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基于这一特点,学生的脑海中会有许多新颖的创意和新奇的想法。特别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数学学科主要考验学生的理性分析思维,因此,需要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衬托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目前,小学数学所包含的知识点,随着年级段的升高,其学习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对数量关系、空间几何架构进行系统联想,如此才会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想象空间

想象力的发挥需要一个客观的教学或者学习空间,这种空间的创造需要教师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人潜质受到压制,多数学生难以展示个人才华、智慧与优势,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极为不利。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活动,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工具,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想象思维被激活,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究欲望也更加强烈,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快速养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展现。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师生互动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有些方法借助了辅助教学工具,而有些方法是依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教学重点,使课堂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二、采用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基于对上述教学方法的考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抓手,在确定教学方法以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相关数学知识点逐一进行渗透,在渗透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使各种数学难题都能得到快速解决。现针对以下三种教学方法进行阐述,旨在验证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当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为提升数学成绩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一)借助工具,创设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堂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出于对这一辅助工具技术优势的考虑,教师应合理进行运用。首先我们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将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制作成PPT课件,或者查找一些动态视频片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在观看视频画面时,想象思维也极易被激活。如在学习“长方体”的知识时,教师将长方体的结构模型展现在大屏幕上,借助多媒体设备的转换、拖拽等功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体的每一个面。然后,让学生想象长方体的各条边与各个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比如,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六个长方形的形态,而这六个长方形组合到一起便成为一个长方体,学生通过这种空间想象的方法,能够迅速判断出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

多媒体设备能够表现出空间几何图形的立体感,当这一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个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关联,进而在脑海中快速闪现出与其形状相同的平台图形,当学生想象出这一画面后,教师对长方体进行分解,把其分解成为六个面。接下来,再对长方体棱与角进行重点讲解。这种方法既可以直观清晰地演示本节课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而且学生与视频画面之间也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一旦形成这种关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必将得以发挥。可见,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中不仅仅扮演着辅助教学的角色,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互动合作,聚焦想象

小组互动合作是数学课堂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最初采取这种方法的原因主要是活跃课堂氛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组互动合作的意义与价值也在悄然发生转变。由于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逐渐增大,各种新颖的数学题型也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首先,在划分合作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人潜质,确保每个小组的综合竞争力持平。然后,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一个互动合作任务,这一任务要紧紧围绕数学关键知识点展开,一方面,互动合作任务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不得超出教学大纲范围。另一方面,在布置任务时,不得脱离现实生活,要充分体现任务的实效性。当任务布置完成后,各小组成员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与集中探讨。

以小学数学教材中最为常见的“植树问题”为例,这一应用题型在历次考试当中均占有较高分值,与此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经常会陷入瓶颈,以至于难以计算出正确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联想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形,通过联想,解题的过程也就变得简单了。

从小组合作方法的应用效果来看,主要是凝聚了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与看法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尤其在想象真实场景时,能够一步到位、一针见血,当真实场景出现在脑海时,学生也能快速理清解题思路,进而对问题的解决起着推动作用。而有的学生常常有一些新颖的创意与想法,当这一想法与创意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之后,能够带动和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能萌生出快捷有效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教师经常采取这种小组合作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得到充分锻炼,这为后续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设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颖、新奇的教学方法尤为偏爱,特别是种类较多的数学游戏,受到许多学生的喜爱。基于这一理论思想,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凸显游戏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在设置游戏之前,教师要充分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如游戏道具的准备,游戏规则的制订以及游戏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以“计算24”的数学游戏为例,这一游戏主要考验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以及想象创造能力。在游戏中,学生的脑细胞飞速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联想到多种算法,但是这些算法中也许只有一种或者两种算法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学生对算法进行反复验证,当验证结果与24的数值正好相符时,学生才能顺利完成一轮游戏。比如1、2、3、4这四个数字,如果运用加、减、乘、除的方法来计算出24,那么学生可以寻找这四个数字的规律与特点,如果将4作为一个乘数,那么其余的数字只要计算出6,便可以直接与4相乘,得出24。这种想法出现以后,学生的运算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只要把1、2、3三个数字相加,其结果恰恰等于6。

通过创设游戏的方法,学生的大脑思维不仅得到锻炼,而且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变得高涨。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想象力不同,有的学生想象出来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游戏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策略,通过正向引领与游戏演示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想象思维。此外,数学游戏不胜枚举,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启示性的游戏项目,而不能停留在游戏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要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在体验游戏乐趣的过程中,受到游戏过程与内容的启发,进而联想到与之相关联的数学知识点。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才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养分,学习到更多的真知。

想象力是学生特有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能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少走许多弯路。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观需求,紧紧围绕学生的主观意识形态,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动有趣的想象空间。在这一空间当中,学生可以释放积聚的能量,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与理解。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德州市天衢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