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甘肃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GS[2021]GHBZ172)、张掖市2021年度教育科学课题(ZYLX[2021]029)研究成果。

劳动是一种促进自我认识和成长的活动,是个体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良好劳动素养(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必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幼儿阶段是个体一生中发展的起始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幼儿劳动教育是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当实践“一日活动皆是课程”的教育理念,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目标。

幼儿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萌芽阶段,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机不可失。但在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还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积极渗透劳动教育,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发展的劳动教育途径,能够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为幼儿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一、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陈鹤琴先生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其然,而且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劳动教育符合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天性,弥补了幼儿缺失的家庭劳动机会,使体力得到充分锻炼、劳动技能提高,还可以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发智力。

(一)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认为,劳动教育作为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就成为劳动素养的核心内涵。个体成长初期是思维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就成为提升幼儿劳动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幼儿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使幼儿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约、勤俭、朴实、爱护公物等良好品质,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

(二)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劳动作为一种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实践教育,与幼儿待发展、待激发的内在生命成长需求相契合,使幼儿身体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成为现实。从微观层面来看,劳动能够促进幼儿呼吸、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能够不断增强幼儿肌肉的力量和灵敏度,促进幼儿大肌肉和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增强幼儿其他器官的适应度和柔韧性,促使幼儿身体健康发育。

(三)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从医学角度说,手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之一,大脑通常首先分析来自手部的神经信息。劳动作为一种主要通过双手进行的活动,就成为促进大脑皮层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大脑皮层的发展又促进了神经系统的迅速发展,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幼儿时期手部动作的精细化运动发展,对幼儿头脑及各项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活动,接触并认识劳动工具和材料的性质、用途等,并在学习使用过程中掌握初级技巧,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促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和表达力的发展。

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幼儿劳动教育政策依据缺失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前教育是个人教育的起点,劳动教育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但遗憾的是,《意见》中学前教育阶段并未包含在内,再加上指导幼儿阶段实施教育工作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三大文件也未将劳动教育置于单独一级目标层级之下,导致幼儿园在贯彻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统一指导和明确规范。

(二)教师缺乏一日生活劳动教育相关素养

教师观念是影响教育实践以及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劳动教育普遍认识不足,主要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值日活动、过渡环节、常规活动等日常活动中,但并未将劳动教育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加以设计。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认识,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对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的探索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三)幼儿一日生活劳动教育内容单一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了解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劳动教学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成效不明显,劳动所蕴含的教育性遭到了忽视,存在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方法与幼儿年龄特点不符、评价与内在精神脱节的现象。幼儿园劳动教育呈现单一化、边缘化、形式化。

(四)家园教育联动不足

家庭作为幼儿最初的劳动教育场所,具有时间上的优先性、影响上的终身性、内容上的生活性、实施手段上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幼儿的影响起着先入为主的定式作用,影响幼儿终身发展。加之情感和习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巩固,家庭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则更加突出。目前,大部分家长受“劳力者治于人”传统观念的影响,包办代替行为几乎切断了幼儿在家庭中的劳动机会,家园劳动教育的联动不足甚至反向用力影响了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效。

三、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幼儿劳动教育要基于幼儿发展理念,要坚持问题导向,探索研究幼儿劳动教育的模式、载体、途径,着力提高幼儿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借助一日活动贯穿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幼儿对世界的感知和自我认识水平随着身心发展而逐渐深入,教师在促进幼儿获得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要在教给幼儿基本生活常识的同时,在各项保教实践活动中及时将劳动教育因子植入幼儿思维深处,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帮助幼儿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认识。例如,教师要反复让幼儿强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积极引导幼儿将自己的鞋子、衣物等一些随身用品整理摆放到规定位置,自己洗脸刷牙、穿脱衣服等,这体现了劳动教育的成果,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关系到幼儿一生勤劳、奉献、独立等人格的塑造,能激发幼儿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通过开展“小小值日生”“我是小能手”“集体大扫除”等常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幼儿端饭、洗碗、扫地、擦桌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促使其养成健全、乐观、积极的人格。

