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自习后,我们校园内、操场上跑步锻炼的学生黑压压一片。”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教务处副处长宋德军向记者介绍,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校引入了“步道乐跑”平台,同时制定了配套文件,将辅助教学平台成绩与体育课成绩挂钩,让学生走出教室、宿舍,走向操场。

这只是陕铁院信息化技术在校园众多应用的一个缩影,该校通过仿真教学、线上线下教学,以及众多应用等信息化手段,破解了昔日管理、教学和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该校从体制机制、基础环境、数字资源、融合创新等层面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入围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试点校、全国后勤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首批入选“陕西省智慧校园示范校”,连续4年获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近三年,全国近200所高职院校到校交流学习,形成了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陕铁模式”。

创新建设新范式,以信息化践行数字化

“我校信息化教学改革,要从2005年正式算起。”陕铁院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以下简称“信息处”)处长王传合向记者介绍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当时为每个老师发一台笔记本电脑,五年一更换,现在已经换了3批。如今电脑配置更高、寿命更长,六年一换。今年学校又花了145万元,更换了200多台。”

这只是在硬件配置上的提前布局。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学校创新了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2020年,率先在省内成立了独立建制的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构建了“信息化+教学”同一领导分管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形成了信息化整体推进模式,明晰了智慧校园建设路径。

在投入机制方面,学校形成了“学校自筹+市场投入”的投入建设模式。采取“以市场换权益”的办法,先后引入中国移动等公司投资3890万元。建成了高承载、高可用的有线无线全覆盖一体化网络环境,实现了IPv6双栈技术应用,出口带宽达24.5Gb;建成财务和一卡通专网、视频监控专网、保密机要专网等多个专网;采用15台高性能服务器,建成了云计算平台以及统一的虚拟化云管理平台。走在陕铁院校园里,有线网和无线网全覆盖,实现了无感知认证。

在建设机制方面,学校形成了“市场采购+定制开发+自主开发”的建设模式,先后同十几家公司达成联合开发服务合同,在基础硬件环境、教育教学管理、大数据分析挖掘方面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建成了适用于职业教育特色的信息化应用20余个,孵化了一批职业教育特色应用,形成了校企合作、联合共建、互利共赢的良好格局,形成了具备高职特色的信息化应用案例,产品在全国300多所高校获得推广和使用。

“这种符合我们高职院校特色的各种定制系统,比如虚拟仿真、远程顶岗实习管理等系统,都是我们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有的在市场推广后已形成上亿元级销量的产品。”王传合说。

互联网+教育,以信息化驱动教育教学变革

6月7日,在陕铁院实训大楼的一间教室里,盾构专业教师马玉珍在控制台上轻轻一点,电脑屏幕上虚拟仿真盾构机的刀盘开始了旋转掘进。在学校另一处实训场地,一台近百米长的盾构机横卧地上,巨大的刀盘整装待发。“我们的盾构课程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去实践,学生不仅能在虚拟仿真一侧的屏幕上清楚地‘看得见’,还能到真实的静态盾构机边‘摸得着’,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非常有帮助。”马玉珍告诉记者。

20220905104415692-24-74bbd.JPG_scale.jpg

盾构虚拟仿真教学现场

像这样“虚实结合”的仿真实训课程在学校还有很多。现如今,“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应用已成为陕铁院课堂教学新常态,95%的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平台教学应用活跃度和上传资源数高居全国第二。

以前,学生在全国各地铁路建设单位实习实训,形成人数多、地点分散等特点,造成指导和管理难度大。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习讯云”实习平台,教师可以实现网上实习审批、监控学生是否在实习单位、批阅学生周报月报等。学校通过“三微两网一社区”融媒体平台,打造“出彩铁院人”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在主要网络平台发出青年声音;学校立足智慧职教平台,逐步形成了“一专多能”的特色艺术教育模式;还建设了学生管理系统、易班APP、PU口袋APP等“三维一体”的学生综合评价考核系统,从10个方面52个具体观测指标,对学生进行科学考核和评价。

目前学校建成2个国家级、6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7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并将数据自动同步至学校数据共享中心。“信息化资源的开发非常关键,其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实质性的作用。”测绘专业教师刘莎称。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学校将信息化能力纳入职称评审体系,构建了“五维三级”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同时加大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力度,每年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

教育治理新模式,以信息化引领管理服务革新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张楠需要出校做核酸检测。他打开易班APP,提交了请假信息。班主任刘老师的微信上瞬间收到了请假申请。刘老师查阅批准后,张楠在校门口的闸机上刷脸出了校门。同时在学校智慧校园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实时统计着请假学生的进出情况,并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推送未及时返校学生的预警信息。

这只是学校搭建的众多应用之一。学校创造性地构建了“123+N”的智慧校园混合云架构体系,以大数据分析和共享数据中心为基础,建成了1个“数据中台”,实现了数据的融合和治理;以企业微信和易班APP的开放架构为基础,建成了分别面向教师和学生的2个“应用中台”,实现了校园业务的一站式接入办理;以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一站式办事大厅、统一消息中心等3个“技术中台”为基础,实现了互联网应用和校内身份的透明融合,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无感知服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通过业务整合,开发了130多个“微服务”信息化办事流程,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腿”的应用场景。

如今,在陕铁院校园里,不论是老师管理、教学,还是学生就餐、上课等,只需要指尖轻轻触动手机,就可以把原来需要跑很多路的事情在短时间内办好。

“十三五”期间,学校重点加大后勤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利用5G等信息技术,创新后勤管理方式,建成了移动化的智慧后勤平台。建成了集“消费、缴费、管理、身份识别”多功能虚实一体的一卡通系统;建成了水控、电控等能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升级了学工系统,实现了公寓统一信息化管理;强化资产动态监管,建成了资产管理系统和房屋管理系统。

近三年来,学校通过对水、电、暖、资产等学校基础运行资源的精确化管理,人均能耗平均下降16.5%,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近五年学校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校园及周边秩序井然。“大数据、微服务”特色鲜明的智慧校园环境,让师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