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学美术课程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文化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对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合理优化与整合,把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1.学生美术功底薄弱

由于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进行专门的美术训练,学生的美术基础比较薄弱,有些学生甚至连素描基本的“三大面”“五调子”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进行美术鉴赏和创作了,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只讲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设计实践创作和户外写生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2.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不高

新课改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专业学习;另一方面,要将美术与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本之外的知识很少涉及,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功利性较强

在高中阶段,只有艺术类考生才会重视美术理论课程、素描、速写等方面的学习,这种现状导致大部分学校只重视文化课教学,忽略了美术课程的重要作用,很少有学校为学生开设美术鉴赏课和写生课,较强的功利性使得美术教学的课时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进而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4.师生互动少

在美术课堂上,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和临摹,很少与教师互动。大部分学生认为美术课是副课,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构建

1.强化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将个人对美的感受分享给小组成员。每个学生对美的感受标准不一样,在小组探讨中,他们可以取长补短,从而更加理性地理解和分析美。优秀的美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包罗万象的艺术手法,作者笔下的所有景色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会捕捉到这种情感的表白与流露。例如,《父亲》这幅油画没有表现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而是用真挚细腻的笔法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作品以黄土地为背景,体现了作者对黄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淳朴善良的父亲形象表达了父爱如山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采取临摹的教学方式,学生势必会觉得美术课程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美术基本技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构图、自己创作,用画笔表达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精神世界,这样的作品才是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好作品。

3.组织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多种美术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大胆创作,从中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在美术室进行展览,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百年大师》的专题视频,让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感受大师创作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树立文化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三、优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1.挖掘生活中的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美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高中美术教学具有特定的育人功效,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人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易拉罐、塑料瓶、空酒瓶等材料制作笔筒等,让学生感受创造美的过程。还可以通过艺术展览或手工制作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美术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积极互动。美术理论课本身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授高一美术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园生活”中的“校园小伙伴”时,新生之间都不熟悉,教师可以利用“猜人游戏”,让学生给同桌画像,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新课,讲授头部的比例关系“三庭五眼”“脸型的八格”,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完成了。

2.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美术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只有专业能力强了,才能教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体音美教研组共有14 名教师,假期里每个教师都要参加省培、国培项目,参加省美协举办的国画展览、新课程培训,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这些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树立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这对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优化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最后的晚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初步了解作品的特点,再利用多媒体对作品细节进行品评:耶稣孤独地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着,显得特别庄严肃穆。耶稣对弟子说道:“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顿时身边所有的弟子像炸了锅一样焦躁不安,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神情、动作各不相同。尤其是犹大拿着钱袋,碰倒了桌上的瓶子,整个身体向后倾斜,满脸慌乱。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这幅作品和达芬奇同时期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3.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一直以来,美术课程都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教法学法比较简单,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也是极为重要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师生互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4.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多媒体和微课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如果遇到不会的内容时,不需要到处找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微课视频学习。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升。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不是几个作品和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组织一些美术比赛或美术知识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多地接触美术学科,发掘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5.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才是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和进度的有效途径。学生也可以在评价和反馈过程中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完善自己的美术知识体系。在互相反馈和评价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近。这种双向反馈机制不仅能够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体现美术课堂评价的多元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弱化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养成,从而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无法提升。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认识,使学生从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中,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美术教师要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脚步,积极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