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以实施“学校、家庭、社会融合育德、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育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合育德和全员育德、全科育德、全程育德”的“三重融合、三全育德”德育创新行动为主线,着力构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新格局。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发挥德育工作主战场作用,坚持以“三重融合·三全育德”为抓手,努力打造“三个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新机制。

一、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三个课堂”,丰富德育途径

“三个课堂”是陕西推进课堂革命、提升教育质量的创新之举。安康市以加强中小学校“五项管理”为切口,以“双减”为路径,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深耕厚植“三个课堂”,力求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重校内轻校外、重结果轻过程”的育人方式,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特别是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安康市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建立了市、县、校三级“支部委员+思政专家”听评思政课制度,多层次、多维度开展思政课大练兵,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抓好、教研室积极管好、学校努力办好、教师用心教好、学生认真学好思政课的“五好”工作格局。通过2年努力,打造思政金课300余节,培养县级以上思政课教学能手144人、省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标兵、骨干34人。学校构建起了“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实施课题带动,引领德育创新

以教育科研为引擎,带动德育工作创新。市教研室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教研工作的通知》,编制《安康市中小学学科德育融合工作指南》,组建市县校三级“德育研究部”“德育研究室”“德育教研组”,整体设计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借助“德润安康”数字资源平台,构建“互联网+德育”模式。落实课题带动战略,探索德育规律,全市申报立项省级德育研究总课题《安康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三重融合”德育新模式,打造“三全育德”德育新常态的实践研究》,在课题带动下,各县区校因地制宜,打造德育品牌,汉阴县的“礼尚仓廪·创客空间”、石泉县的“德育微播报”、旬阳县的“君子教育”、平利县的研学实践教育等品牌特色日益凸显。全市开展立德树人实验校、示范校建设,培育命名“市级立德树人优秀学校”150个,建成市级“立德树人实验基地校”85个。德育科研成为撬动育人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支点。

(三)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德育合力

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教育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德育工作新局面。民政、文旅、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聚焦立德树人,发挥资源优势,自觉担当发力,用心用情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创新实施“三进”“五个一体化”工作模式,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基地”“家庭教育大讲堂”促进家校关系进一步和谐。贫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儿童关爱帮扶教育更加暖心,教育公平更加彰显,社会各界人士和爱心企业同心树德,捐资建立德育专项慈善基金。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倡导“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积极运用当地红色基因、绿色资源、城乡建设成就,不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安康市已建立县级以上红色文化、工农业实践、劳动实践等研学旅行主题教育基地196个,打造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60所,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4个,构建了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德育资源支撑体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安康德育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创新,德育整体工作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应该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德育必要资源保障不够给力

中小学开展德育“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条件欠缺,如开展德育社团活动需要的部室、场地和设备不足;普遍没有开展校内劳动教育需求的校园劳动基地等。

各地研学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滞后。部分县市区没有规范的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实践基地,中小学国家规定的研学旅行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和“第三课堂”难以开展。

全市的高中思想政治和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教学资源体系还未建立,学科课堂教学德育融合优质教学资源体系也未建立,影响着全市中小学德育中的课程育人工作质量。

(二)全社会德育共育合力未形成

全市大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家校社共育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全市部分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全市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的责任缺乏正确认识,大部分学生家长缺乏“双减”背景下实施家庭教育的知识与能力,家长学校开办不能跟上新时代德育工作的要求。

全市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全体教职工德育工作评价体系还未建成。

全市全社会共育意识以及氛围还不浓郁,特别是家庭及家长德育责任不明确,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还没得到应有的发挥。

三、安康德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增强中小学领导教师立德树人的政治自觉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自觉根据党和国家的最新教育教学要求,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高度,重新修订学校教职工工作实绩考核标准和机制,把教职工的德育工作成效作为总体工作业绩的最重要指标,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全体教职工立足岗位,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

(二)聚焦中小学德育工作关键环节精准发力

继续深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强力推动学科课堂教学德育融合。通过培训、示范、评赛、科研提升全体科任教师的课程思政(学科德育)能力,真正发挥学科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加快安康市中小学各学段学生课外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小学的德育作业)建设,规范中小学德育“第二课堂”活动开展。

(三)补齐短板,促进德育工作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进行市、县(区、市)、校德育领导机构、指导机构、人员配备检查与督查,督促市、县(区、市)按规定配备好德育教研人员、整合配备中小学德育教师,建立推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大对学校校内德育机构负责人(党支部、工会、妇联、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等)的分层专题专业培训,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

建立健全安康市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市县(区)要建立含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行政和业务指导部门、学校、校内德育机构、任课教师、其他教职工的德育工作考评标准体系和实施方案,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鉴别和激励作用。

加快编制《安康市中小学各学科德育融合工作指南》,用《学科德育融合工作指南》来规范学科教师课堂德育融合行为,提升全市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德育融合能力。

加快设计《安康市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德育实践课程(小学德育作业)参考体系》,用《体系》规范德育“第二课堂”活动,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德育“第二课堂”活动提供指导,实现“全程育德”,提升课后德育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持续做好德育课题研究。加快省级课题《安康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三重融合”德育新模式,打造“三全育德”德育新常态的实践研究》和9个市级一级课题研究,确保205个二、三级课题的研究,力争按时结题,用课题研究推进全市德育工作内涵式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