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准,在所有音乐要素中处于核心、关键的位置,音准训练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当中。小学低年级是学生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音准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作为一线工作多年的小学专职音乐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究: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音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感,让学生在演唱时能够准确把握音高。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尝试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将趣味游戏融入枯燥、抽象的音准训练中,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一、学会用耳,养成倾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艺术,人们通过耳朵感知音乐、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倾听是人类感受音乐最初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用好耳朵,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并让学生将听到的音高唱出来。

1.声音传递——从倾听到模唱

课堂上,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先重复弹奏一个音符,让学生仔细聆听记住音的高低,运用接龙唱的方式,让学习小组的第一个学生将听到的音高用“la”模唱出来传递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再将自己听到的音高用“la”模唱出来传递给第三个学生……当最后一个学生唱完后,再弹出该音符,让其他学生当评委,说一说他们的音准怎么样。这个游戏还可以进行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成员的听力最敏锐,音高模唱最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单音音高模唱基本没有问题了。此时,笔者适当增加了难度,让学生进行双音音高模唱、三音音高模唱……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这个音乐游戏中,一个小组6个学生较为合适,如果学生太多就会增加音符传唱的次数,也会提高音准偏差的发生概率。

2.辨别小音符——熟悉音的唱名

音符的唱名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抽象的,如何把抽象的唱名变得具体,让学生认识它们,教师就要以歌唱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旋律学唱中熟悉并掌握音符的唱名。

二年级上册的歌曲《白云》,旋律主要由“mi”和“sol”两个音组成,唱准“mi”和“sol”是唱好这首歌的关键。在学唱歌曲之前,笔者带领学生模唱“mi”和“sol”,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两个音符的音高。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设计了两个手势动作分别表示这两个音:双手碰碰小脸蛋是“sol”,双手抱抱胸表示“mi”。接着又范唱了歌曲旋律,当学生听到“mi”时就会双手抱抱胸,听到“sol”时就会双手碰碰小脸蛋。通过初步听辨和简单的小动作,学生不仅记住了“mi”和“sol”的唱名,还通过摸脸(双手在上)和抱胸(双手在下)直观地感受了“mi”和“sol”音高位置的不同。此外,笔者还通过此游戏向学生初步渗透了柯尔文手势。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本游戏时,选择的歌曲旋律、组成的音符不能太多,要注重强化学生对音符的音名和音高的记忆训练。

3.用肢体语言表现音区的高低

小学低年级的欣赏曲目相对来说篇幅短小,相同的主题旋律在高、中、低不同音区重复再现,此类曲目对学生音高训练是很有帮助的。《三只小猪》是二年级上册的欣赏曲目,课始,笔者边弹奏高、中、低音区音阶,边引导学生感受相同音名在不同音区的音高感。为了加深学生对不同音区的体验,笔者设计了小游戏,当学生听到笔者弹奏高音区时就会站起来,听到低音区时就会蹲下来,听到中音区时就会坐好。学生有了基本的音区感后,笔者让学生欣赏《三只小猪》,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当笔者用长笛在高音区演奏主旋律时,学生纷纷起立,做着可爱的动作;当笔者用木琴在中音区敲击主旋律时,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模仿着木琴的演奏姿势;当笔者用钢琴在低音区弹奏主旋律时,学生迅速蹲下身子。这些有趣的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此类游戏时要选择相对简单、音区明显、容易分辨的乐曲,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二、识谱教学促进音准训练

识读曲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音乐技能之一,不仅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训练学生音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音准,帮助学生掌握识读曲谱这一音乐基本技能。

1.巧用音符台阶,熟记唱名

掌握识谱技能的基础是熟识音阶中每个音符的唱名、音高概念和音高位置。现行音乐教材是简谱版,学生初步认识音阶中七个音符的唱名后,笔者设计了“音符宝宝找台阶”的游戏,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记忆七个阿拉伯数字相对应的唱名。课前,笔者准备了七个音符头饰,上面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并用五彩斑斓的音乐凳子搭起音符台阶,在每个台阶上标注了唱名。课中,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7人小组,将7个写有数字的音符头饰分发给学生,当笔者唱出“mi”时,带着头饰的“3”学生就要登上音符台阶,并唱出“我是mi,我是mi”,全班学生跟笔者唱“mi……”如果出现错误,全班学生一起纠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找朋友”的游戏中熟记音符唱名。

2.神奇的旋律线

识读曲谱是枯燥的、晦涩的,极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挫败感。教师可以通过旋律线将抽象的曲谱所表现的音高位置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歌曲《再见吧,冬天》时,笔者用PPT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音符网格点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歌曲每个音符的位置,并连接相应的音符点,形成一条直观的旋律线。这样歌曲每个音符的音高位置,旋律高低起伏,学生就会一目了然。

三、灵巧的双手来帮忙

手势,作为独特的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架起了师生传情达意的桥梁。

1.有趣的小手游戏——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针对音阶中的七个音符设计了七个不同的手势,结合高低不同的空间位置,将抽象的音高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柯尔文手势让学生的音准训练变得简单,使学生音高感的形成变得迅速、有效。柯尔文手势的实用性很强,“手势”只是手势,如何让“手势”成为“手段”,音乐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放矢,适时地运用柯尔文手势,随时提醒学生音高的位置,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音高感。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每节课可以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巩固练习柯尔文手势,强化学生的记忆。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柯尔文手势,笔者设计了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do是握紧小拳头、re是飞机要起飞、mi是飞机稳降落、fa是大拇指向下、sol是面对我自己、la是轻轻往上拉、si是食指指向天”。笔者还将设计的儿歌带进歌曲《do、re、mi》的旋律,让学生练唱,形象的儿歌,让学生掌握柯尔文手势变得非常简单、轻松。

2.个性化的指挥手势,达成课堂默契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达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所要体现的效果。在日复一日的课堂磨合中,学生通过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准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当旋律出现休止符时,教师用握拳动作提醒学生要停顿,用手指的放射动作提醒学生加强力度,用向上挥手的动作提醒学生音符走向高位,将食指放在嘴边提醒学生声音要减弱,用画线体现音符要延长……丰富的肢体语言,使得整个音乐课堂充满了对话与交流。

四、正确有效的发声方法,助力音准训练

小学低年级作为起始阶段,是学生良好演唱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演唱习惯、正确的发声方法对学生音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正确的姿态面对学生,引领学生迅速成长。

1.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发声练习情境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充满童趣,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契合主题的发声练习情境。例如,在教唱《春天来了》时,笔者设计了“bu gu bu gu”的发音进行发声训练;在教唱《钟》时,用“di da  di da”“dang - dang - ”设计了发声练习曲谱;在教唱《小雨沙沙》时,用“sha  sha  sha ”来练声;在教唱《小火车》时,用“wu [——] ”来练习……这种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进行发声训练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他们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

2.通过多样的发声方法,达到不同的发声效果

发声训练要兼顾多样的发声方法,连音训练:让学生用一口气演唱整条旋律;断音训练:摸着肚子,感受肚子的收放,每个音换一口气;跳音训练:一边做拍皮球的动作,一边发声;琶音训练:一边画旋律线,一边连贯地发音……

总之,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音准训练任重而道远,教师将充满趣味的音乐小游戏引入音乐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