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国家的课程管理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存在分科过早、门类繁多、内容既交叉重复又相互割裂、课程实施效率低下等问题,增加了学校师生的课程负担。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却难以达到国家、学校的育人目标,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课程整合与研发亟待解决。

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指出,课程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对儿童而言,学校课程更注重儿童在社会生活中无法自然获得而需学校特别教育才能获得的经验。因此,课程整合与研发首先要着眼于课内外知识整合,经过比较分析,慎重确定课程目标,改变过分强调学科本位,重视课内教学的现状,增加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运用、体验、感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最终,他们一定会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课程分科过细、门类繁多、缺乏统整、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求我们对学科内进行纵向整合,学科间进行横向整合,通过对课程内容及结构的调整,形成目标切实、形式新颖、内容高效的主题课程。

课程整合与研发的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建设和谐课程体系出发,有效实施课程标准,追求课程综合化,整合教学内容与形式。注重学科内的渗透式整合,跨学科的融合式整合,超学科的消弥式整合,做到“增效”不“增负”。以国家课程为依托,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重视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性。改变教与学,学与用,课内与课外割裂的教学状况,以国家课程为依托,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重视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让教师成为课程整合与研发的主力军,形成学校课程架构体系。教师要根据国家课程的要求,基于学校实际,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分层实施,通过课程内容及结构上的调整,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学校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学校特色课程。激发教师内在动机,组织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让教学成为课程整合与研发的主阵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改变教师固有的课程理念及课程视域,打破思维定势,从关注教材、教法到关注学习者的经验、体验和发展。从重视显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到重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使教师重新审视课程,审视教材,审视学生,进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整合与研发的内容

全面分析各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框架、体系、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对各学科内容进行组块统合,高效整合,按类别展开梳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课程目标体系。

深入研究小学三至六年级国家课程——科学、信息技术、语文、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以国家课程为主体,梳理出若干个围绕某个主题的知识模块,形成基于项目研究的综合性主题课程内容体系。

探索有效的主题模块教学方式。学生主要以任务群的方式展开学习,教师则要根据主题模块的类别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以知识性学习为主体的主题模块,教师应以集中讲授的方式组织实施,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对于体验类的主题模块,则应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为主体组织实施,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程整合与研发的过程

课程整合与研发主要采用行动研究。以行动研究进行宏观统整,各实验教师分工合作,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适当的研究方法,最终整合并研发新的课程,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整个研究过程要把握课程整合与研发的有效模式和学生能力提高的关系,不断完善和创新综合课程教育学习模式和方法,在研究中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和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具体研究过程设计如下:

动员筹备阶段。初步调研,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重点,召开工作会议,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深化理论认识。组织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调动校内外可用资源。

学习启动阶段。召开课题启动会,拟定课题实施方案,初步确定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预期成果、人员分工、结题时间,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学校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等,制订计划,选择性地开展学习与培训活动。

研究实施阶段。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分配课题研究任务,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交流推广经验,积累成果,整合教材。制订并落实教师培训计划。日积月累,建立课程整合经典课例资源库。

深化总结阶段。通过调查问卷搜集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课程整合后学生的学习状况,撰写相关论文、案例与课题研究总报告。总结成果,召开课题结题会。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形成文本成果、课堂教学展示、评价等。学习和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的结果分析

信息技术与科学的融合。这两门学科的融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现在的小学科学教材有一些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不一致,离现实生活比较远。一些鲜活的、富有时代特征的科学素材和科学知识,无法及时、准确地采编至教材中,造成课本内容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科学知识及素材进行了再现和补充,较好地化解了上述问题。

此外,科学课还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使其所学的科学知识得到丰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科学态度逐步形成,不断领悟科学的内涵。利用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整合,秉承开放式、创新式、探究体验式的创客式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践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与道法融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必须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的主旨相契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同年级两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相同或相近的课进行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寻找课程连接点。例如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时,可同时进行语文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等课文的教学。这既能让学生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有基本的了解,又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革命文化、人物精神。

语文课内外的融合。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开设阅读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确定各年级阅读书目,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完成阅读笔记。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学校可以设计《整本书阅读笔记》,通过对作者、场景、人物、主题、情节、写作方法、文本结构分析和基于阅读的写作等方面的训练,教会孩子多种整本书阅读策略。此外,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如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讲故事竞赛、手抄报竞赛、读书心得写作竞赛等,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沙坡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