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幼儿园以《基于幼儿语言学习能力的幼小衔接课程实践》项目为切入点,关注幼小课堂中幼儿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语言课堂教学的持续性研讨,达成翻转教师教育观和改善教育行为。我们以幼小课堂为原点出发,寻找语言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共搭“内容链”、共筑“研究链”、共享“成果链”开展联合教研,实现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坡度”衔接。

一、观摩幼小课堂“显问题”

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开展联合教研,主题为“同上一节课”,教学内容为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教学组织前,两位教师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分别设计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活动,教学中幼儿人数为全班幼儿,组织地点在本班教室,两位教师必须自行组织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呈现日常集体教学的原生样态。

幼儿园语言课堂中的问题:教学过程存在“蜻蜓点水”现象,教学目标在落实教学环节过程中重过程轻结果。教学行为存在“无效互动”,教师与幼儿的语言互动中,教师往往会不断重复幼儿的语言,或者概述幼儿的表达。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课堂氛围存在“高控”现象,学生在整堂课中学习强度过高,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导向偏框架化、教条化,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阅读时,内涵指向偏强调是非对错,导致学生思维固化。

二、幼小联合教研“析差异”

(一)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和严肃紧张

在观摩幼儿园和小学课堂教学中,观察者最明显的感受是:幼儿园课堂教学氛围轻松自由,幼儿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小学语文课堂显得较为拘谨,主要体现在教师急于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片段:幼儿和小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状态不同,幼儿园教师激励幼儿大胆表达,小学生不敢表达。

幼儿园:“母鸡抬着头,挺着胸,迈开步子走,可是藏着一个大大的危险。”幼儿回答:“狐狸要吃掉母鸡。”教师:“你怎么看出来的?”幼儿回答:“眼睛盯着她,舌头伸得长长的,两只手向前,身体要冲过去的样子。”“这样趴着像是要冲出去的样子,幼儿观察到狐狸的眼睛、舌头的动作,因此我们推测这只狐狸要去抓母鸡。”

小学:“房子后面有一只狡猾的狐狸,你觉得母鸡和狐狸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讲述:“可能会发生很多情况,大家的猜想会让绘本读起来更有趣。看来封面是很重要的,可以看出很多有用的信息。”

(二)教学组织:评价无痕VS评价留痕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是以阅读理解后的表达为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是以字、词、句的学习为主,在不同目标导向下,教学组织呈现的方式也不相同。主要表现: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强调目标的达成;小学教师在关注语言讲述的同时,更关注书面学习单的完成情况。

课堂片段:幼儿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关注幼儿在阅读时当下的状态;小学生在课堂中使用学习单,关注书写和语言表达的准确规范使用。

幼儿园:“请幼儿从后面的书袋里把书拿出来,从黄色标记处继续往后阅读,狐狸和母鸡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幼儿自主阅读小书,教师提问:“谁来说说接下来母鸡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小学:“母鸡先后去了哪些地方呢?请你拿出学习单,为这些地方排序,你们的时间只有30秒。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第二关,最强大脑。母鸡去的地方不同,动作也不一样,最后发什么了什么事,请你记录在学习单上。”

(三)师生互动:重复无效和规范清晰

师生有效互动是达成教成教学目标和推动教学进度的有效方式,在幼儿园和小学语言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语言尤为重要。其中小学教师呈现出更明显的学科专业素质,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幼儿教师则多是以重复幼儿的话,或者总结概括幼儿的语言,缺乏导向性。

课堂片段:针对同一个问题的教师反馈,教师提问:“当狐狸要抓母鸡时,谁来说说狐狸的想法?”

