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密切合作,使儿童做好充分准备,并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幼小衔接包含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两方面的工作。长期以来,幼小衔接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出现了很多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现象,助长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也影响了基础教育质量。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了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并对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进行具体的指导,各地都在积极地贯彻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此,笔者就幼小衔接问题谈几点认识。

做好幼小衔接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向。基础教育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占有核心和基础地位。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两个重要学段,它们之间衔接的质量将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因此,要把幼小衔接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提高衔接水平,提升教育质量。要深入把握《指导意见》,真正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全面准备和适应,从各方面给与新生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和促进。充分的幼小衔接不只是追求新生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还应激发新生对小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真正呈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适应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发展。

做好幼小衔接需要生态思维

儿童成长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他们的发展是一个生态过程,受到家庭、幼儿园、小学和公共媒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要注重家庭、幼儿园、小学与社会的生态环境的建构和优化,在观念、习惯和要求等方面进行协调。无论是入学准备,还是入学适应,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分析影响儿童成长的生态因子,深入了解他们的共性和差异性,采取积极的策略有效协调各种因素,减少矛盾和冲突的发生。避免幼儿园、家庭、学校和社会公共媒体各行其是,甚至相互矛盾和冲突,将儿童置于不利的境地。

遵循规律才有好的出路

有效衔接的根本是以儿童为本,以儿童为本的本质是遵循规律。无论是入学准备还是入学适应,都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儿童发展的意义上说,从幼儿园到小学并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儿童根据身心发展规律,有适应的能力,只要幼儿园充分准备,小学实施“零起点”教育并落实适应期教育,儿童一定能自然适应小学的学习。当下出现的入学不适应的根本原因就是准备不到位和缺乏适应期造成的。因此,幼小衔接要回归常识,遵循规律,坚持科学性。

创新变革就会迎来新的生机

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创新和变革的工作。要以《指导意见》为指南,深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学习《指南意见》不仅仅要关注幼儿园和小学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更要深入探索和创新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在坚持“儿童为本”的理念下,结合幼儿园和小学的实际,让相关教师都有幼小衔接责任主体的意识,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幼小衔接的成效。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张言