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幼小衔接,助力幼儿成长

谢 晶

幼儿不适应小学生活,主要原因一般如下:

第一,课堂模式不同。由幼儿园三个教师一个班,转变为40分钟一节课的班级授课制。幼儿园是在游戏中学,而小学课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

第二,对幼儿要求不同。不同于幼儿园时期,小学不能无故请假,组织纪律性严。有些幼儿在幼儿园时期未能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面对困难,表现出胆怯和畏难情绪。

作为家长,应当帮助幼儿积极适应小学生活。第一,入学前,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幼儿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礼仪。同时,家长要相信幼儿的适应能力,不制造恐惧情绪。到了小学有了新同学、新教师,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家长要适时肯定、鼓励并相信幼儿。家长要学会理解个别幼儿对上学的畏难情绪,让幼儿主动宣泄情绪。家长应陪伴、安慰并疏导幼儿,让幼儿明白上小学是必经之路,同时教师鼓励引导幼儿,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家长要把幼儿的小情绪看淡,因为幼儿课间与同学一起玩耍,上课与同学一起唱歌、画画、做运动,很快便会完成角色转换。

第二,家长要做学校教育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家长要注意正向引导,“教不严,师之惰”,好的教师对幼儿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更好地成长,变得更加优秀。同时,家长要注意与教师及时沟通,避免家校矛盾。

第三,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时间的长短,如亲子阅读绘本40分钟、玩乐高积木40分钟、刷牙3分钟、吃饭15分钟……家长用音乐或者时钟让幼儿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专注40分钟的小学课堂会轻松许多。

家长对幼儿放学后的时间要有一个合理规划。保证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是一切的保障,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发育。此外,幼儿放学后的日常安排家长需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规划。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在“三个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雷永乐

“三个课堂”对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这一规定与陕西省教育厅所提出的“三个课堂”属性相近——劳动教育课堂、手工特色课堂及社会实践课堂,正好分别对应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

立足课堂,夯实“第一课堂”。内容上体现时代性,设计上遵循规律性,实施上彰显创新性。在设计小学劳动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让劳动实践与学科教学相互渗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寓教于劳。

依托社团,开发“第二课堂”。学校开设3D打印、编程创客、航模等科技类社团,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开展传统手工社团活动,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借助实践,丰富“第三课堂”。学校基于当地的地理条件开展公益性劳动。带领学生进入峪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垃圾捡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德和环保意识。组织学生参观桥峪水库展览馆,教育学生继承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在劳动教育的“三个课堂”中,“第一课堂”为主为基,通过常态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第二课堂”是对 “第一课堂”的延伸、辅助,通过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特长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第三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拓展、补充,基于社会资源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体验,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及社会参与意识。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大明小学

课后服务应注重实效性

李乃生

在课后服务的内容上,既要坚持有教无类,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尤其在课后作业辅导方面一定要抓出成效。一些学校在课后服务中更倾向开展文娱活动,表面上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际上潜伏了很多隐患。很多学生在当天的课堂学习中积压了问题,他们需要利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来完成作业,解决疑问。过多的文娱活动,挤占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导致学生和家长得熬夜完成作业,查漏补缺,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课后服务应将解答学生学习上的疑问与适度组织社团活动结合起来。首先,在时间上要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完成作业,不能无故挤占学生宝贵的时间。其次,在内容和方式上要有灵活性,由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后,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当面个别解答,对比较重要的问题收集起来做好记录,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对于已经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预习新课,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课后服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这样,课后服务才会显示出其生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七高级中学



精细化管理,让学校成为孩子幸福的“家”

乔守彦

学校是落实素质教育思想,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个鲜活生命茁壮成长的场所,而校长作为整个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质量。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校园的管理方式,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素养、体质体能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提出的“五项管理”,有效地指明了学校管理的方向。为处理好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小学校长应当从“五项管理”的内容入手,实现对校园的精细化管理。

完善制度,做好作业管理。作业是检验教师教育成果、查看学生学习成效的媒介,做好作业管理,能够让学校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全面提升整个学校的教育品质。然而,从目前学校的作业管理情况来看,存在作业形式相对单一、作业内容较为重复、作业质量忽高忽低等问题,究其根本是学校没有一个统一的作业管理制度。教育管理者应当完善学校的作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的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体系等,让作业更好地发挥价值,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巩固基础。

严令禁止,做好手机管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变得更加便捷,许多家长为了及时与学生联系,也会为学生配备手机。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面对手机中的不良信息、诱惑时,很难有正确的辨别,以至于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为了防止学生沉迷手机游戏,帮助学生抵御手机中的不良信息,学校应当对手机进行统一管理。

彰显个性,做好读物管理。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拓宽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受到生活经历和学习背景的影响,不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学生表现出的阅读兴趣也千差万别,学校可以凸显学生个性,让学生自主安排图书角的读物,以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到有效释放。

家校联合,做好睡眠管理。睡眠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拥有良好学习状态的前提。学校应当与家长进行交流,指导家长科学管理学生睡眠,以便学生拥有饱满的学习状态。

循序渐进,做好体质管理。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参与一切活动的前提。学校要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同,如果学校强行设定相同的体质锻炼活动,不仅会加重低年级学生的负担,也无法促进高年级学生的体质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学校应根据年级的不同,设定差异性的体质训练任务,以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有效锻炼。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