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095218216-35-87dbb.jpg

10月13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教育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线上“‘课程思政’与历史教育研究学术沙龙”。西安中学正高级教师郭富斌、西安市曲江新区教研中心主任罗红梅、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任鹏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冯丽珍、陕西师范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苏争艳等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历史文化学院党政领导和历史教育学学科的专业教师、学生,以及部分基础教育一线的院友参加沙龙。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郭响宏主持开幕式,学院党委书记孙伟致辞。

20221018095702878-64-222e8.png_scale.png

在主题报告环节,李秉忠教授以《中外历史教科书与思政教育探索》为题,从历史教科书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历史教科书研究与“课程思政”的契合度、教科书比较中落实课程思政的个案研究、历史教科书研究需要遵从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展开,认为中外历史教科书与思政教育探索旨在彰显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强化史料观念和历史解释,从而增强我国的文化和教育安全。冯丽珍主编以《课程思政视角下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党史教育》为题,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出发,着眼时间、空间、学科三个领域,以地方党史走进课堂为例,强调党史研究和教育要引领历史教育研究和改革。

20221018095218257-17-a77eb.jpg_scale.jpg

主题发言环节,蔡娜、郭富斌、苏争艳、郭响宏、罗红梅、任鹏杰、徐赐成等7位老师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发挥历史教育以人立魂育人功能、新时代中学历史教育的使命担当、历史学科教学的育人实践及策略等方面探讨了历史教育实践中的课程思政建设问题。

郭富斌认为,历史学科“课程思政”要与党的决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对表”,与学科前沿、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对接”,通过以人立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学“对话”,发展其政治教育、社会教育、人的发展教育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苏争艳从我国教育方针发展演变的历程中提炼“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从把握时代方向、突出学科特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加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强调教育实践应从育人理念、课程目标、教学任务、实践效果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任鹏杰从哲学上究明课程思政的出发点,指出思政教育重在教人明辨大是大非、知根本、明方向,深刻理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历史课程思政必须以“人学”为基础,凸显其人文性本质,帮学生学会思考,善质疑、重实证、求应该、讲道理,做实历史教育。他认为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学科课程思政就是要做到德得双立,以得资德,以德帅得,在培养学生良好素养和习惯的过程中实现得德统一,健全学生人格。

与会专家还深入探讨了创新历史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蔡娜副教授从课程地位、课程结构角度,论述高校师范专业《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构想与实践,提出将思政教育目标和理念与内容融入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两条思路及六大措施。副院长郭响宏基于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中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指出课堂教学与思政课堂的融合,要着力解决课程思政的融入元素、融入方法和融入效果,提出备课要紧扣学情,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重难点,将思政目标融入教学过程和探究问题设计中。罗红梅主张历史教学要深耕课标,在明确主题、整合教材、丰富素材、辩证思维、围绕学情等方面下功夫,将国家课程与乡土校本课程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科思政融入学生的心理过程和情感历程之中。

20221018095703109-3-d4034.jpg_scale.jpg

学院历史教育学科负责人徐赐成教授强调,“课程思政”是历史教育和研究的枢纽,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科内涵、社会进步、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相结合的角度思考和发挥历史教育功能,要不断创新历史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服务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院党委书记孙伟指出,课程思政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学院教师教育主责主业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实践,产生一大批高水平成果,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学院副院长冯立君总结讲话认为,沙龙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考,展现了历史教育学科蓬勃发展实力,对提升历史学科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和效果,具有重要推动和指导意义,希望历史教育学科继续在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质量、提升产出导向上多交流、多借鉴、多融合,助力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