(二)借助区域游戏推进劳动教育,深化幼儿的劳动认知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系统化的社会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自觉的基础性劳动过程,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改造世界的欲望就是从游戏活动开始萌芽的。教师要积极挖掘游戏活动隐含的劳动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幼儿集体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劳动教育与游戏活动有机融合,开展室外阳光体游、自主区角游戏、大型场馆主题游戏活动等劳动教育途径探究,巧妙地将劳动教育要求与游戏规则相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引导幼儿在有序开展游戏的同时,树牢集体意识和劳动意识,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潜移默化地得到劳动锻炼。如本园立足“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和甘肃省“安吉游戏”示范校建设契机,围绕“自然、趣味、童真”,充分考虑民间传统游戏、地域文化特点、西北特殊气候等因素,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设置钻爬区、攀爬区、平衡区、跑跳区,给幼儿提供开放式、多样化的室内外游戏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主选择游戏形式、自主制订游戏规则,通过引导幼儿摆弄各种游戏器械,激发幼儿劳动兴趣,在“玩”中体验劳动情感、“玩”中感悟劳动价值、“玩”中学习劳动技能,提升综合素养和身心发展水平。

(三)借助劳作场地实施劳动教育,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部,针对生源大多数来自周边农村的现状,积极探索既有地方特色又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的幼教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园所场地资源,积极创设活动载体,从培养目标、环境创设、教育规律、办园宗旨等方面提出“亲近自然、呵护生命、尊重儿童”的“绿色教育”办园理念,精心设计“葡萄长廊、百花园、微景观地带、葫芦娃的家”等乔灌结合、藤类缠绕的劳动教育场所,打造了集种养植、观赏于一体的生态植物园和动物养殖园,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春夏赏花、秋季尝果的自然体验区和生产劳动体验区,使幼儿最大限度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验劳动。结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探索行之有效的“绿色教育”途径,创造条件提升幼儿劳动实践能力、水平。如依托“开心农场”开展以“播种希望,收获快乐”为主题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种子、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尊重劳动的能力;利用园所种植基地,带领幼儿认识形状各异的葫芦、红红的山楂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良好情感。

(四)借助领域活动渗透劳动教育,形成幼儿的劳动素养

围绕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园在一日活动中有效把握育人契机,将劳动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到五大领域活动实施过程中,用好已建成的社会生活体验馆、科技馆、绘本馆、创意美术馆、木工坊、陶艺吧、多功能厅、家长阅览室等教育资源,发挥班级区角、户外体游、拓展训练、沙水游戏、建构游戏、球类比赛、花样跳绳等活动的育人功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兴趣及实际需求,挖掘潜藏在领域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因子,积极开发基于自然生态理念下的种养殖、采摘、水果拼盘与蔬菜沙拉自制等劳动体验园本课程,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科学理论体系,有效填补学前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方法、成果方面的不足。通过创设班级特色区域活动环境,有效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小手工,在益智区用生活物品玩搭建游戏,在生活区体验做蛋糕、冰激凌。多样的劳动形式,全面实现了劳动育人功能,有效发掘了五大领域劳动育人因素,促使幼儿学会劳动,砥砺幼儿劳动品格。

(五)借助主题实践拓展劳动教育,涵养幼儿的劳动品质

围绕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等课程内容,我园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化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主题实践活动相互渗透,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如父亲节或母亲节时,教师积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亲手制作卡片、为父母洗脚等劳动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和爱意;利用雷锋月开展讲雷锋小故事、唱雷锋歌曲、学榜样做好事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通过讲述农民伯伯、环卫阿姨、司机叔叔等身边先进典型的劳动故事,教育幼儿要尊重劳动、尊重职业、尊重劳动成果,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同时,我园积极构建劳动教育活动体系,通过多元途径帮助幼儿储备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体验劳动情感、发扬劳动精神,升华幼儿对劳动教育的情感认同。

(六)借助家园共育延伸劳动教育,实现幼儿的劳动价值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教育资源,也是学前教育外延的第一个触点,更是一日生活中体现教育成效的第一个站点。因此,家庭、社会与幼儿园之间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三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育人模式,有助于劳动教育在家园共育中的畅通和延续、互补和融合。幼儿园要聚焦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目标,延伸劳动教育触角,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连接社会资源线,拓宽幼儿教育面,打造家园教育共同体。我园通过尝试成立家长助教队、家长志愿队、“巧手妈妈团”、“超人爸爸团”等组织,依托幼儿作品表演、绘本情景剧表演、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志愿者等活动,有意识地开发家长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着力营造幼儿家庭、园所、社会全链条劳动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教师要积极发掘亲子活动载体,通过“父子联手搞卫生”“大手小手大扫除”“小手拉大手,美丽家园你我他”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家长、幼儿渗透劳动教育理念,让幼儿在体验劳动的同时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劳动教育效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落实到幼儿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中,启发家长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行为,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推进学前教育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二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