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主题式阅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应用,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与整本书阅读、丛书阅读之间的关系,确定并围绕阅读主题创新教学方法,如此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实行集体备课、合理运用整本书阅读、提供与主题相符的丛书资源、做到读写结合”四个方面出发,重点探究基于教材的初中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的阅读应向海量阅读方向发展,走出教材内容的局限,不断提升阅读效率,让阅读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基于教材的初中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如何改善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初中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概述

初中语文主题式阅读是以主题阅读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所谓主题式阅读,简单来说就是以一个或者多个结构化主题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过程,其学习核心为“主题”,学习基调为“探究”,学习对象为“结构化处理的主题内容”,此种教学方法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交流性与合作性,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主题式阅读教学具有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合作探究者和主动学习者。阅读过程具有较强的综合化特点,能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打破学生阅读单篇材料容易出现的学习割裂状态。教师要运用相对独立的主题阅读方式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初中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1.实行集体备课,精选阅读主题

实践表明,相较于个人备课而言,集体备课更能提升教学方案的设计水平,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效完成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时,要积极实行集体备课方案。年级组的教师要共同探讨单元主题,提出适合备选的主题式阅读,分享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在所有备选主题中择优选择,设计出科学可行的主题式阅读教学计划,进而提升课前备课水平。此阶段,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促进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春》《济南的春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前,教师集体进行备课,分析课文内容后,确定教学目标为促进学生品读与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围绕单元内容讨论主题式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教师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和主题相符的且适合初中生学习的自然科普类文章、绘本等,在资源共建、共享下丰富主题式阅读资源;教师还可以针对该单元阅读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讨论,旨在完善主题式阅读教学方案。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丰富了单元阅读资源,给了学生更多感受大自然景物之美、生活之美的途径,促进了单元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合理运用整本书,促进阅读理解

综观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课文选自整本书的某章节,学生单一阅读课文材料,很难全面掌握故事的情节脉络、人物特点、作品文化底蕴等,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在实施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时,可从整本书这一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向课程化、课内化方向发展,通过整本书与语文教材之间的密切联系,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效率和质量,达到课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有机结合的理想效果。

例如,在八年级上学期《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中,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虽然出生在战国时期,但是《孟子》这一儒家经典著作至今对我国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提升国民整体道德水平、加快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传承并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起着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教师从《孟子》思想与现代文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孟子》的整本书资源,学生阅读其中的《梁惠王下》《尽心上》《尽心下》等内容,既积累了“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等名句,又深入挖掘了阅读主题——孟子思想。品读其中的论辩文,分析逻辑推理的写作方法,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把握《孟子》一书艺术表现力强、长于论辩的风格特点,从中感受孟子的人格修养魅力,将整本书阅读所学习和感悟到的政治思想、道统观念、德治观念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成为熏陶学生言行举止的思想武器,如此本节课的主题式阅读教学就真正做到了养气、成德。

3.提供丛书资源,积累阅读方法

教师在确定了阅读主题后,围绕主题为学生筛选出适合阅读的丛书资源,保证丛书阅读契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训练、素质训练的主题特点,使学生可以在丛书阅读中进行阅读欣赏、阅读检测、交流读后感等,在互动中积累更多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技巧,避免在教学中发生“学生各自为政的局面”,构建“学生共同探讨一本书”的阅读模式,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九年级上学期《沁园春·雪》这节课结束前,教师向学生提供精心筛选出来的“红色革命”主题课外阅读材料,将这些材料投放在班级“语文阅读角”中,鼓励学生利用课间、放学后的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在完成主题式课外材料的阅读后,与其他同学交流读后感;也可以拿着同一篇材料一人阅读一人倾听,此过程中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语感差、发音错误等,在纠正问题的同时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学生还可以分角色扮演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人物,表演故事情节,深入挖掘人物特点,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加深阅读印象,巩固学习效果。“红色革命”主题的课外丛书阅读活动,将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思想牢牢植入学生心中,在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让学生积累更多实用、可靠的阅读方法。

4.做到读写结合,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读写结合作为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符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与初中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相结合十分必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运用写作训练强化主题式阅读,让学生在仿写、创新、补白等读写结合中,深入掌握重叠法、假设法、拟人法、排比法、暗喻法等修辞方法的应用技巧,深入鉴赏作者的文字功底。教师鼓励学生将阅读积累的语言文字、书写风格等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通过及时评价学生的作品,发现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不足,掌握学生对主题阅读的感悟、把握与表达情况,进而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等核心素养。

例如,在八年级下学期《最后一次演讲》教学中,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撰写演讲稿”,活动探究任务是“举办演讲比赛”,教师将这两个任务与主题式阅读教学联系起来,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优秀的演讲视频,学生既可以直观阅读演讲稿,积累更多演讲稿的规范语言和朗读方法,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的直观感受掌握演讲技巧,在观看视频资料后,学生自选感兴趣的话题撰写演讲稿,在比赛中尽显个人魅力。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演讲者,还是大众评委(学生评价彼此的演讲稿,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点),本节课的主题阅读活动超出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5.善于反思评价,提升教学服务

教师的工作本质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安于现状,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从每节主题式阅读课中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完善教学方案,建立主题式阅读教学体系,与时俱进地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树立学生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精神,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让主题式阅读教学更加层次化、系统化。

作者单位   陕西省绥德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