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都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国各地新建校如同雨后春笋,一批批年轻人带着孩子涌向都市,一批批青年教师成为教育的生力军。他们如何才能胜任家长的期待,如何才能真正和孩子一起步伐坚定地往前走?

回忆与学校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我总是感慨:这批年轻人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优质的师资是学校迅速成长发展的关键所在。

青年教师成长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呢?从我管理的西安小学、经开一小的发展来看,青年教师成长,我认为离不开深度阅读、课堂研修能力提升、作业布置创新、多元评价践行。

 一、加强读书习惯养成,以同读提升自我境界

读书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但读什么书各个学校却不尽相同,是否能实现同读差异也很大。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思想文化、教学方法、学科拓展三类书籍的同读,书香育人,以文化人。

1.思想文化书籍凸显教育理解。没有思想与文化的支撑,即使教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也无法达到一定的育人境界与高度。鉴于此,我们非常注重思想文化类书籍的推荐。这几年,学校给教师推荐的思想文化类书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相关书籍,即结合“书香唐韵”发展理念,给每位教师购买了《蒋勋说唐诗》等,让教师在阅读中领略唐代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与开阔人文视野,促使每一位教师积淀出豁达而不屈的品格,最终凝结成集体品格。近期,学校即将给教师购买《叶嘉莹说杜甫诗》等书目,引领教师在了解唐代历史的过程中,感受杜甫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从而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一是世界级教育思想家的书籍,如大家一起阅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静悄悄的革命》《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学习共同体》等,这些书籍的阅读为学校“乐学”理念、“四人小组”教学方式、“知行合一”教学倾向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2.课标、杂志阅读提升教学技能。青年教师一旦进入岗位,学校就会配发课程标准。除通识性学习外,新学期伊始,学校要求教研组指导青年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学段教学重难点,促使教师有目的地教学。另外,每年学校也会在教师自愿选择的基础上,给每人订阅一本教学杂志,确保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与策略。教师阅读完自己的杂志,也可以互相交换,杂志阅读交流也纳入到学校教研组交流的范畴。

3.学科拓展阅读强化专业知识。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否能立足本学科,并从课内走向课外,与教师的学科见识密不可分。学校每年都会给每个学科的教师配发名家教学指导用书,并结合学科发展购买《跟着名家学语文》、数学《举一反三》、英语《绘本阅读》等,开阔教师教学视野,拓宽学科教学思维广度。从基础走向拓展,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材走向生活,已成为学校教师的共同追求,以他山之石完善自我、滋养学生。如今,很多教师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启了学科教学下的学生能力提升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建设,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以研修促进专业发展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课堂能力的提升。青年教师往往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欠缺相应的课堂实践能力。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从队伍建设、研修制度、骨干成长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能力提升的培养。

1.搭建常态化同伴互助平台。西安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经验的教师比较多,所以学校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子”活动,要求青年教师每月听师傅的课不少于4节,师傅每周至少以一节课为切入点开展对青年教师的课堂研磨指导。学年末,学校会对每月完成指导任务且青年教师成长比较迅速的师徒进行奖励。经开一小是一所年轻学校,青年教师比较多,于是学校在每个年级的每个学科建立导师制,一位导师对应多位青年教师,每周开展多次引领课并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学校创设“青年教师同伴分享”课堂,为青年教师搭建晒课平台。对于比较成功的课例,学校会提供“城乡直播课”等多方位展示平台,让青年教师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喜悦。

