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得到了教师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实践。但不少课堂教学设计还存在简单化、应试化的倾向,教师更多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训练,缺乏对研读语篇的深入挖掘,难以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已成为学科素养落实中的明显缺陷,极大地制约和阻碍了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一、阅读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陈旧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热衷于指导学生应用阅读方法提取信息,结合语境学习词汇与语法知识点。这样的设计是有欠缺的,语篇分析是一种解读活动,它分析语言段落与句际之间的关系,破解语篇材料的逻辑结构、叙事方式和衔接手段,语篇分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载体。不少阅读教学设计中对文本结构、体裁、叙事方式与线索和写作意图这些内在的关注点涉及甚少,如文本结构采用总分式、分总式,还是总分总式?体裁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文章的叙事方式与线索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想告诉读者什么?这些问题常常被教师一言代之,没有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语篇分析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在课堂上丧失了分析、比较、推测、概括等训练思维能力的机会,也影响了学生借鉴阅读语篇来提升个人写作谋篇布局等技能的有效迁移。

2.教学目标不清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把英语教学主题设定为人与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主题具有统领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教师要根据学生基于主题的已知和未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关注词汇、语法、段落大意及信息获取的阅读指导方法,却忽略了考虑主题语境下对阅读文本的整体去设计教学活动,对文本的叙事线索与手法、语言的组织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引领等关照不足,特别是对非连续性文本,这类问题尤为突出。

3.教学深度不够

新课程标准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课程目标,从人的视角界定英语课程与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的深化。新课程标准使教师真正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定位英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但有些教师研读语篇不够,对语篇主题意义理解不到位,因此他们只能浅层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和文本特征,从而让学生丧失了有效自我反思、达到自觉应用、形成思维能力的实践机会。如何以研读语篇为逻辑起点开展阅读教学,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要基于语篇采用PWP教学过程、问题导向任务型学习策略以及挖掘语篇核心教学价值,在主题意义探究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二、在主题意义探究中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1.研读语篇的核心教学价值

主题语境虽然限制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但为学生提供了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细致准确地解读语篇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出现在语篇学习之前,脱离语篇、脱离语境孤立地进行词汇、语法教学的现象。这些教师可能习惯在单元开始前,就把单元的词汇逐个讲解一遍,从字典或参考书搬来很多脱离语境的单一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很快我们会发现这种与文本、思维、情感脱节的学习方式,不仅无趣而且无效,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无趣,就算学生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记住了,也是有“知”无“识”,写作或需要表达时仍不能运用自如。大量实践告诉我们,依托文本语境感知词汇意义,观察使用形式,再创设语境运用语言,可以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2.采用任务型学习策略

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引导学生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自身认知能力。基于英语教学现状,教师利用语篇可采用“任务介绍—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的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启发学生感悟语篇传递的意义,即Why的问题;任何语篇体裁都有其特定的交际目的或传递的主题意义,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如果语篇配有图片或表格,其传递何种意义或具有何种功能,即How的问题。对于语篇中配图的分析,教师要关注图片中人物或动物的行为、表情、心理状态、色彩搭配以及场景布局等,这些都是构成语篇主题意义的必要成分。教师要认识到关于Why和How的问题,受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等影响,一般没有唯一答案,我们要注重与其他教师的交流研讨,相互学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基础,有明确目的地进行提问,提问应以启发式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分析语篇可从以下角度设置问题:以提问了解背景知识,以提问厘清行文脉络,获取语言知识并强化语言实践,以开放式的提问对文章内涵有深度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把握语篇逻辑关系的能力。

3.研读语篇,采用PWP教学过程

语篇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上剥离出来单独教学语言点,学生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做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无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语篇采用PWP教学过程(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引导学生把握语篇的结构、内容、语境、语用目的等,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学习目标。阅读前(Pre-reading)阶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学生自我准备,教师激活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形成新的语言运用能力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阶段,其目的是激活学生的阅读动机,为新的语言学习做准备。在课前准备教学阶段,教师重视教学策略设计和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基于语篇体裁合理安排预习任务,设置问题项目:教学内容的作者是谁?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教学内容的语言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介绍的对象是谁?等等,以此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复习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结构,降低阅读难度,为学生参与阅读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同时教师发现个体学生存在疑问与困惑,在后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敦促他们积极予以反馈。阅读中(While-reading)阶段是学习新语言、训练阅读技能和培养阅读策略的关键阶段。这是阅读的开展阶段,学生通过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储备,利用适当的阅读技能获取文章大意,剖析文章结构进而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一起参与语言、文化和思维互动的整个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语篇设置学习活动,在学习、使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文化;在接受、理解、传递文化的过程中巩固、内化语言。在这两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反思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阅读后(post-reading)教学活动阶段,也是学生展翅腾飞、学以致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使其逐步学会借助英语观察世界、理解世界、融入世界。课后教学的设计可以具体分为“重语言内化”的活动和“重文化外化”的活动。“重语言内化”的活动有比赛类、表演类,设计类等,这类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收听、观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重文化外化”的活动有节日类、社团类、交流类、志愿者类,还可以包括模拟联合国、议会制辩论等活动。

总之,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语篇主题设计整体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篇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等,在夯实他们语言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同时,发展英语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