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夯实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基础,抓住文言文教学的“根”,让学生提高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内涵,为以后的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下去。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虽然知识储备增加,但与文言文接触较少。虽然选入语文课本的都是朗朗上口、语言精美、短小易学的古文名篇,但是想要让学生真正完全理解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前提下,加强引导,强化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遵循规律,抓住文本,有的放矢

由于年龄比较小,小学生对外界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对刚刚开始学习的文言文会产生浓浓的兴趣。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讲授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读熟课文—结合课文注释串讲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翻译句子—讲授文意—拓展延伸”进行讲授,学生会感到越来越枯燥乏味,甚至还会产生畏难心理,这样根本不利于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抓住儿童心理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讲授文言文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文言故事、奇闻异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例如,在学习《学弈》时比较阅读耳熟能详的文言故事《孟母三迁》,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可以加上《道边苦李》,在学习《郑人买履》时可以加上《刻舟求剑》,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文言文知识,还能增强其文言文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对相同寓意的文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当然,拓展的也可以是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现代故事,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会更浓。例如,学习《学弈》时,可以让学生讲一讲童话故事《小猫钓鱼》,它们都阐述了同样的道理,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很有帮助。

二、创设情境,深入交流,突出主题

小学五、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有《杨氏之子》《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学弈》《两小儿辩日》五篇文言文,这五篇文言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含义深远,且大都富有童真童趣。尤其是《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只有短短的五句话,七十七个字,却把一个荡气回肠、真挚感人、流传千古的故事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嗟叹不已。在学生诵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浩瀚苍茫、如诗如画的场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音难觅、心心相通的心灵呼唤。同时,为了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把自己在课下搜集的有关“知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挚友谊、钱钟书和杨绛的真挚爱情、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的深厚友情等。这样,就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也使学生对文章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激情导入,声情并茂,培养兴趣

如诗如画的静美山水,声情并茂、富有磁性的声音,激情澎湃、感情真挚的导入,都给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充满激情的新课导入,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先从自然现象导入: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花鸟虫鱼,各有各的声音,可是你想过吗?为什么它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实,大自然中有很多的“为什么”,关键是你要注意观察和思考。有两个小孩就是这样善于思考的人。他们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一个认为太阳早晨升起的时候离我们远,到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因为早晨让人感觉比较凉爽,而中午则比较热。另一个观点却正好相反。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时候教师再适时引入课堂教学:“同学们,你们可以看看文中孔子是什么观点。”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就能够很容易地吸引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

四、划分节奏,朗读成诵,读中品味

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根本不理解,也就是根本没有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积累。这就给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很大阻碍,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所以,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范读,然后教给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根据文意和节奏划分。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时,我先给学生范读一遍,并引导学生把生字、新词读准确、读流畅。然后,再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读课文时尤其注意节奏和韵律,重点从几个难读的句子着手,如“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恰当的停顿,把文言文的韵味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句子、解决了难点。我尽量让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读,这样便于让这些学生对教师指导的朗读节奏和韵味更有印象。同时,也使朗读指导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在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大意的同时,学生依照课前预习时布置的任务“理解课文的句式‘伯牙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进行填写。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情,还使这种句式得到很好的训练。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读出了钟子期听到琴声后的赞叹之情、伯牙得到知音后的快乐幸福之感,甚至钟子期死后,伯牙那种孤独、凄冷以至绝望的心情。文言文所体现的韵味也在朗读中逐渐扎根到学生心里。

五、初步理解,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节奏感和内容上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节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对于难理解的句子,要让学生先细心揣摩,然后试着翻译。其实,一些较难的句子课下注释都有解释,但是也要让学生明白:用现代文解释文言文,并不是大体的意思有就行了,而是要字字翻译,然后再调整语序,尤其是重点字,一定要翻译出来,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即“留”“删”“换”“调”“补”“变”。“留”,就是把文言文里面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国号、官职名、年号、称号、器具名等,直接照搬上去。“删”,就是把古代汉语中的句首发语词、判断词、起辅助作用的音节助词、在结构上有标志性作用的助词等,现代文中没有相关字词替换的直接删除。“换”,就是把文言文中的单个字(单音节词)直接翻译成以这个词作语素的现代文中的双音节或者多音节词。“调”,就是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语序不适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要求,将其翻译现代汉语时要进行调整,使翻译后的句子更加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补”,即把文言文中省略掉的人称、词语、句子等,在翻译时恰当地补充出来。“变”,就是古今语言文字意义差别较大时,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变成人们容易理解的语言。

例如,《学弈》一文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一句话,要先让学生画好正确的停顿,再进行翻译,即“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另一个人)想着拉开弓箭去射它。前面需要“补”的要给补出来,不要漏掉;“而”作为表示顺接的连词,可以不翻译。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一句,意思是“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学生找出正确的停顿后,再利用上述方法进行翻译就比较容易了。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小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与初高中学生不一样,但必须要让小学生有这种翻译句子的意识。否则,在初高中阶段翻译文言文时,有这种大体意思对了就行了的意识,就会失分率很高。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六、熟读成诵,集腋成裘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大都朗朗上口,所以小学生要加强背诵,勤于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多背多记,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有目的地让学生背诵,在熟读的前提下,让学生分读、齐读、分角色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背诵文章、理解主题的目标。所以,只要平时积累多了,学习文言文才会得心应手、轻松自如。

总之,小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要注意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钻研教学,找出真正适合真实学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山东省沂源县沂河源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