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着相应变化,当前不少地方尝试进行分层教学。纵观分层教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分层教学与以往有所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教学本身的分层与分层走班相结合。对于分层教学,绝大多数教师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他们的经验基础与知识基础不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分层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传统的分层教学中,往往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过程指导、辅以不同的评价等。这种分层教学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传统的分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得到激活,这是因为从一开始分层的时候,学生就是被动的,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以及学习过程的体验,都是被动的。与此同时,传统分层教学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释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变得主动,于是我们提出了分层走班的教学思路。相对于传统的分层教学而言,实行分层走班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走班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进行新的尝试、分析与反思。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很难凭一两篇文章完全说清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受考试的影响,而考试的主要载体又是习题,习题在日常教学中又体现在学生的作业当中,因此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重点谈谈分层教学与分层走班下的有效作业。

一、分层视野下的有效作业理论探索

将分层教学、分层走班与有效作业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益之举。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分层走班实施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分层教学目标、实施课堂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布置等有梯度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宏观的思路下,我们从分层的角度去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作业,首先可以获得这样的理解: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用分层作业来引导。这里所说的分层作业就是指分层教学与分层走班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比如,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提出一个文本,然后再给出一系列问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阅读教学的作业。事实证明,尽管面对同一个文本,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判断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的作业实际上也是需要分层的。教师如果能够在分层教学或分层走班的思路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然后让学生自主去选择作业,这就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他们也就有了作业动机,在这个动机的作用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往往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班级内的层次选择,还是学生在分层走班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这些都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当这种自我认知体现在作业选择与完成的时候,学生会根据作业的内容完成一个自我判断,这对于提升语文作业完成的效果、提升语文学习品质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分层视野下的有效作业实践解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从而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选择权,将分层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是分层作业的重要思路。例如,在学习了《驿路梨花》这篇课文后,我们结合教材的设计,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可以由这样几个题目组成:

1.阅读课文,分析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从分层教学或分层走班的角度来看,笔者对这一题目进行优化:根据你阅读题目后的感受,在上面的人物中选择你最熟悉的,研究你选择的人物与小茅屋的故事,判断其是不是小茅屋的主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这样的设计看似将题目分成三个层次,但实际上是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优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在这个要求的驱动下,他们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会自然出现分层的状态。通过后来的作业实践表明,学优生在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分析所有的人物,然后进行全面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尽管学优生选择了全部人物进行分析,但是他们也会调整自己的顺序,选择自己最懂、最熟悉的人物入手,然后再去比较;对于中等生而言,他们会选择五个选项中的3~4个进行研究,这样看起来没有学优生那么全面,但是中等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获得与他们自身认知能力最匹配的发展;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可能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个选项进行研究,最终得出来的观点可能有些片面,但对于他们而言,通过自己所选择的作业可以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他们也能获得符合自身需要的发展。

2.通过这篇课文的阅读,你能从课文中所描写的朴实民风中读出对“公德”怎样的理解?

这也是一个由教材中的题目改编而来的作业,从分层教学的角度来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求可以是:对于学优生,应当要求他们能够全面、准确地说出对公德的理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能从课文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对于中等生,应当要求他们比较准确地说出对公德的理解,而且要从课文中寻找到相关的依据;对于学困生,应当要求他们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对公德的理解,并且能够提供依据(具体来自于教材,还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作要求)。

这些评价标准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学生的回答,然后根据对学生所处层次的判断,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去引导学生深度解读课文、提炼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隐性的分层作业过程,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高度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可以提升分层作业的效果。

三、作业分层的选择权应当还给学生

通过多次分层教学或分层走班视野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笔者注意到要想让分层教学成为学生作业的驱动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对语文的认识以及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分层教学的主导权在教师,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将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学生内心的理想阶段与实际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让他们做出一些并不是适合自己层次的选择。这个时候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可以做一些宏观方面的引导,在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性看待分层学习,无论是一个班级中的分层教学,还是全年级进行的分层走班,学生都会自觉的、准确的确定自己的位置。当学生有了这一认识后,教师就要结合作业的分层,通过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让学生获得最适合他们的作业,让学生经历一个最适合他们认知发展的作业过程,然后教师再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这就可以保证学生在分层作业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可持续的动力。

总体而言,分层教学和分层走班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最关键的是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学习目标,一旦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那么分层教学或分层走班就能够为作业质量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镇南新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