2.创设多维度的交流空间。学校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修主题,如乐学语文、思维数学、浸入式活力英语、效能体育、律动音乐、智绘美术、整合信息、知行思政等。每一个学科研修主题下都有课型建设的任务,如语文的古诗课、古文课、记叙文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写作指导课、写作评价课、口语交际课等。每个课型框架下也会设置更加多元的呈现方式,如快乐识字课、读写结合课、儿童文学交流课等。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导师或者同伴的带领下,做好每一个课型的板块研究。同时,学校会以课型为切入点,设置大量的课堂交流与展示空间,如每年9月、10月全员参与的组内评优课,每年11月、3月的家校公开课,还有季度专家指导课、每月校际交流课、双周大教研下的“学科研讨课”以及学年末为刚入职教师量身打造的“过关课”等。在这样的体系中,每位青年教师每年至少会研磨出2-3节精品课,作为自己成长的重要足迹进行保存。对于研磨出的精品课,学校会指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设计比赛和课堂教学大赛。

3.建构“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创新课。学校每年还会以“三级三类”骨干体系成长为核心,让部分省市区能手组成团队进行教学精细研磨与展示。每到这个时候,学校获得过教学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教师会汇聚在一起,共同进行学科课型下的高效课堂板块建构,归纳总结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对于研磨得比较成功的课,学校也会适时组织大型的展示活动,形成经验,深度推广,并邀请省市区教研员从更加专业的层面进行深度指导。近年来,学校“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已经开创出了多种类型的高效课堂模型,既凸显课堂“知识饱满度”,又体现“学生认知发展”,同时注重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提升,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建构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高效创新课堂。从2019年起,经开一小连续三年承办“西安好课堂”活动,将创新出的各类高效课堂与课型呈现在市级展示平台上。语文教师张茜是西安市教学能手,一直在进行学校创新课堂的探索。她说:“现在我基本掌握了抓重难点进行课堂建构的方法,一节课从单元要素和课后题入手,进行读与写的训练,同时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知识能力走向人格修为。”西安市教学能手数学教师薛冬冬说:“刚入职时,我只能关注是否把知识给学生讲清楚,但是现在我的关注点已经全部变成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以前根本就做不到在课堂中还要训练学生的数学书写,但现在数学思维、数学书写、数学拓展均能兼顾”……这就是他们,一群在创新高效课堂的追求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这些探索不仅丰满了学校的课程、课堂与作业,也成为青年教师拔节成长的力量。

三、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以创新实现作业减负

作业是课堂的补充,发挥着巩固知识、学习诊断等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双减”把作业功能提高到了育人的高度。其实,早在2011年,西安小学就承担了国务院试点项目《探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与方法》,这一研究主要聚焦作业、研究减负。学校从青年教师作业方式创新、专项作业研讨、作业交流群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建构出了独特的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核心的作业体系。

1.作业方式创新。十多年前,我们就接到了“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研究任务。面对这一要求,学校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专门在一、二年级成立“作业创新方法”研究课题组,引导青年教师开发出了“听说读玩演诵讲”等多类型作业,每周进行分享研讨与推广。这些作业方式不仅落实了“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这一要求,还在推动“玩中学”“做中学”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成效,也为中高年级作业类型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借鉴。如今,“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研究”依然在深入进行中,并成为青年教师日常教研交流的重要内容。青年教师研发出的扑克牌口算、数学讲题、数学编题、数学实践活动、语文诵读、语文讲故事、亲子阅读、课本剧表演、课本剧创编、儿童文学阅读与批注、每日20分钟家庭运动、每日适当家务劳动等,都已经成为全校性作业布置的常规类型。

2.专项特色作业研究。把作业纳入教研内容是学校一贯的工作特点。单元拓展作业、单元实践作业、节日整合作业、寒暑假生活指导类作业一直是学校专项作业研究与实施的重点,青年教师是整个研究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经开一小创办第二年的“三八妇女节”之际,语文组在指导学生完成《我妈妈》绘本阅读之后,统一研讨如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进行“夸一夸我的妈妈”的写话训练。同时,美术组带领学生进行人物特点下的构图创作。当家长看到孩子完成的图文并茂的作业时,纷纷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作品。有的家长写道:“这样的作业才是我最喜欢的作业,一份作业蕴含着孩子满满的成长。”是的,一份作业既是孩子学习知识后的成果展示,又体现着学科育人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如今学校每年实施的“国庆整合作业”“清明整合作业”“寒暑假生活指导”等专项作业得到同行的纷纷效仿。“双减”意见出台之后,学校专门设计了“劳动与社会实践”专项作业手册,把做饭、种植、收纳整理等都作为劳动教育分支,进行周检查;把“走进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触摸工业革命”等纳入“社会实践体系”,进行月考核。如今,专项特色作业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得到广泛认可。

