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使他们保有如野草般自由生长的适度空间。然而,教育中存在的“智育独大,分数至上”观念,极大程度地挤压了孩子成长的时间、空间。“填鸭式”的大水漫灌,压迫着学生致使内心焦虑;日渐稀少的家访谈心,使得师生情感产生隔阂;“保护动物”式的过度呵护,降低学生生存生活能力……现实呼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给孩子松手、松绑,释放其野草般的野性力量,助其自由生长、健康成长。

“圈养”教育下孩子的现状

我国教育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够全面;“紧张”“活泼”不够协调;学生成长“续航力”不够强劲等。当下,很多孩子的智商固然高了,但心智和体质非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在某些方面出现明显的弱化。

笔者翻阅资料,发现2017年,“东部地区轻度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60.8%,中度以上检出率8.4%。”“中部地区一定心理问题检出率55%,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2.6%。”2020年,“西部地区一定心理问题检出率67.5%,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5.3%。”尽管样本采集数量与统计分析有一定局限性,但相关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范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真实情况。调查类别里,学习焦虑占比较高,而其他冷漠自闭、暴力加害、脆弱崩溃、自残自杀等问题的出现可谓危害巨大。

还有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青少年肥胖已逐渐演变为我国教育领域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体育锻炼不足和健康教育薄弱,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视力方面,孩子的眼睛本来应该是水灵清澈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戴着厚厚的近视镜片,灵气荡然无存。据我们对江苏省盐城市区城乡接合部学校的调查,六年级学生近视率近60%。事实上,与农村相比,城市学校孩子的近视率高出许多。这就揭示了当下教育发展的一个困境,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积聚,却没有给孩子身心成长带来全面促进。

孩子不是被保护的动物

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天大的事。虽然就学校内学生群体而言,孩子不是被保护的动物,但就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孩子就是保护动物。学校无论是秉持“以人为本”理念,还是顺应学生家庭关切,都要把学生安全时刻放在心上。对校园安全,要细致入微,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及时消除任何安全隐患,为学生营造一方安全的空间。校园安全,无法大包大揽,贵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避险生存能力。联动家庭,加强对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防火防震安全、疾病防控安全、食品卫生安全、运动健康安全、公共场所安全等全面的安全知识教育,推进防灾减灾演练常态化。学校举办各类活动,都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安全应急预案。但凡事都有度,学校不应借安全之名,逃避应负的更为广泛的责任。学校对学生负有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责任,然而,一些学校因为学生跑步可能跌了跟头、跳远可能崴了脚等,断然停上体育课的做法是不妥的;一些学校因为道路交通发生过事故、景点基地出现过意外,断然停止校外活动的做法是不妥的;一些学校因为担心学生运动受伤而拆除单、双杠,担心伞尖伤人而禁止学生带伞具进校园的做法是不妥的……这些做法,消极应对党和人们的教育,不求有功,诿“过”三舍,不惜“将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懒“教”惰“教”,实质是假安全之名、行大恶之事。

过度保护是巨大戕害,不是无穷的善。学校对学生貌似固若金汤的保护,根本不能使他终身免除风险、危险的考验。相反,它会阻断学生健全体魄,削弱学生应对考验的潜能与本领。学校过度的保护,是对学生长远的伤害,对学生自身生存能力的极大削弱。它会使学生面对危险的应激反应变得迟钝,应对风险变得或噤若寒蝉,或一筹莫展,或恣意妄为。过度的保护,是在累积学生的生存风险,用眼前虚假的平安无事掩饰未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停开体育课,会滞碍学生生长发育,甚至使之体质出现难以逆转的下滑;不开劳动课,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谋生能力发育不全。我们不能把孩子封闭在温室里。一切教育,都要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精神,是教育能够给学生成长提供的最大福祉。学生在理论教育与活动养成中,能够把握、取舍好与坏、利与害、风险与机遇、常规与意外……这是学生在漫长人生中自身必须具有的能力,无人能包办代替。

让孩子葆有生命中“野性的力量”

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自然人的力量是野性,社会人的力量是理性。人作为万物之精灵,应是野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没有强大理性力量的指引,野性横冲直撞;没有雄厚野性力量的支撑,理性弱不禁风。教育,在赋予学生理性力量的同时,应当保护、激发、引导其野性的力量。

首先是“松口”,为“野性的力量”正名。什么是孩子生命中“野性的力量”?笔者认为,那是内在的、顽强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动能与自我修复能力;是面对新冠病毒免疫健全、在海量的阅读中视力完好、在强对抗中血性澎湃的健康生长的元气……野性是一种自然、原始,深植生命本原的力量,是生命中的本能、激情与斗志。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是“松手”,放任“野性力量”生长。松开搀扶的手。松手,不是撒手不管。教育,如果总是搀着学生的手,他何以去独立面对未来变幻莫测的世界?世界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松开孩子的手,就好比企鹅父母适时离开在“育儿袋”中长大了的幼崽,任其去艰难前行。孩子自己在蹒跚学步、摸爬滚打中去观察,去评估风险,去选择出路,去趋利避害,从而培养清醒、机警与敏锐,这样就能把握大千世界瞬息万变的本质,意外之中不慌乱,危难面前扛得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要在放手中,让学生放飞自我,成就梦想,人生出彩。

最后是“松绑”,催生“野性的力量”。要克服“智育独大”倾向,开足开好德育、体育、美育与劳动课,使学生拥有健壮的体质、健康的情趣与健全的生活技能。要树立“不唯书”理念,允许存疑,鼓励质疑,培养批判精神,激发奇思妙想,催生头脑风暴,培育创新种子。学校是花房,充满爱的温暖,但学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去拥有未来。社会能力,就是野性力量,需要在与社会的接触中获得。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度参与社会,促进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增强其社会辨别能力、交往能力与活动能力。与平淡松绑,让学生拥有超人的力量。要提升军训质量,锤炼学生意志品质。要引导、鼓励学生挑战极限、挑战“不可能”。积极开展足球、攀岩、蹦极、滑板、冰雪运动等强对抗运动,提高学生临危不惧、险中求胜的心理素养与实际能力。令人欣慰的是,2022年,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意见》,提出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此举有利于提升学生阳刚之气,让学生在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中加强认识,提升自己。

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呼吁教育规律的回归。孩子有天性,也有自由意志。从根本上说,顺其自然、乘势而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但这只能是矫正与改变,不能颠覆学校作为孩子成长主渠道的共识。我们大可不必忧虑,放心让孩子像“野草”一样欢快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