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113135100-90-74bff.jpg


谁最高兴  韦荣景 作


2022年秋季开始,陕西省将开启新一轮“新高考、新教材”改革。改革尚未启动,今年的高考试题却让人们大呼“实在太难”。冷静思考,今年高考到底难在哪里?我们今后该如何行动呢?

1.高考题难是情理之中,唯有保持一定的难度才能确保选拔的科学性。这是国家选拔需要、新课标要求和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统一性的集中体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要重点把握五项基本原则:突出方向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性,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反映时代性,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民族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突显公共性,与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衔接契合,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高考评价的内容用“一核四层四翼”表述,“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是回应为什么考的问题。

从命题技术来讲,我们都知道“信度、效度、区分度”是确保考试公平的三大衡量指标,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唯有保持必要的难度,才能有较好的区分度,以此实现考试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如果没有足够的难度保障,选拔的可靠性必然大大降低。

2.分析高考题应该着眼于结构化分析和价值性研判。

从作文入手看,今年全国甲卷的作文以《红楼梦》“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为素材,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作文。全国乙卷以“北京:双奥之城”为素材,要求考生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作文,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全国新高考Ⅰ卷以围棋中“本手、妙手、俗手”三个术语为素材,要求考生作文,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全国新高考Ⅱ卷以“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为视角,要求考生作文,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看到此,我们已经明白了,今年作文之难难在考生本人的“体悟与思考”上。

从今年的命题素材来看,数学学科的生活化内容明显增多。就运算量来看,即便是选择题的运算量也很大,主观题运算量更大,这是今年的难点所在。我们都知道数学运算素养建立的基本前提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直观想象等思维方式,如果不能结合生活化认知对题目的逻辑关系进行基本解构,单纯套用公式、定理是无法完成复杂计算的。考试题目准确又全面地反映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是难点所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也要求,2022年高考命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以上可得,高考试题之难,难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感受有思考。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着眼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3.未来已来,唯变不变,面对高考新要求,我们必须以坚决态度做出积极改变。

第一,认真学习。学习是和他人对话,反思是和另一个自己对话。教师唯有通过学习、反思才能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深刻认知和切实提升。按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教师至少需要储备四类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随时跟进对国家文件政策的学习,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深刻体会文件政策的引领性价值。教师更应该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纲领性文件,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近几年在高考前公开发表在《中国考试》杂志上的文章,其对考试命题有指导意义。教师在学习时要相互交流,促进提升。学校会通过教研活动、读书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们学习,但是作为教师个体,学习更应该成为自觉的生活方式。

第二,科学实践。教师要按照国家政策、课程标准等要求,科学、准确实施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夯实基础,切实扭转忽视实验教学的倾向;拓展创新,不断将科技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注重实效,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理科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创造条件,努力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验证结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再比如,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特别重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有的课堂教学未必能让学生提高劳动技能,但是可以通过情境问题的巧妙设置和深度追问互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和价值观。还比如,在复习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发动起来,将单纯做题变为“做题、研题、讲题、赏题、命题”等系列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面对新高考,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科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等关键词语对引领教育教学和考试的深刻意义,自觉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教—考—评”,切实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真正瞄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当前应试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新高考。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