幼儿园:“我们幼儿已经说到了母鸡在做什么,狐狸跟着母鸡,你们有没有观察到画面上还有什么呢?幼儿不仅要把主要人物狐狸和母鸡做了什么讲清楚,还要让关注到我们这个画面上的细节,这样读本的阅读内容就更丰富了。”

小学:“狐狸来到池塘,眼看伸手就能抓住母鸡,他心里美滋滋地想,这次我志在必得,同学们说的都是狐狸心里想的,如果把人物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会让绘本读起来更有趣。”

(四)教学延展:尊重包容和设定框架

语言教学往往讲述故事,而故事的背后往往蕴含道理,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都会将道理和学生共享。幼儿园教师在文本挖掘上更具有尊重性,关注幼儿的多样化表达;小学教师往往给定一个相对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是非善恶的结论。

课堂片段:《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中,你觉得这是只什么样的母鸡?这是只什么样的狐狸?

幼儿园教师:“狐狸遇到了这么多困难,它也没有放弃目标,你觉得狐狸的目标是什么?”幼儿回答:“狐狸的目标是吃掉母鸡。”教师小结:狐狸掉进了水坑里,掉进了干草堆里,很受伤,但是它也没有改变想法,我们幼儿马上要升入一年级,你在认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希望你们不要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前进。”

小学教师:“你觉得这是一只非常聪明的母鸡,它可能知道,也可能假装不知道狐狸跟在后面,它一直淡定悠闲,最后化解了这个危机,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也可以像母鸡学习。再来看看这只狐狸,不是踩到钉耙,就是掉进了池塘,不是被面粉得一身白,就是被蜜蜂蜇得满头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否则一定会得到惩罚。”

三、同构语言课堂“践策略”

在了解幼儿园和小学语言教学出现的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江溪幼儿园深入分析了影响语言教学幼小衔接的影响因素,定期开展联合教研,加强教师在儿童、课程、教学等方面的交流,开启翻转教育教学理念的双向教研模式。

(一)共搭“内容链”,构建语言课堂

读书沙龙,智慧领学。我们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为核心,深度探究幼儿语言学习能力,对幼小衔接教育指导内容深度解读。开展举行“圆桌派”儿童文学的文本解读分析会,通过精读、领读等方式解读儿童文学文本内涵,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文学素养。

活动建构,互融互通。围绕融合、双向、全面三个关键词,落实幼儿园与小学课程的衔接。开展“同上一节课”语言活动的实践,通过内容选取、课程调整、互动研讨等模式,形成幼小衔接的语言活动新样态,关注语言发展的关键经验的提升,减缓幼小衔接中的课程“坡度”。

(二)共筑“研究链”,探索双向教研模式

语言课堂,诊断式教研。开展幼小衔接“语言课堂”诊断式教研,以课堂中如何提升幼儿语言学习能力为目标,根据幼儿实际的学习情况及状态反馈,不断归纳经验,进行思维碰撞,调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行走课堂,沉浸式教研。开展幼小衔接“行走课堂”活动,将幼儿视为课堂主体、将教师视为教研主体,活动前后进行沉浸式讨论。围绕儿童语言核心经验与幼小科学衔接理念,深植科学衔接意识,让活动衔接与教研衔接并驾齐驱。

(三)共享“成果链”,创设家园合作环境

“21天阅读计划”:读打卡计划。通过“挑战一:集齐阅读印章”“挑战二:拥有21本借阅记录”“挑战三:推荐21本绘本”等活动,坚持每日亲子阅读,集齐每日阅读印章。经过21天的坚持,使阅读活动高效科学,亲子阅读方向更有针对性,促进家长和幼儿养成每日阅读习惯,营造幼小衔接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爸爸说妈妈说”:家园阅读专栏。通过开展家园微信专栏“爸爸说妈妈说”活动,请爸爸妈妈分享“想对进入小学的宝贝”说的话,从阅读引申到书写,在“写给上小学的你”“宝贝寄语”“你比想象中勇敢”等专题微信中促进家长与幼儿亲子的互动,引领其他家长科学对待幼小衔接。

我们通过开展绘本、诗歌、童话故事等不同形式的语言集体教学,让幼儿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了解并体验小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