3.成立作业讨论群。“双减”以来,作业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于是,从今年开始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和所有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建立了聚焦教育新政的“交流群”,本学期交流的任务是“作业设计”。大家一边阅读学校推荐的有关作业设计的书籍,一边进行每两周一次的“摘抄+感受”分享活动。该活动促使学校领导、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形成作业研究共同体,建构起了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共同成长机制。于是,“长周期作业、个性化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等有关作业的新概念都被作为交流的内容,也成为作业反思的一部分。在这样的交流群中,青年教师的创新、骨干教师的引导、学校领导的鼓励得以汇聚,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新时代青年教师成长图景。本学期末,学校对单元主题作业、单元实践作业、单元重难点作业、单元拓展作业等做好征集与评价奖励活动,激发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和更有力的实践投入到作业设计的研究之中。

四、加强多元评价研究,发挥评价牵引作用

对于我校的教师来说,除了研究课堂与作业,多元化评价研究是行动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有三项内容——学生日常学习习惯个性评价、班级日常管理综合评价、学科考核多元化评价。

1.学生日常学习习惯个性评价。学校给每个学生配发了一本《家校联系册》(以低年级为主),要求教师每天用奖章等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来到低年级的班级中,你会发现课间总有一群群学生手中拿着《家校联系册》围在教师身边,等待着盖章、表扬,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一枚小小的奖章,一份大大的鼓励,成为学生自信快乐的源泉。

2.班级日常管理综合评价。学校特别重视评价文化建设。在学校领导的认识中,多元评价是教师多角度认识儿童、发现儿童、激励儿童的重要路径。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的教室文化墙上设置“读书排行榜”和“综合评价栏”,作为“增值”评价的基本实施方法。学生自主读完一本书,可以主动让同伴或老师考核。考核过关,读书排行榜便会进阶一级。另外,每个班级每周都会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对于本周内上课听讲、作业完成、卫生情况良好的学生,会以加星的方式进行奖励,加星到一定的数量,便可以换取奖状,甚至得到学校的“知行合一”奖章。同时,这也作为“三好学生”的重要评选依据。多元化评价虽然只是一个小切口,但在学校的管理中却有着非常重的地位,以多元评价推动学生多元成长也就成为了学校办学的特色之一。一批批的青年教师通过多元评价感受到了教育唤醒的力量,一批批家长通过多元评价感受到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精神给养。

3.学科考核多元化评价。名校长唐江澎说过: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那我们的青年教师是如何做到既关注知识又关注素养的呢?走近语文教师的办公桌,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批改学生生字本的时候,不仅会在当天的作业中以加星的方式进行评价,也会把“星星”记录在作业封面上,这些累积起来的“星星”会作为过程性评价纳入到学期末的“学科多元化评价”中。当然,“学科多元化评价”还包括与学科能力有关的多项内容。在这里,没有过于功利地按学科成绩排名,有的只是学科成绩在内的综合性评价。在这里,教育少了一些“极端”与“短视”,多了一些“温暖”与“崇高”。青年教师在时光的流逝中不断感受着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下的个性成长。

探寻青年教师的成长密码,以同读提升自我境界、以研修形成课堂能力、以创新实现作业减负、以多元评价进行教育牵引成为西安小学和经开一小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路径。曾经的他们是那么稚嫩,而如今已有三十多位青年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级教学能手或者学科带头人。新的理念给予青年教师飞翔的翅膀,沉浸式的践行方式给予他们坚定的方向。怀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他们成为教育的追光者,美丽心灵和教育审美一起熠熠生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