基于学校文化主题框架,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和发展愿景,提出班级文化的主题,向学生介绍内容,讲解含义,组织学生讨论,共同商议,确定班级名称和口号。班级名称蕴含着班主任希望学生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全班学生的自我期许,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指南针。根据班级名称,班主任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让全班真正朝着班级名称赋予的方向发展,可以提出哪些口号。班级口号要符合班级名称的内涵,能提振学生精气神,鼓舞学生朝目标发展。班级特色要根据班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潜力和特长,既要彰显班级学生的个性,又能引领学生发展。

最后,班主任为学生搭建践行班级文化的活动支架。有了班级文化主题、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等于搭建了一个班级文化框架。如果仅止步于此,班级文化只是一种静止的符号,对学生没有太多意义和价值。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根据班级文化设计一系列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心灵震动、思想洗礼,进而涵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文化从构思、架构到落地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建构中理解、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学生对班级文化“一问三不知”的现象了。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