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

保证城乡教育公平的意义

教育公平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教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重要力量,维护城乡教育公平,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结合相关政策制度要求,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每个乡村孩子均可以公平地接受高质量教育,从根源上改善贫困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乡村教育事业经过了长期实践摸索,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取得可观成果同时,也要认识到城乡教育之间的发展差距,尤其是很多偏远的乡村,由于不具备优质教育资源,很多乡村地区师资紧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教育公平有利于培育乡村人才。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相关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高度重视乡村教育,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异,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教育事关民生大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实现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

       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分析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城乡教育的差异主要源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所谓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又称为城乡二元化,城市和农村具有两种不同的户口,必然也就导致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再加上城市和农村之间本身存在地域差异,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增大。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经济水平存在差异,相较于城市,乡村教育资源储量不足,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欠缺,校内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也远不如城市。

城市教育条件相较于乡村地区更加具备优势,发展速度快,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不断拉大,更多有条件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教育。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农村有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为了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将孩子带到城市上学,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紧张,使得上学难的问题愈加严峻。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乡村学校生源数量大幅度减少,可以获取的教育资源和经费也变得越来越少,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失衡问题。

城乡经济文化观念的差异。受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因素限制,农村的教学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师资、经费不足,导致农村教育难以“等同”于城市教育。另外,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由于受特定的生存条件、生存方式和思维意识等因素的长期影响,民众对教育缺少正确认知,对教育公平的问题意识淡薄。另外,农村居民普遍观念陈旧,意识不到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长期效益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也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反而觉得子女能够出门早日打工才能为家庭作出贡献。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

       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的有效路径

增强乡村经济发展活力,优化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应当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到乡村地区,以经济发展带动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致力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赋予乡村经济持久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对我国乡村教育水平的提升起积极作用。另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应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加大政府的资源投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坚实的基础。

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不但要有相对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支持,而且要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到实处,在尊重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各自特色同时,实现二者协调发展。首先,通过搭建城乡教育的互动平台,推动城乡教育设施共建共享。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及设备,加强农村学校在质量与安全上的标准化,以此改善农村现有的教育条件。其次,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化运用,创设促进乡村教育、城市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将城市的优势教育资源引入乡村教育领域,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再次,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加大对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的补助力度,并在职位晋升上,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同时,也要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优化城市与农村教师资源的配置,完善城市与农村教师轮岗制度,并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拓展乡村教师视野,推动乡村教育提质增效。最后,城乡教育资源的交流是双向的,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占有优势,但是乡村教育也有特色,所以说资源共享应是双向的,在接受城市教育资源倾斜的同时,也应该发挥乡村教育资源的本土特色,比如,农耕文化、乡俗文化教育可以向城市推广,以此弥补城市教育中缺乏的教育内容,实现双向交流,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贯致力于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一定要提高村民文化素养。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为教育提供最基础的经济保障。其次,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村部建设图书馆,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最后,要壮大志愿者队伍,依靠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基层及农村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提高村民文化素养。

完善教育制度,做好政策保障。在推进乡村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制定公平完善的教育政策,并向群众尤其是思想比较保守的乡村群众大力普及教育政策和法律知识,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好制度保障。二是加大教育的投入,特别是针对农村偏远山区,要不断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三是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乡村和偏远山区服务支教,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例如,落实好“三支一扶”政策,确保支教人员的生活补贴和各类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对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支教人员在继续学习深造上给予加分的优惠政策。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上,拿出一定的职位数目,面向“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等,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正确看待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完善教育制度,做好政策保障,积极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对我们实现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