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成立于1996年,是一支研究网络化系统优化与安全基础理论的专业化队伍,现有主要成员39人。团队带头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 包括5名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9名近5年来海归的高层次人才。

团队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西迁精神,坚持爱国奋斗、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埋头苦干,从前瞻国家急需的基础研究入手,瞄准重大需求和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解决了网络化系统工程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优化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化、独立化、国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主持完成了“973”“863”等国家级项目近3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产品等授权255项,制定行业规范15项,累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20项。

20220908152606677-25-d9901.jpg_scale.jpg

26年来,团队始终把祖国利益放在最高位,胸怀大局、坚守信念,彰显了为国报国的政治品格。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批示,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作为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承者,团队“把祖国装到心里,把自己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战略思维,在胡保生、万百五、沈尚贤等老一辈西迁人50年代末开展无线电工程研究、70年代创建系统工程学科的基础上,90年代开始攻坚能源电力系统安全优化、网络空间安全等关键领域,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

1995年,团队创建人管晓宏毅然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大西北。他说:“在祖国干出一番事业,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宝贵机遇。”在老一辈西迁人的支持下,他毅然担负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随着叶凯、苏州、王平辉、徐占伯等一批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自己培养的刘烃、沈超等优秀年轻成员加入,老中青三代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实现了“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以丰硕成果报效国家、服务大众,用青春和汗水铸就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在中国西部大地上竖立起了一面西迁人的旗帜。

26年来,团队始终盯着基础研究的制高点,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昭示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把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团队的初心和使命。早在20年前,管晓宏院士就清醒认识到,网络化系统的安全优化,关系到系统化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提效节能,也是未来制约我国能源、电力、制造等产业发展“卡脖子”基础难题。国内没有成熟的经验,寻求基础研究的突破更是难上加难。担子越大,责任更重。 “困难很多,但一定能做出成绩”,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把一间不足30平方米、10多年不用的小仓库改造成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建模型、计算、研究、讨论,经历过一次次失败后,又一点点突破。

20余年的持续攻关,团队提出了网络化系统安全优化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被国际同行称为“是相关领域最全面、系统的成果”。团队成员翟桥柱教授开创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和安全性快速评估系统化方法,为世界电力系统安全和提效节能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高峰教授研发的钢铁企业负荷管理与预测平台,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宝钢集团等多个企业的电力和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取得了节能增效的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李卫、蔡忠闽、陶敬、秦涛、王平辉、马小博等团队青年教师,以时不我待的责任与使命,研制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与防卫系统,运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清除了僵尸网络的威胁,有效维护了国家网络安全。

团队于2020 年2 月2 日领受中央网信办机构紧急任务,分析预测新冠疫情,取得重大突破。自2020 年2 月7 日陆续提交5 份专报,提供了精准疫情分析和预测,对决策建设方舱医院,采取应收尽收举措,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近年来,团队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加强校企联合,全力攻关5G及未来无线通信系统节能降本、高端芯片优化设计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26年来,团队始终勇于创新创造,开阔视野、全力奔跑,在拓展新领域中展现出了永不懈怠的奋斗状态。创新创造是科学研究永恒的主题,是团队始终领先发展的关键所在。进入新时代,交叉学科的研究成为团队主攻方向,团队始终没有一丝懈怠。郑庆华“跨学科”加入团队,他首创的国家税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系列产品为全国5000万法人纳税提供了“一对一”服务,8年来以平台发现的风险疑点为线索,协助税务机关挽回税收数千亿元。叶凯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在加入团队五年时间里,取得了药用植物基因组和精准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原创性重大成果,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为我国在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上抢占了先机。刘烃、沈超和徐占伯3位平均年龄仅30多岁的青年教师,探索能源电力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揭示了物理系统工程安全与网络信息安全的融合机理,提出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综合安全的概念和防御方法,获得了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支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在科技学术前沿乘风破浪,奋力追梦、筑梦、圆梦,书写了一曲嘹亮的时代赞歌。

26年来,团队始终传承西迁精神,奉献进取、砥砺成长,体现了新时代爱国奋斗的价值追求。团队39名成员中,党员占到了29名,旗帜引领、组织关爱,团结凝聚,成为团队快速成长的显著特点。他们以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团队成员认为,“每上一次党课,我们就更加深刻地懂得党赋予知识分子的重大历史使命,特别是老一辈西迁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我们干事创业的动力。”随着团队影响力不断提升,80后、90后接续加入,并已成为团队中的主力军,如何寻找家庭与事业的平衡点,成为现实问题。团队始终把传承西迁精神作为团队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运用陕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党课和现场教学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奉献报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团结互助”的奋斗理念。

西迁的老一辈科学家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始终感染和激励着团队每一名成员。如今,团队中新的一批青年党员成长起来,在教学与科研中勇于担当,困难面前冲在前列,攻克一个个科技难关,以科学报国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新时代知识分子奋斗风采。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