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够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亚里士多德曾在《创造之秘》中写道:“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拥有强大想象力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未来发展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挖掘文本落点,激发阅读想象力

1.填补留白,激发阅读想象力

读者透过语言文字,可以感受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和用意,而作者通过留白的形式,为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这就是作者在文字中的情感留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填补文章中留白,进而不断提升阅读素养。

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中,笔者讲授“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时,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群孩子连一根茅草都想要偷走,这说明了什么呢?”经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就会想到安史之乱导致人民生活贫穷,这些孩子连茅草也公然要偷盗。这样,学生对文末的伏笔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2.解析文本内涵,激发阅读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解读文本内涵。常言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文本阅读中,学生要结合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想象力,全方面、多角度地剖析文章的内涵。

《沁园春·长沙》一词铿锵有劲,气势磅礴,展现了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理想,以及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没有刻意向学生展示文本的张力,只是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了几个关键字词,通过这几个关键字词为学生解析文本的内涵。例如,讲授“问苍茫大地……粪土当年万户侯”时,笔者让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想象毛泽东的气度与自信,并由此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此外,笔者还为学生创设了相关教学情境,以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感而发,使学生在想象中逐步建立自信,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积极实现自我价值。

二、搭建文本联想桥梁,提升阅读想象力

1.搭建文本联想对话桥梁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挥了想象的作用,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入文本,从中享受、领悟文本的内涵与魅力。《项脊轩志》一文作者以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的人事变迁为纬,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表达了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后记部分有这样一段话:“余既为此志……且何谓阁子也?”从字面意思来看,这段话平淡无奇,但如果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的话,就能从普通的文字中感受丰富的内涵。笔者讲授这段内容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何要在文章叙述中加入小妹的话?有何用意?”有学生说是为了能够点题,有学生说是为了体现夫妻之间的情深。在读到“时至轩中……或凭几学书”这里时,我们就会发现作者的妻子在这里学习了很多知识,其眼界及精神世界更加开阔和充实了,回娘家见到妹妹后自豪地将自己阁子中的生活讲给妹妹听,这也激起了妹妹对姐姐生活的极大向往,因而妹妹才会问道:“且何谓阁子也?”此外,妻子也一直再向丈夫看齐,不被功名心所利用,其亲自种下的枇杷树寄托了对作者的美好祝福。所以,妻子去世后,作者悲伤至极,写下了“吾妻死,室坏不修”这一句。听过笔者的解释后,有学生还借机讲述了他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

2.搭建文本虚构理解桥梁

巴甫洛夫曾经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写道:“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完善,但若不借空气支持,是不能使鸟体上升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不论人的生活多么精彩,如果缺乏想象,它就永远无法成为艺术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假设、多想象,从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进述的是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围绕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展开,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在讲授《边城》一课时,学生通读文章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补充文章的结尾:假如你是傩送,你还会回来吗?学生思考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认为,如果我是傩送,我一定会再回来的,因为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是那么美好淳朴,他一定会想念自己的爱人的。有学生认为,如果我是傩送,我不会再回来了,因为我相信宿命,翠翠的父母也曾拥有那么美好的爱情,最终却那么凄惨,我害怕重蹈覆辙。

《祝福》是鲁迅小说合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为主角,讲述了其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受到摧残和毒害。在讲授《祝福》一课时,学生通读文章后,笔者让学生围绕“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这一话题,大胆地进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祥林嫂相貌端正,勤劳能干,一定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学生认为,祥林嫂的婆婆会因为贩卖妇女受到惩罚,祥林嫂会受到法律保护的。有学生认为,今天的祥林嫂是不会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即使真的发生了,日子也不会那么惨,因为会有很多好心人帮助她。还有学生认为,生活在今天的祥林嫂,即便贺老六进城打工了,夫妻二人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日常交流,增进感情。

三、引导文本阅读质疑,推进创新想象力

1.引发文本质疑火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探究找出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失街亭》记叙的是诸葛亮北伐曹魏的一次战役,通过描述魏蜀两国以街亭为中心的战役,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赏罚严明、勇于自责的精神,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轻敌拒谏、死守书本、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在讲授《失街亭》一课时,笔者先给出了传统的观点:由于马谡骄傲自满,不听诸葛亮的劝解,也不愿意听信王平的意见,固执己见,最终战败。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史实,独立思考和分析后给出自己的结论。课堂上,笔者的一大任务就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学会质疑权威,敢于创新。在学生探究并思考的过程中,笔者适时给予了他们一定的点拨与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的中心思想。

2.组织文本质疑讨论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面带微笑,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且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雷雨》描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发生的,整个背景、情节都与雷雨有关。在讲授《雷雨》一课时,学生通读文章后,笔者要求学生围绕“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经过思考后,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没有真爱,他们只是被一时的激情影响了,因为两人都很年轻,周朴园英俊潇洒,鲁侍萍年轻漂亮,所以两人互相吸引。有学生认为,周朴园与鲁侍萍是真爱,因为鲁侍萍是周朴园的初恋,但两人受封建家庭的阻挠被迫分手。还有学生认为,当下想爱就勇敢地去爱,不要受他人的影响,当爱变成往事时,也要学会放手和思念。

朗读不是照着书本读出文字,而是要有节奏地、有情感地读出声音,读出作者渴望表达的思想及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结合文本所表达的内涵,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了文本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了文章的内涵。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对教材中所提供的阅读作品进行筛选,从中选出适合学生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内容,还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