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仅要吃透教材内容,还要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精髓,并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将核心素养融入素质教育实践中去,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在分析核心素养内涵的同时,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虽然是一种新提法,但在我国已经有着较好的实践基础,其不仅与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基本理念有着内在的联系,还非常符合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因为这一时期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刚刚发展,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敏感度还不够,再加上数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比较吃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从对知识的表层认识深入到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

2.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知识比较匮乏,再加上年龄小,认知面窄,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上去,这样学生遇到不同的数学问题时,就能快速而正确地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数学意识。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前提是必须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严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及方法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其次要遵循时代性原则,教学内容要能够充分反映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最后还要遵循民族性原则,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要立足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彰显民族特色的新路子。根据以上原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本位

小学阶段学生,他们很难在较长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小学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改变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内容会严重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计算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例如,讲授连加连减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计算接力”的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在组织游戏活动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制订明确的游戏规则——每组学生各出一套连加连减的题目,打乱顺序后发给各个小组,各小组成员拿到题目完成计算接力比赛,用时最少、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这一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再如,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学习心得体会及好的学习方法做成简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较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从中快速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教学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

2.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单凭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将抽象的知识点内化为数学能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讲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和区分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他们很难通过概念学习对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课堂上或课外自己动手做一做长方体与正方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哪些区别和相似之处,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长方体与正方体。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再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这类图形有什么特点,并鼓励学生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有些学生说图形两面的花纹都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将图形对折后得出结论: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在一起了。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3.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思维

一般情况下,数学题的答案有且只有一个,但是解决的方法却有很多种。对此,要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尊重每个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努力,还要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解决方法,最终能够用最为简便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授简便运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出这道题:39×14+61×14=?让学生计算。有些学生会按照顺序计算,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发现算式中39+61=100,且两个数字都乘了14,最终他们列出的算式为:(39+61)×14。这种计算方法特别简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应用题是学生最为头疼的内容,一些学生做应用题时总会出错。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授鸡兔同笼这类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应用题时,学生若直接使用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此时,学生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量相等,也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量或同一种量相等,按照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推算结果必然与假设条件有差异或矛盾,再进一步寻找产生差异和矛盾的原因,这样就能够找出正确的答案。

总之,核心素养并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能力,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学习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对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本位,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尹镇革山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