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载体,为更好地传承中华诗词文化,统编版教材小学义务阶段增加了130篇古诗词,可见国家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然而,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词,走进并欣赏古诗词,教师必须要增加自身古诗词的文化修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心做好相关活动,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中华诗词的殿堂。为针对具体问题改进并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笔者和同事用问卷星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做了古诗词教学和学习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教师普遍对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效果满意度不高(见表一),学生对古诗词的课堂表现积极性也不高,而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古诗词的赏析和理解是课堂教学和学习的难点(见表二)。

表一 教师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20220906102045419-9-f82c9.jpg

表二 教师对古诗词教学和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难点调查数据

20220906102057243-65-5ccce.jpg

结合线上调研,笔者和多位教师线下座谈时发现,教师普遍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但是教学形式很难创新,他们一般这样开展教学:讲解重难点字词和诗的背景,扫清诵读和理解障碍——通读全篇,整体感知——分句讲解,逐层理解——全篇赏析诵读,作业布置也是熟读并背诵诗词,或加上默写。在这样的教学“套路”中形成了诗词教学的固定模式,这样的模式让学生对诗词的学习达到知识性层面的理解和认知,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他们对诗词的艺术美和作者情感的表达理解不到位,作业布置的单一化也会让学生觉得诗词学习就是学古人的文字,很少有情感共鸣,对古诗词存在距离感。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方法不够灵活,作业布置不够多样,评价不够立体,这些问题亟需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勇敢面对并认真思考解决。破解教学流程化,增加丰富有趣的环节和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有创新和改变,从而让学生喜欢古诗词,针对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分享几点体会。

第一,从“师之爱”到“生之爱”,教师对古诗词热爱的程度影响着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对于必须背诵且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古诗词,小学生往往会有畏难情绪,这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方法不当,或者教师本身对诗词教学热情不高,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要让学生学好古诗词,教师先要在自身诗词素养上下功夫,读准字词,突破教材的单篇诗词讲解,更多地了解作者创作诗词的历史背景,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多的诗词,要查清楚典故的出处和具体意思,更要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出来。一篇二三十个字的诗词,要比一篇几百字的现代文的教学设计更难,备的课更多。只有当我们一线教师“吃透”诗文,真正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到诗词之美,才能更好地带着学生去理解、去感受诗文含义。

第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就要多引导他们讲,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一些教师总担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难度,需要教师更多地去用PPT展示和讲解,生怕自己讲得少学生学得少。然而实践证明,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来讲,比单纯的教师讲更有效果。对于学生从幼儿阶段就熟悉的《静夜思》《咏鹅》《悯农》等古诗,教师完全可以大胆放手,用层次递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介绍诗人、讲解诗句的意思,教师只需适时补充讲解内容即可。如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学生会提前查找资料,小组分工合作做好讲解,而讲解的内容是已经对诗词背景了解内化后的输出过程,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学习效果是最佳的。对于有难度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只有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才能及时做好引导,在预设的基础上处理好课堂生成,带着学生一起领悟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第三,设计以古诗词学习为主题的展示活动,让作业评价更多元。古诗词学习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读、会背,更要会灵活运用,如果不经常运用,诗词的储备很难增加,记忆也不会深刻,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作业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古诗词学以致用。笔者效仿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时常和学生玩“飞花令”“你说我猜”“出口成诗”等游戏,如让学生以“花名”“城市”等作为“飞花令”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来比拼,集小组智慧参赛,既让诗词功底深厚的学生有了被欣赏的机会,也让学生增加了互相学习的机会。此外,笔者还设计“诗情画意”手抄报展示活动,“诗咏我心”朗诵活动等。学生通过绘画、朗读等形式展现古诗词的学习成果,让课后作业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随着班级诗词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生之间相互以诗词为游戏,经常我说上一句,你接下一句,或者我说诗意,你猜诗名,还有给出关键词让猜诗作的,在游戏中多了一份古人的雅趣。

第四,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要站在教材的“原点”带着学生“再出发”。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诗词群文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师带领学生学好知识的优良工具,我们在用好教材这一基础性工具时,要将教材当成开启学习的一把钥匙,以教材为原点不断向外拓展,汲取丰富的文化养料,促进学生成长。如在二年级学习了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后,教师让学生了解诗人同一时期写作的另两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江碧鸟逾白),更多地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分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描写乡村景象的诗词,在学完本课之后,教师用本单元的“乡村”为主题拓展其他诗词,让学生搜集关于乡村的诗句,看看不同诗人眼中的乡村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介绍,也可以让学生将杨万里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与之前学过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做对比,欣赏作者的诗作风格。此类拓展性学习,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诗词,也掌握到了诗歌学习和鉴赏的方法,在后期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策划,让诗词学习的半径不断扩大,与学生一起感受诗词世界的广阔和魅力。

第五,拓展古诗词学习和运用的“课堂”。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局限在“第一课堂”,要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中有意识地发现和运用所学古诗词,这样诗词的养分才能更好地被学生内化和吸收。笔者告诉学生古人的诗词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平时课堂上学习了解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我们在社团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研学旅行中能不能用合适的诗词表达当时看到的场景或者感受?能不能将你在课堂以外看到的触动,用诗词记录下来?于是,学舞蹈的学生专门找了古人描写舞蹈的“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等诗句在社团活动中和同学分享;有学生去宁夏旅游看到沙漠中的落日,脱口而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学生准备去武汉参观黄鹤楼前,先主动查询和黄鹤楼相关的诗词,并让父母录制自己在黄鹤楼上吟诵崔颢的《黄鹤楼》作为特别留念……让笔者欣慰的是,学生在日常的习作中也有意识地加入诗词内容,而且运用得当,描写春天的细柳会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写勤奋学习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观察荷花会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秋景会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诗词学习处处是“课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同的“课堂”上展示自己优异的学习成果,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点拨和引导,帮助他们搭建多样的展示“课堂”。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为学生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让孩子今后能更好地用诗词讲好中国故事,在文学涵养中彰显文化自信。做好新时代的古诗词教学,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触摸优秀文化,陶冶情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