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数据,过去10年来,中国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由909万增至1057万,增加了148万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7.6%提高至77.7%。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数大幅增加,由159.5万人增加到202.83万人,教师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由96.44%提高到98.82%,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5%提高到12.4%,增长近1.5倍。

我国中小学教师数量的增加与教师学历的提升,是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是:希望更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

教师数量的增加改善了师生比。如普通高中生师比由2012年15.47∶1优化到目前的12.84∶1,有效缓解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选课走班面临的师资紧张问题。但是,在我国推进新高考改革的省份中,无论是实行“3+3”模式,还是“3+1+2”模式,都只是学校给学生提供有限学科组合选择,而不是所有学科组合选择,还存在学生功利选科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是,高中办学还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导向,教师在指导学生选科时,以如何获得更高等级、高分为原则。这是和新高考改革,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促进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相背离的。换言之,学校还存在“重育分,不重育人”的功利应试倾向。

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办学存在的共性问题。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遏制办学中的短视与功利问题,成为我国正在推进的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而要让教育评价改革落地,需要大批有教育理想、情怀,有成为教育家事业追求的教师。

让更多教师成为教育家,一方面,需要持续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如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让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成为乡村教育家,就必须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的待遇保障问题。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大荣誉表彰和宣传推介力度向乡村教师倾斜;坚持拓展职业成长通道和职称评聘向乡村倾斜,“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给予适当倾斜。这需要切实落地。

另一方面,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以此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促进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我国教师的非教学压力沉重,这不但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职业荣誉感。虽然国家和省市教育部门都出台了给教师减负的意见,并制定了减负清单,但仍存在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这是因为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是以行政为主导的,只有改革这种管理和评价体系,才能为教师有效减负,创造教育家办学的氛围。

对于教师个体来说,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和事业发展规划,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少教师期待整体教育管理与评价制度的改革,给学校办学与教师教育教学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也是国家推进教育改革希望达到的目标。但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每个教师都是改革的一环。教师应积极参与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守住教育的底线,坚持教育理想,这是教育改革的力量,也是办好教育的基础。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