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渭北高原,山青草绿。一面“红旗”掩映在绿树青山之间,“红色马栏”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

在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以下简称“马栏齐心学校”),七年级学生正在上英语课,学生们跟随标准的英语朗读在认真学习,智慧黑板上一行行对话随着学生的跟读即时显现。作为一所革命老区的乡村学校,马栏齐心学校近年来“脱胎换骨”,校园内随处可见的监控系统、教室里运作自如的智慧黑板,都彰显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马栏齐心学校的变化是咸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咸阳市立足区域实际和教育发展需求,结合中省部署和《咸阳市教育现代化2035》《咸阳市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制订了咸阳市智慧教育发展提升实施方案,形成全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电教、教研、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参与、上下联动的新发展格局。

需求牵引,应用为王

“把力气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学校是教育主阵地,用好科学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务。截至2021年底,咸阳市“三通两平台”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全市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实现全覆盖,中小学联网率达100%,全部实现百兆宽带,拥有多媒体教室,统一配备教师终端3.2万台、学生终端5.6万台,“把力气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是咸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准则。

走进咸阳市实验中学,电子班牌、智慧黑板、电子选课系统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咸阳市实验中学联通网络,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使得数字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线上观看优秀教师讲课,在资源库里搜索需要的课件资料,即使相距千里也能直接进行课程讨论,学生的作业可一键上传到系统,真正突破距离的阻碍。学校的智慧阅卷系统会根据学生作业和测验情况形成精准的数据分析,综合对比,各学段学科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薄弱点,了解学情,给教学创新提供了极大发展空间。记者在咸阳彩虹中学高三年级学生郭晨帆的模考成绩分析表中看到,“学情分析”模块,该学生在“零点分段法解绝对值不等式”“空间几何体的特征”两部分未得分,大数据针对错题给出准确的诊断解读并整理了本次考试错题,第四部分“方法训练”结合学生薄弱点推送相关练习题,高效便捷。

咸阳市实验学校不仅将信息化带入室内教学,也让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变得更智慧。教师将每位学生的信息输入管理系统,学生运动时,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运动时长和心率、心跳等信息生成个人健康报告,便于教师按照学生身体状况调整运动量。

城乡共兴,教育先行

让“山里山外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22年,咸阳市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加之“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泰微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深入推进,使得疫情期间全市师生线上教学顺利开展,边远地区师生“互联网+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常态化应用,基本形成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马栏齐心学校就是咸阳市受惠最大的乡村学校之一。

在咸阳市,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仅得到提升,软件设施应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也都提上日程,教育信息化让农村学校师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马栏齐心学校教师丁海燕这样说:“以前教师想走出大山太难了,想和其他地区优秀教师交流学习需要翻山越岭,距离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大阻力,如今教育信息化建设惠及大山里的学校,我们和山外的教师、学生联系起来方便多了。学校和北京景山学校、西安爱知中学、咸阳风轮小学等学校不定期地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学习,我们的教师和优秀学校的教师同时进步,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更多优质教育,教育信息化真正让山里和山外的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20220905105918914-55-a5944.JPG_scale.jpg

基于“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推进“泰微课”应用观摩会

教育信息化给家长的教育观念带来极大改变,在农村教书三十余年的丁海燕对此感受颇深。在她看来,以前,学生家长对教育缺乏重视,有的家长让孩子上完初中就辍学,男孩外出打工,女孩等到适龄就结婚,这几乎成为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模式。这和乡村教育的薄弱致使他们对地方教育失去信心有一定关系。可如今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犹如春风吹向贫瘠大地,让这片荒僻的土壤开出绚烂花朵。学校利用企业微信完成日常管理和家校沟通,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关怀留守儿童,教师将学生日常表现录成短视频发送给家长,学生将作业上传到系统,远在外地的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家长看到学校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和孩子在校的点点滴滴,极大地增强了对地方教育的信心,家长的决心也成为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坚定力量。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马栏齐心学校的教师们观摩了一场线上直播课,并在线上与优秀教师交流学习。这是咸阳市教育局、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基于“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推进“泰微课”应用的线上观摩会。咸阳市各市县(区)电教中心、中小学校长、学科教师等4000余人进行了线上观摩交流。

咸阳市计划未来三年内完成构建“秦学堂”教育资源智库,依托“名校”“名师”力量,建成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的工具素材、基础课件、微课视频、检测题库、虚拟实验等学习资源库,形成市县校多级互通的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面向学校、师生提供一站式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师生利用平台资源展开教与学将成为新常态,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